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文丨麻辣读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1952年11月1日晚,12军31师91团根据命令和前线的15军官进行交接,继续镇守上甘岭597.9高地。在此次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我军开展的猛烈的炮火攻击,战况十分危急。对于刚刚接替的91团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上甘岭战役
为了减少损失,最大程度保留兵力,最有效的对抗敌军。91团通过细致的讨论,决定采用车轮战术,一个连守一天,到了晚上无论伤亡如何,全部换人上去。撤下来的人员快速重组成新的队伍,准备下次再战。这样最起码保持了体力不会疲劳应战,首先上阵地的是八连,八连有180多人,要想这么多安全的突破敌人的炮火封锁,到达高地。就要分散目标,化整为零,到了阵地后再重新组合。
于是,八连行军时,每个人都间隔着三四十米,等到抵达阵地时,只牺牲了一个人。八连迅速调整迎战,在经过11月2日的酣战之后,退下来的时候发现被安排在前线九号阵地的四班居然全都存活下来,毕竟在炮火如此密集的前线,八连其他班也是损失惨重,全军覆没的也不在少数。
就地取材,“肉墙”垒起来
那四班真是受到了上天的眷顾吗?算是也不全然是,四班来到九号阵地后,发现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这种情况对作战十分不利,于是他们抓紧时间修战壕,可是这些土都被打得松松垮垮的,无法拍实。而且周围都堆满了尸体,搬运起来也是很不方便。但情况紧急,这时候就有一个老兵大胆提议,能不能就地取材,用敌军的尸体垒战壕。不过这毕竟有些不人道也是头一次这样干,最好还是请示一下上级。
四班就将这个提议通过对讲机向连里请示了一番,很快,连里回复,可以。于是四班的战士一面区分敌我尸体,一面将敌人尸体垒战壕并把我军战友尸体安置好。但是天已经黑了,不能靠肉眼分辨敌我尸体,只能靠手感。其实这也简单,鼻梁高挺,身体壮硕的就是敌军,我军身材都比较娇小瘦弱。靠着这样的方式,很快就区分好了阵地上的尸体,他们按照一层土一层尸体的方式垒起来,很快,高一米多,长五六十米的“肉墙”完成了。这为接下来的战斗提供了有利的工事条件。
退守坑道
除此之外,四班还发现了一个旧坑道口,长度正好可以容纳四班人数。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敌人就开始了大轰炸,持续了10多分钟,四班长带领全班在坑道里面躲避,等到炮火停下,敌人冲过来的时候,四班集体出动,各自占领弹坑,抵挡敌人的进攻。四班的严密分工下,各位战士坚守自己的岗位,有的扔手榴弹、爆破筒,有的用机枪射击,击退了一批又一批的敌人。
打到后来,由于敌人冲锋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两个连,四班被逼的只能收缩防线,最终被逼到了那条坑道附近。很快,敌人就占据了坑道口左前方的石崖,采用机枪扫射,又接着从右侧十号阵地上向坑道口扔手榴弹。这种腹面受敌对四班十分不利,出去就是送死,最好的办法就是死守不出,让敌人无可奈何,于是四班退守坑道。
敌人见到如此情况就要来炸洞,老兵况厚胜守在坑道口,准备跟他们同归于尽!果然一根冒着烟的爆破筒从坑道外面滚了进来。况厚胜毫不畏惧,捡起爆破筒就冲出坑道。况厚胜拿着冒烟的爆破筒就冲敌群抛去,况厚胜不怕死的行为让敌军吓破了胆,在战斗的最后几十分钟里,敌军不敢再上前进攻。
11月2日,八连坚守597.9高地一天,全连伤亡总计140多人。其中八连四班9人仅3人负伤,无一人牺牲。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