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我国一直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昌盛,备受其他国家羡慕和称赞。
在我们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儒家文化深深的影响着我国,无论是张骞出使西域,还是郑和下西洋,都不是以侵略他国土地和掠夺他国财富为目的的,而是在商品互通有无,友好通商,共同发展经济的。
众所周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的主体民族汉族也是起源于中原地带的炎黄部落,从周朝开始,就已经将原本排斥的其他民族,慢慢被中原人民友好的接纳,和平的生活在了一起,这也可以说是第一次民族的大融合。
在周朝以前,中原人民根本看不起周边的民族和部落,常常用带有讽刺字眼的“蛮夷”去称呼他们,周朝开始,随着一部分民族和部落被接纳,慢慢的也就不用那些词语去称呼了。
最初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原正统主要生活在山西和河南地区,山东地区被称为东夷,自周朝以后,山东地区的部落和民族也就慢慢成为华夏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来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在山东地区逐鹿决战,我们伟大的儒家文化也诞生于这片伟大的沃土之上。
民族大融合一直作为主旋律,伴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当然,由于地缘原因,这里所说的民族大融合主要是针对于中原周边的民族。
然而,在清朝时期,却有一群外国人,由于战争的原因,留在了中国,他们和他们的后代自此生活在了华夏大地。
在清朝康熙年间,远在千里之外的沙俄,通过多年的蚕食侵略,慢慢地就与清朝有了地理的接触。
东进中的沙俄士兵,穿过了东北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之后,开始了南下侵略之途,当时的东北地区作为清朝的发迹之地,自然不可有任何大意,更不可能丢失,当时,康熙大帝立马调集精兵强将迅速北上,予以痛击。经过两次大型的战役,尤其是雅克萨之战,沙俄方面伤亡严重,不得不和清朝坐下来进行和谈,最终签订和约,划定两国边界线,互不侵犯。
在两国交战的过程中,清朝俘获了一批沙俄士兵,在作战过程中,见沙俄士兵身材魁梧,作战勇敢,战斗力极强,于是,在战争结束后,有意留其为自己所用。
在归化这批沙俄士兵的过程中,给了他们相当优厚的待遇和地位,被统称为俄罗斯旗人,可见他们的地位有多高,地位甚至超过了普通的满族人,这些人的待遇可以与王公贵族相提并论了。当时,为了留住他们,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方面,全部进行解决,不用劳作也可衣食无忧,慢慢的他们也就在清朝生活了下来。
这批沙俄士兵和他们的后代,在整个清朝时期,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通过与满族汉族的通婚,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了,甚至从外貌特征上看不出来他们是俄罗斯人的后代了。
随着我们伟大的祖国逐渐繁荣强大起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慢慢喜欢上了中国,已经有很多人自愿加入中国国籍。
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