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3岁?能干啥?
这是一个只知道哇哇乱哭、嘎嘎乱跑,啥也不懂、啥也不会、啥也不在乎的年龄。
借用宋朝大词人陆游的名篇名句早岁哪知世事艰,来形容1908年12月12日的溥仪应该再恰当不过了,此时的爱新觉罗·溥仪作为清朝最后的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历史是最后一任帝王即将在紫禁城太和殿登基称帝。
此时的溥仪还不知道他的命运,将和这个即将走向终结的王朝牵绊半生。
只有3岁的年龄和弱小的身体能否扛起清朝的重担,想必在太和殿门口等他坐上皇位的那些大臣们都心知肚明。大清已经是连续三任幼子称帝了,紫禁城已经50年不闻婴儿啼哭声了,皇帝连亲子都没有,还得抱皇族家的儿子做皇帝,这大概就是天命吧!
大清此时真的是气数将尽了!
文武百官
站在太和殿门前的文武百官早早的就在这里等候王朝新一任的主人前来报道了,作为晚清最后一批大臣们,不知道他们的心中是何等酸楚,亦或是何等的盲目茫然。其中很多留过洋的武将们手中握有兵权,还是新式陆军,各省都有新军存在。一个3岁刚刚登基的孩子能否有能力镇得住,谁都心知肚明。
这时的晚清犹如东汉末年,随时会因为幼主称帝无力控制局面而四分五裂。如果这些大臣有未卜先知的能力,预测到清朝即将灭亡,或许有人会在心里嘟囔一句:“快看最后一位皇帝来了!”
没有了慈禧坐镇的朝廷,离朝不保夕也不远了!
当时的百姓大多都是看客,没有家国的观念,至于是谁登基、是谁管理天下、是谁打到了京城,那都是皇帝他家的事,不是自己家的事。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只要自己的奶酪还在,小日子照样过。
太监们身后是大清门,大清门不是城楼,只是一个单檐歇山顶的砖石建筑,1417年修建,建好后名为大明门,清军入关后改为大清门,虽说名字叫的好听可此时离清朝寿终正寝已经为时不远了。
民国以后此门改为中华门,但在1937年毁于抗日战火,建国后这里建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纪念堂。
远处的轿子里坐着3岁的溥仪,正一步步走向他无法掌控的宝座,这张照片诠释了什么叫做最后一个皇帝来了的感受。而那些正在等候的文臣武将们们,也即将对这位新君行三跪九叩大礼,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正统皇帝登基仪式,照片极具历史意义。
可皇帝才3岁,哎!3岁的幼童哪知世事艰!
50年代的东北辽宁鞍钢旧照回顾,共和国长子,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德国大德意志装甲师旧照:不是党卫军却同样获得希特勒青睐的王牌
美国记者:假如敌人进攻怎么办?阎锡山:看见这500瓶氰化钾没有
1949年北平解放旧照:何为民心所向?京城密密麻麻的人群给出答案
美军老兵回忆中美云山之战,到处都是尸体,可我们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