一位民国女子肖像。
宋氏三姐妹,左起:宋霭龄、宋美龄、宋庆龄。
国民党高级将领何应钦。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中国方面开始指定战犯。
作为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只指定了一人,此人便是酒井。
酒井因何获得何应钦的“特殊照顾”?
原因是1935年何梅协签订时,酒井态度傲慢,不可一世。
何梅协定就是把国民政府中央军势力驱出河北省,很明显它不仅伤害了国民军及何应钦上将的面子,也伤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抗日战争结束后,何应钦为报一箭之仇,在指定战犯的时候,只圈定了酒井一人。酒井也被执行了死刑。
一位外国军官在品尝中国的街头小吃。
一位长相像极了演员文松的民国男子。
张勋的辫子军,1917年。
日本女子肖像,1900年左右。
1926年,示威游行,一位群众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旗子。
民国影星胡蝶。
炮兵,1937年。
1927年,背着伞走在路上的士兵。
一位表情搞笑的小孩。
明十三陵的石像生。
坐着洋车过河。
一位日本女子肖像,1900年左右。
一张民国女子合影
1926年,镇威军的告示,落款:李景林、张学良、张宗昌等人。
桂系李宗仁。
据李宗仁回忆:
他上陆小(陆军小学)的时候,陆小的总办蔡锷将军有时来学校视察,学生们对他敬若神明。
蔡锷那时不过三十岁左右,可谓文武双全,仪表堂堂。
他骑马时,不一定自马的侧面攀鞍而上,他常喜欢用皮鞭向马身一扬,当马跑出十数步时,蔡锷才开始从马后飞步追上,两脚在地上一蹬,两手向前按着马臀,一纵而上。
这匹昂首大马,看来已够威风,而蔡锷纵身而上的轻松矫捷,尤足惊人。
李宗仁等学生当时仰看马上的蔡将军,不禁发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感叹。
一张日本女子肖像,1900年左右。
摄影师为戏曲演员照相。
1926年,站台上的人。
街头骑马的士兵。
骑水牛的儿童。
国民党将领邓文仪。
老鹰捉小鸡,1900年左右。
一位民国女子肖像。
孙中山先生肖像。
孙中山的属下干部中有“上三”、“下三”之说。
“上三”指: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
孙中山在世的时候,这三个人为了革命事业,合作配合的非常好。
“下三”指:朱执信、邓铿、古应芬。
这三个人的感情非常的好,好过结拜兄弟。
朱执信牺牲后,他的部下,像张发奎等,归邓铿来管理。
后来,邓铿遇刺,他们的部下又全部由古应芬来统领了。
婚礼。
1937年,上海,抗战的士兵。
打麻将的人,上海,1937年。
日本艺伎,1900年左右。
去菜市场的路上,1937年,上海。
四位戴皮毛男子的合影。
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颜惠庆。
由于长期居次长之位,人称“不倒次长”。
理发,约19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