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而诸葛亮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明亮的“明星”之一。
很多人在读到三国相关的书籍时,看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都会对诸葛亮的人生无限唏嘘,对蜀汉没有统一天下感到遗憾。
那么若站在后来人的视角来分析,诸葛亮当初为何无法一统三国呢?
蜀汉资源上的缺失
其实毛主席当年对诸葛亮无法统一三国一事,也曾做出过评价,他认为诸葛亮当年有三个欠缺。
第一是
缺资源
。在
三国时期,蜀汉是相当缺资源的一方
,因为它统治的疆域都是中国很贫瘠的土地,作为核心的“天府之国”四川对于蜀汉这个巨大的政权来说,耕地很明显不够。
另外帮助刘邦和刘备起家的汉中,其实只有在汉朝之前才算富饶,后期因为黄河改道等原因也变得贫瘠起来了。因此诸葛亮掌握的蜀汉,实际上是一个看起来疆域很大,但能利用土地严重稀缺的政权。
缺少耕地就无法养育大量人口,按《三国志》的记载,蜀汉登记在册的户籍大约有28万户,东吴有53万户,魏国则有66万户。能看出里面有相当巨大的差距,且因为耕地问题滚雪球式的发展,蜀汉和魏国的人口差距会越来越大。
因为没有人口和耕地,蜀汉不得已只能向南开发。
在《三国演义》中的征南蛮虽然精彩,但也展现出了当时蜀汉的无奈。如果蜀汉拥有充足的人口,就不需要费尽心机和南方蛮族角力了。
那么看到这可能会有朋友疑惑,北方的土地相当之贫瘠,为什么反而耕地会比南方要多呢?
这其实就涉及到气候变迁的问题。其实
在唐朝之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基本都在北方
,因为那时候“400毫米等降水线”在非常北的位置。
后来随着气候变迁(主要是400毫米等降水线难移)、人类的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再加上五代十国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乱让大量人口迁往南方,这才让中国北方彻底衰弱下去。
因此在唐朝之前,北方才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像西安这种北方城市能作为十三朝古都,却在宋朝以及之后再也没当过首都,绝非是因为文化影响,而是有很深层次的
经济因素
。
所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南往北打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背后的原因就是经济。当年中共从北往南打能统一全国,
其背后的逻辑也是经济
。不过这并不是说到了现代,北方又更适合发展经济了,而是早前中华民国时期的腐败把经济玩崩了。
因此毛主席唏嘘诸葛亮缺资源,背后的逻辑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经济薄弱的王朝天然就处于劣势,要是在此基础上无法形成稳定的经济体系,那王朝就会朝着深渊一路狂奔,正如当年的国民政府。
诸葛亮分兵
第二,毛主席当年在看《隆中对》的时候,就评价说
北伐这么远的路,诸葛亮居然分兵
。站在后来者的上帝视角看,诸葛亮分兵不管是战术还是战略,都失误了。
诸葛亮北伐不只是单纯的打仗,还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政权为目的的“抢地盘”。
所谓地盘,稳住才能算地盘,稳不住那就是用来歇脚的地方。诸葛亮分兵不仅使得自己攻取土地的能力变弱,守住土地的能力也变弱了。
这两路大军分下去,两边相聚遥远无法遥相呼应,一旦一方兵败,另一方就无法进行掩护。站在魏国的角度,自己只要集中兵力守住一方,等自己这一方的敌人退却后,就可以率大军去攻占另一方陷落的土地。由此诸葛亮这招分兵,注定了难以北伐成功,就算成功一路也难守住。
不过毛主席话是这么说,他自己在解放战争中分兵进攻却玩得不亦乐乎。
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末期,解放军是几路推进,战线宽度何止千里。这么长的战线别说古代,就是二战的正面正常它也没有这么长的战线。
当然毛主席能分兵,也有现代军队指挥体系更高的优势,毕竟三国时期的诸葛丞相可没有电台。毛主席要是在三国时期指挥蜀军北伐,分出去的兵力也难以掌控。
另外首次北伐失利这件事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蜀国没有处理好和东吴的关系。
当年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就是比较弱的韩赵魏三家先打败了最强的智家,然后分掉了智家的土地和晋国的剩余土地。
如果当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能联合吴国,和吴国联军一口气打到底,其实就有希望和吴国瓜分魏国
。之后的局势就不再是天下三分,而是“吴蜀争霸”。其中掌握着陇右郡以西的蜀国,可以凭借丝绸之路掌握更强的经济实力,从而拥有更大的优势。
毛主席作为一个政治家,对于这一点会看得比较清楚。所以他要是能指挥蜀军北伐,那就是“吴蜀统一战线”了。
蜀汉政治上的问题
诸葛亮的第三个欠缺,是
用人不当
。
中国人大多都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段故事有一定了解,在蜀国北伐成功率最大的第一次北伐中,
马谡
作为蜀国兵败的关键性人物之一,在战败中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那么大力扶持马谡上位,让其在北伐中坚守街亭的诸葛亮,自然也有责任。
不过
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原因,蜀国政治上很不稳定,汉室要想复兴就得用蜀汉自己的人,而非内部的旧势力。
如此一来,属于诸葛亮心腹的马谡,就成为了诸葛亮当时必然的选择。
由此马谡失街亭,虽然有诸葛亮战术失误的成分在,但蜀国内部政治不稳定的因素才占大头。
如果蜀国也像魏国那样的“曹家一言堂”,那诸葛亮也就不需要关心谁来守街亭这个问题,其北伐结果很可能就大不一样。
不过从政治角度考虑,打赢蜀国的魏国其实也输了。毕竟最后统一天下的也不是曹家人,而是在魏国有着和诸葛亮相似地位的司马懿。
当然如果是毛主席来操作,那多半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拉拢进步的,争取中立的,打压反动的”
一直是毛主席革命的基本纲领。解放战争中中共能策反大量敌军将领起义,甚至敌人高层内部也有大量地下党,已经说明毛主席的政治手腕非常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