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资治通鉴》与《史记》到底区别在哪?不妨看看毛主席的客观评价
迪丽瓦拉
2025-07-29 15:04:09
0

中国历史上有二十四史之称,其中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史记》被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而《资治通鉴》也被评价为“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史学大作,而且两者有不少内容重叠,彼此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其实,关于两本史学大作的区别,前人已经有过很多的研究,例如,毛主席就曾经深入探讨过这两本大作,本文就透过毛主席的视角来点评两者的区别。

首先来看《史记》,《史记》这部作品对共产党有着极大的影响。

例如1937年5月,当时中华民族日益危亡,无数的学者开始研究《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其中,著名的出版家和教育家张元济就亲自编写过《中华民族的人格》,其中就大量引用的《史记》中的内容。在他看来

在国家危亡的时刻,必须要弘扬《史记》里面的舍身取义的精神。

而且他在作品的论述中就强调:真正理解司马迁及其在《史记》中展现出来的价值观,并将其升华的,是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

那么毛泽东又是如何受《史记》的影响的呢?

据资料记载,早在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深受其影响,他有感于司马迁遍游名山,考察史料,因此在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写道:“

司马迁览潇湘,登会稽,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从那时候开始,毛泽东就学会了《史记》里面的一大要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而这也成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面的金句。此后,这要素也变成了毛泽东思想里面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为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

另外,在毛泽东革命斗争艰难的时刻,他又有感于司马迁创作《史记》过程中面临的选择,是从容赴死还是接受宫刑?

毛泽东高度赞赏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并且将其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视为自己的人生准则。

为此,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提到: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就比鸿毛还轻。

因此,在毛泽东的眼中,《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大作,更是了不起的思想指南,它引领人们在困境中奋斗和牺牲精神,它引导人们为了高尚的理想不顾一切,可以说,《史记》对于毛泽东就是一种超出历史之上的精神宝库。

那么毛泽东又是如何看待《资治通鉴》的呢?毛泽东的第一评价就是这是一项大工程和一部大书。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等人历时19年编写的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作品,他开始于公元前403年,一直延伸至公元959年,包括1362年的历史。

因此,《资治通鉴》的工程量相当庞大,绝对当得起一个大书和大工程的称号。

第二评价就是写得好。毛泽东在晚年曾经多次同孟锦云讨论《资治通鉴》,其中就强调,《资治通鉴》第一好是开宗明义。

他认为,《资治通鉴》从三家分晋开始,就是周天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之后自然是非乱不可,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第二好是叙事有法,《资治通鉴》采用的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但是他巧妙就巧妙在,采用倒叙,插叙或总结的方式,将史实讲得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例如讲赤壁之战时,司马光用5/6的文字描绘孙刘的战前准备,仅仅只用1/6的文字讲述战场的斗争。但此举却完美地展现出了决策者对敌我态势的判断,对全局的把控,真可谓精彩至极。

第三好是“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司马光不仅记述国家的兴衰治乱及其缘由,而且也记载个人的兴衰及其缘由。

其中写得最精彩的莫过于是霍光之兴衰,点评精确,对朝局之规律字字珠玑。

最后总结,毛泽东对这本书称之为“一部难得的好书”,而且强调“自己已经读了17遍,每读都获益匪浅”。

那么问题来了,在毛泽东的眼中,《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是极好的史学作品,那么两者又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呢?大体有如下区别。

其一,创作的过程不同。《史记》是由司马迁个人历时14年撰写的,中国历史第1部纪传体通史。

很明显,这是一部个人创作的绝品作品,而且司马迁的实地考察和用心之专,也促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

但司马光的作品不同,这部作品是由司马光和司马康、范祖禹、刘恕、刘攽5人共同完成,而且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张耒、晁补之、宋匪躬、刘安世、吕大防、李清臣、吕公等人著,这之中有几位是宰相级别的人物。

因此,《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等官方人物,历时19年编写而成的我国最大的编年史作品。

这就是二者的第一个不同,一个是个人实地考察创作,并且以人物和事件为核心的创作历史。一个是官方在背后支持,以团体创作,以时间线为基准的历史作品。

其二,1954年12月,毛泽东评价:中国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其中资治通鉴的立场观点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

很明显,《史记》和《资治通鉴》都在二十四史中,都涉及到了立场的问题。

但是,《史记》里面有对汉高祖的客观评价,例如好色和无赖,还有面对儒生时用别人的帽子撒尿,都是有个性的。为此,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看到司马迁的作品被气得差点吐血,而这部作品也曾被官方压制。

但《资治通鉴》却不同,正如毛泽东所说:

本朝人编本朝史,有些话不好说。

例如,在描绘赵匡胤的时候,司马光极尽赞美,将赵匡胤描写成非常勇敢,非常英明,非常受人爱戴,非常低调,非常了不得,的十全十美人物。

为此毛泽东感慨:

十全十美,全信行吗?

因此,在立场问题上,《资治通鉴》和《史记》有着较大的差别。

其三,《资治通鉴》的本质是为帝王以史为鉴,是一本帝王读物,虽然它也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借鉴意义,为毛泽东和共产党后来的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但终究是帝王的书。

而史记,本质上就是记载真实较为客观的历史,其中也讴歌大量的人物。例如被汉武帝不看好的李广,遭到冤屈的李陵,还有被汉高祖辱骂为项籍的西楚霸王。

可以说,司马迁写的是历史,写的也是人物,其中不仅限于成功者。因此,司马迁的作品,成为了后来毛泽东和共产党人的精神礼物,甚至是危亡之际的重要信念支撑。

而这就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时候,邓公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领导人绝不做李鸿章”,老人家的本意是针对香港问题,却...
原创 先... 绵延逶迤的五岭山脉将广东和广西大部分区域与中原分隔,在古代恶劣的交通条件下、它们与内地的交流很少,所...
原创 美... 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众所周知,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
原创 如... 现代人的婚礼,几乎是靠天价的彩礼来支撑场面,所谓的天价彩礼,不仅要有车有房,还需要高达数十万的礼金,...
原创 蒙... 蒙古国向我国寻求帮助,我国一直秉承着互帮互助的原则,在国际上也经常帮助一些国家,但是这次对于蒙古国的...
原创 “... 大家都知道美国喜欢打代理人战争,在全球扶持了很多小弟。 然而随着国际社会的运转,美国这套代理人战争的...
原创 她... 她叫万卫芳,如若不是曾经的爱人穆旦,与一代武侠小说开辟者金庸又有亲缘关系,那她在这一民国百年轰轰烈烈...
终究还是日本人!矢野浩二吃了2... 文|奇之慧 编辑|奇之慧 “日本人终究还是日本人!” 活跃在中国娱乐圈的日本人矢野浩二靠着“爱中国”...
原创 李... 天王石像唐上海博物馆藏 01 和其他造反派头头不同,刘武周的出场方式是帝王级的。 根据《两唐书》描述...
原创 两... 1945年二战结束后,身为战败国的德国,被迫接受各同盟国的分区占领,由此为之后的分裂奠定了基础。19...
原创 印... 在印度经常发生着各种神奇的事情,有连体人的存在,各种奇怪的苦行僧,他们的宗教信仰特别浓厚,有着各自的...
原创 宋... 我们生活在现代的人,既有大名,又有小名,有的人还有网名、笔名。而古时期的普通百姓,有的人甚至随便用个...
原创 黄... 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之乱,虽然这场暴动没有推翻东汉朝廷的统治,但是它开启了乱世的帷幕。黄巾起...
原创 《... ?提到《金瓶梅》中比较风流的人物是谁,可以说西门庆算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当潘金莲第一眼见到西门庆后,便...
原创 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东晋末年,陶渊明一首《饮酒》,可谓道出了中国隐士文化里的完美境界所在。 ...
原创 康... 导语:我们都知道清朝建立初期实行和蒙古族进行联姻的政策,因此在我们的印象之中,也许都认为清朝与蒙古族...
原创 皇...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君主,同时他也是历史上出生最低的皇帝,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虽然多,可以说成功并且建...
原创 中... 我们看有关古代影视作品的时候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时候古人全部都是坐在地上的,大家都是席地而坐的...
原创 军...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代价,偷袭了美国珍珠港,美军伤亡3000多人。除了...
原创 赵... 中国历朝历代的官服都有所差异,其形制完全取决于开国君主的个人喜好。而要说起最为怪异的官服,就要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