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十二军调离浙江,许世友大发雷霆,为何?
迪丽瓦拉
2025-07-29 19:02:56
0

毛主席让李德生去看望许世友,完全是因为许世友与李德生的感情非常好。许世友与李德生既是战友又是同乡,两人在一起工作了很长时间,他们从上下级变成了密不可分的好友。

李德生出生在河南新县李家洼,许世友的老家是新县许家洼,两个村子栉比相邻。许世友比李德生大11岁,在李德生参加革命当新兵的时候,许世友已经是军长级别的领导了。由此,两人在抗战时期并不相识。

李德生

可许世友的大名,李德生却早已听说。他听说许世友有个毛病,那就是爱喝酒。

许世友在红军时期起,就从不离酒,他喝酒的大名和打仗的英勇善战齐名,但许世友的喝酒却是方面首长首肯的,首长对众人说:“要是你们喝酒有许世友的酒量,打仗有许世友的胆量,那我也批准你们喝酒。”

众人都不说话,因为许世友的酒量和胆量是谁也不能比的。许世友非常爱喝酒,又有首长的支持,于是就连行军打仗的时候,总能看到许世友的身后,有专门的战士为他抬着酒缸。

许世友可以称为“酒神”,在部队中没有人喝得过他,但许世友也有自己的标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有三不喝:战前布阵不喝酒,战斗进行中不喝酒,打了败仗也不喝酒。

就是许世友这样自律又有性格的人非常受李德生的崇拜。

李德生真正与许世友建立友谊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1954年,李德生任副军长的十二军从朝鲜回国后,驻守的浙江省金华、江山等地正好属于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管辖地界,两人这才相识。

许世友

许世友和李德生不愧都是从一个家乡出来的,两人在某些方面都非常相似,这就让两个人相处得非常融洽。他们都出身贫寒,体会得到老百姓的辛苦;两人对党的事业都忠诚坚定,坚持原则。

他们身上都有河南人善良质朴、勤劳勇敢的美好品质,平时对同志关怀备至,打仗的时候又骁勇善战。

但许世友和李德生的性格又各有特点。

许世友疾恶如仇又不记成见,不管是谁,只要让他发现犯了错误,他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对方。批评过后,只要改正错误,许世友不记成见依旧视对方为好战友。

这样心直口快、直肠直肚地将军有谁能不喜欢呢,而这种性格也有不好的地方,很容易在没有了解事情真相之前就下定论,很容易批评错人。

许世友(左)

李德生的性格与许世友的正好相补,他和蔼友、沉稳持重,总会先弄清事情真相,再得出结论。对于别人的批评,也总能虚心接受,努力改正。气量大、度量大、团结友好是李德生最大的特点。

正因为两个人性格上的不同,难免会有些“摩擦”。

1960年,中央为了加强江苏北部的防御力量,于是就将十二军从浙江调到了生活比较艰苦的苏北地区。作为军人军令如山,况且艰苦的生活环境更有利于训练战士们的意志力。

考虑到苏北地区的条件苛刻,中央下达命令,十二军可以携带一些物资,带足两个月的粮食和柴草,免得去了苏北还要购买物资,打扰百姓的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

李德生考察过苏北地区,见到裸露的土地,李德生就让战士们从浙江带一点草皮过去,铺在营房周围,可以改善战士们的生活条件。

此时十二军已经在浙江驻守了有6年之久,与当地政府、百姓相处得非常融洽,广受百姓的爱戴。十二军的调令下来之际,当地政府举办宴会为他们践行,同志们相互拥抱,眼中满是不舍。

李德生

但是十二军离开前的行为,让有心人告给了许世友,说十二军走的时候带走了浙江省军区的许多物资,甚至草地也搬空了,还说政府为十二军举办践行会的时候,标准已经超过了“三级国宴”。

这些话说得玄乎其玄,跟真的一样,许世友的性格本就火爆,眼里容不得沙子,听到十二军如此“作为”后,十分生气,连夜致电苏北军区,将李德生叫了回来。

李德生一头雾水,当听到许世友命令他马上赶回,一刻也没有停歇就回到了浙江。一见到李德生,许世友火爆的脾气瞬间达到了顶峰,朝着李德生训斥道:“你李德生有什么好骄傲的?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哪来的胆子让你们十二军拿走那么多物资,你们过去是为了驻守苏北,不是让你们过去享受的!”

说完,许世友感觉还不解气,又说道:“必须写检查,立刻就写!不给我个交代就别走了!”

许世友(右)

李德生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他已经猜出个七八分了,一定是有人在许世友耳边说了什么,才让许世友如此生气,按照许世友的性格是不可能随便生气的。

李德生并没有立即反驳,而是硬着头皮让许世友把话说完。跟了许世友多年,李德生早就摸索出了许世友的脾气。在他生气的时候千万不要马上解释,越解释越乱,许世友只是脾气有点火爆,也并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等他消气了,也会按事实说话。

在许世友发火的时候,李德生认认真真地听了训斥,见李德生并未出声,许世友的火气也渐渐消了下去。李德生这才开口将事情的所有经过说了出来。

许世友听后也在思考李德生的话是否属实,他说:“我会亲自去苏北地区考察的,要是你欺骗我,罪加一等。”

许世友

几天后许世友真的去了苏北,看到荒凉的土地,许世友这才明白李德生说的都是实话,他不好意思地向李德生承认错误,希望李德生能够谅解,他说:“当时我有些冲动,冤枉了你,不要放在心上。”

李德生当然没有放在心上,许世友对他的大肚量非常钦佩。此后,两人的友情更加坚固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众多英雄豪杰,论出身论文治武功,为何是刘邦笑到最后?因为他真的有团队而不是团伙。...
原创 一... 在陕西乾陵,一通意味深长的无字碑,向后人反复讲述着武则天的传奇人生。自1985年10月成立中国武则天...
原创 曾... 撰文|赵立波 同治六年,是曾国藩一生之中少有的清闲的一段时间,因此处理完日常事务后,他最喜欢和他的秘...
原创 可... 前言:对于中国人来说,三星堆文化的发现以及三星堆的挖掘,无疑是民族认可和自豪感提升的有效途径。因为据...
原创 消... 《永乐大典》,被《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
原创 直... 清朝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九大封疆大臣,其中最有权力的是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管辖范围是天津,河北省...
原创 初... 初唐故事:李靖献取梁十策,萧铣举国皆降唐 是时,唐廷方欲南下江陵,命夔州总管李孝恭(高祖从侄)大造...
在清朝,康熙若要从北京到承德避... 康熙皇帝对清朝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是继顺治皇帝后,让朝廷逐渐走向正轨,让大权逐渐回归中央的一...
原创 两...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帝王之一,能与其比肩的,恐怕也只有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宋...
原创 康... 老十四胤禵是雍正的亲生兄弟,可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很一般,以至于在九子夺嫡时,胤禵不仅没有支持雍正,还...
原创 神...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为刘备匡扶汉室江山尽心竭力,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尤其是在刘备死后,...
原创 两... ###两位民族英雄开撕,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你支持谁?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被时光的尘埃所掩...
原创 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中国教育家孔子先生的一句名言,也是他开创了中国民间的学习风气,从而被称之为“...
地湾汉简:再现两千年前河西汉塞...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湾遗址,位于今天酒泉市金塔县东北约150公里的黑河东岸戈壁滩...
原创 咸... 咸丰皇帝即位时,可谓内忧外患,但对于大清国来说,首当其冲还是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帝原本指望八旗和绿营迅...
建司75载丨服务国之大者,国寿... 1949年10月20日,在新中国宣告成立后不到20天,中央政府批准组建国内首家保险公司,我国的保险业...
原创 刘... 刘邦临死前派人杀樊哙,许多人认为是意气用事,老糊涂的表现。此举激化了吕后与戚夫人的矛盾,将本想保护的...
原创 客... 有这个可能性,但可能性极其渺茫。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在公元207年。 这一年,曹操正在清剿袁绍的残余...
原创 如... 有很多人说始皇帝传位给扶苏秦朝照样亡我就嗤之以鼻,谁人不知秦二世胡亥无道,但扶苏并不是胡亥,如果不是...
原创 同...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而身处其中的每个历史人物都难以自持。 1955年大授衔中共授予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