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垮台后,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相对统一局面的出现,有利于中国商品流通的发展。这些国内政局的变动对上海资本家是有利的。上海资本家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发展迅速,是存在许多因素的。
一方面,南京政府成立之后吸收江浙财团的代表人物参加政府部门,努力争取关税自主,开展了税收制度的改革,实行法币政策,收回了铁路管理权,加强了公路建设。这些对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还只局限在金融领域,在民用工业方面还没有地位,商业尚未涉及。因此,在抗日战争之前国家资本还未对私人资本产生太多的阻碍。
当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时,上海资本家害怕当时蓬勃发展的工农革命运动会侵犯到自身的利益,因此,对新政权积极支持。蒋介石为了财政需要,也极力笼络上海资本家。1927年7月7日,上海总商会、县商会、闸北商会、银行公会、钱业公会、商民协会、各路商界总联合会七团体答宴蒋介石。宴会上,资本家们提出:“应稳固各种公债”(即对偿还北洋政府发行公债的保证)和“解决工潮”问题。蒋介石即席表示:“对于诸君建议,自当敬表接受。”关于劳资关系问题,他授权资本家,“要资本家自动规定办法,担起责任,以为一劳永逸之计”。蒋介石和江浙财团的这段蜜月期对上海资本家发展企业是有利的。
但是,好景不长。1931年以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开始波及中国;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1月28日,日本又武装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在民族危急时刻,反而加紧进行内战,大肆发行公债。上海资本家在国内外双重压迫下,许多人破产。但也有许多资本家亟谋自救,挣扎图存。1936年,上海资本家渡过难关,民营企业恢复生机。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上海资本家经受了一场浩劫。但他们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一部分资本家把企业迁离上海,辗转到大后方,继续投资办厂,为西部开发和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就是留在上海的资本家,大多数人也想方设法摆脱日本的利用和控制。只有极少数资本家丧失民族立场,同敌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