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吃饭是有着相关规定的,不是皇帝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的,以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代为例,请的的皇帝在吃饭的时候由御膳房提供饭食,吃的品种和样式有相关的规定,皇帝在吃饭的时候也是一样。不能觉得某个菜好吃而一直吃那个菜,并且在皇帝吃之前,是由某些太监提前用银筷子试吃的,他吃了之后没有问题才会拿到宫中给皇帝吃,所以清帝吃的饭菜是二手饭菜,当然这都是考虑到皇帝的人身安全而设立的规定。毕竟历史上通过食物来暗害皇帝的人是不少的,因此后世吸取了这个教训,皇帝吃饭有了自己的一套规定流程。皇帝每天吃的饭菜都是很好的食材,价格不便宜,而皇帝每样菜只能吃一点,所以必然要剩下很多的菜,这些菜当然是不能浪费的,因为民以食为天,皇帝在这方面更要做出榜样,剩余的饭菜有相应的处理办法。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皇帝的饮食情况
我们难以清帝的饮食为例,在清代皇帝的吃饭分为传膳、进膳、用膳三个阶段进行的。每次传膳前,先呈膳单,膳单上注明用膳的时间、地点、菜点的名目,哪品菜点用什么食具盛放,用什么桌子等。比如著名的乾隆皇帝在他那个时期一般用膳,多在“乾清宫”、“养心殿”、“洪德殿”等地方,另外每逢特定的忌日,则在斋宫吃斋。
清代皇帝的餐谱,即使是最普通的一顿饭也要上20道左右的菜肴。如《清实录》的记载中,就有乾隆皇帝吃饭的一段记录。乾隆二十六年(1761)二月某日的早膳,菜谱上就有“冰糖炖燕窝”、“挂炉鸭子”、“肥鸭”、“挂炉肉”、“野意热锅”等19种菜和“鸭子粥”1种。当天的晚膳还上了“燕窝清蒸鸭”、“盐煎肉”、“东坡肉”、“肉丝山菜”等多种菜肴,加上赏给后妃的菜品共37种左右。
此外每逢重大节庆日的时候,如皇帝的大婚、千秋、冬至、春节等重大的节日,常常是御宴大开,隆重异常,少则宴桌摆满丹台,王公重臣盛装赴宴;多则宴桌遍布太和殿前的大院内,满汉臣子普浴皇恩,公子王孙遍尝御宴。所花费的金钱书数目是惊人的。
剩下的皇帝饭菜的去处
皇帝吃的饭菜数量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再多才能吃多少,而御膳房准备的菜品就有数十种之多,皇帝本人肯定是吃不完的。吃不完的菜肴自然也不能浪费,毕竟皇帝是大清臣民的楷模,在勤俭方面必须要作出一定的表率,因此吃不然的饭菜,自然要妥善处理,不能浪费了。
主要的处理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是赏赐给后宫的嫔妃,毕竟很多菜肴她们都没有吃过,再加上是皇帝赏赐的,自然感到很高兴,因此都会主动吃完。二是,赏赐给大臣,比如有时皇帝会找一些大臣讨论事情,到了中午吃饭时候,有的皇帝就会邀请大臣们共进午餐,或者赏赐给他们吃一顿饭,对此大臣们也是感恩戴德的,毕竟是皇帝亲自下令赏赐的。最后就是给宫中的宫女和太监们吃,他们要求不高,只能能填饱肚子即可,有皇帝剩下的饭菜给他们吃自然会很高兴,很多菜品他们之前从没有吃过的。
综上所述,在古代皇帝吃的饭菜品种是很多的,但是为了安全及其他原因的考虑,是不会让皇帝把才给吃完的,每样吃一点即可,剩下的也不能浪费,大部分赏赐给下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