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说
:我们干革命是为了下一代,而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掉自己的下一代。
毛主席是我国伟大的开国领袖,在革命中有着突出的成就。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我们开创了现如今美好的新生活,可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毛主席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领袖,同时还十分擅长挖掘贤才,欣赏一切能够为国做出贡献的人,
这样一个惜才的人却三次将一位优秀的干部将领从中央委员的名单上勾掉
。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优秀的干部又是谁呢?
伟人后代毛远新
毛远新是伟人毛泽东主席的亲侄子
,也就是毛主席二弟
毛泽民的儿子,
毛泽民同志也是革命道路上一位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
出身农民的他小时候只懂得种田,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毛泽民学着学习金融和理财,十分有天赋的他很快就做得得心应手,甚至比很多专业人士都要精细。
很快,
毛泽民被委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第一任行长
,足以证明他的经济头脑。
后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也做出了卓越的奉献。
在执行任务的时候,
毛泽民遇到了一位端庄秀丽的姑娘,名叫朱旦华。
在毛泽民的介绍下,朱旦华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人经常接触下,很快萌生了爱的火花。
1940年,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第二年,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毛远新。
毛远新刚出生,毛泽民夫妇就被反革命分子关押在牢狱里,小小的毛远新和母亲关在了一起。
看守所的人经常会欺负朱旦华和毛远新母子俩,
甚至强迫毛远新承认自己的父亲是土匪。
毛远新虽然年纪小,但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性格十分的坚韧,
即便被狱员威胁殴打,也绝不愿意开口污蔑自己的父亲。
毛泽民同志最终英勇牺牲,
得知噩耗的朱旦华悲痛不已。
在中央的营救下,
他们母子来到了延安,见到了毛主席。
弟弟的牺牲让毛主席十分的痛苦,看到弟弟的孩子,毛主席爱怜地将毛远新抱在怀里,仿佛弟弟与自己相拥。
新中国成立后,毛远新才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1951年,
毛远新来到了北京的育英学校上学,
也正式地留在了毛主席的身边。
可以说从10岁开始,
毛远新一直由毛主席亲自抚养长大
,并且视如己出。
毛远新在学校十分刻苦用功,成绩十分的优异,甚至有望
获得保送的名额
,不过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毛主席的时候。
毛主席却对他说:
希望他能上一次考场,当个状元郎。
毛远新仔细思考了伯伯的话,他下定决心要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
高考放榜后,
他拿到了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的录取通知书。
后来,毛远新递交了自己的转学申请书,
他去到哈军工学习
,很快就得到了通过。
在哈军工,毛远新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觉得他是最没有优越感和娇气的高干子弟。
此外,毛远新还十分节俭,平时省吃俭用,衣服破了就自己补补,
被同学称为“最穷的干部子弟”,
在毛远新的带领下,很多学生开始跟随毛远新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
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发光,即便是插班进入了并不熟悉的导弹系,毛远新还是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还成为了班上的班长。
毛远新的优异表现没有获得毛主席的肯定,反而对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并且对他说,只有完成了这些任务在我这才算真正的毕业。
两次划掉名字
毛远新完成学业后深入农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干部
,不仅帮助农民们摆脱贫苦的现状,还在各地宣扬共产党的精神和思想。
在1968年的中国政协大会上,毛远新被提名可以参加这次会议。
得到通知后的毛远新十分开心,这不仅意味着他的能力得到了认可,还意味着自己能够继承伯伯和父亲的事业继续奋斗。
就当时而言,能参加政协会议的人,基本上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而此时的毛远新才21岁,小小年纪就担此重任,毛远新的能力可见一斑。
毛远新带着忐忑和激动的心情,
坐了好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北京
,却在进入会场的时候遭到了警卫员的阻拦,毛远新感到十分不解,为什么自己受到了邀请却无法进入呢?
原来早在会议开始之前,
毛主席就将毛远新的名字从一系列嘉宾名单中划出来了
。
这时候不仅毛远新表示不解,很多毛主席身边的人也很疑惑,按理来说毛远新的能力十分突出,又是毛主席的亲侄子,不应该让他尽情的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吗?为什么毛主席要划掉他的名字呢?
事后毛主席找到了一头雾水的毛远新,并且与他进行了谈话。
毛主席对毛远新说:
“
你身为我的家人,一定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你的父亲英勇无畏,是因为他肩上扛着的是全部人民,你还没有这样的觉悟,现在的资历并不能担任政治局委员。”
毛远新听完伯伯的一番话并没有恼怒
,而是仔细的思考了一下,点点头坚定的回复毛主席,并且承诺自己一定会成长到可以胜任这个职务,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不会辜负父亲和伯伯的期望。
其实毛主席并不是故意阻挠侄子,反而毛主席对于毛远新寄予厚望,他们家族的人大都将青春和生命奉献在了这片土地上,相比较而言,毛远新相当于是泡在蜜里长大的,他必须多一些磨练。
多一些成长,将来才能走得更稳更正确。
回到岗位上的毛远新更加卖力,他时刻将伯伯的教诲铭记在心。
三年后,
他的工作能力获得了周围所有同事的赞扬和领导的肯定,
在政治委员会召开的时候,他的名字终于再一次出现在了委员会的名单上。
这回毛远新并没有初次的激动,反而开始仔细思考自己这几年的作为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当大家都在以为毛远新这回能够去北京担当重任的时候,
毛主席再一次将毛远新的名字从名单上划去了。
毛主席明确地表示,毛远新同志还需要锻炼一下,现在的他还不够资格。
这一次毛远新仿佛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没等伯伯发话,就已经开始自检。
为了更好地找出自己的问题,也为了更加深入到人民的工作中去,
毛远新主动请求让自己调离现在的工作岗位,前往更加偏僻的农村中。
看着眼前朴实的农民和贫苦的村庄,
毛远新也不再纠结是否能够参加政协会议
,而是在心中默默坚定信念,自己一定要把这里变得繁荣,让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在毛远新的努力下,村庄变了一个样子,毛远新也因为所做的功绩,
第三次被提名进入了委员会的名单当中。
多年努力终被认可
有人说毛主席对待家人太过严格,如果他不姓毛,可能凭借这样的功绩早就已经获得了更高级别的嘉奖,但毛远新心中明白,这是伯伯对自己的期望。
第三次被提名的时候,毛主席犹豫了很久
,他仔细翻看了毛远新这几年的作为和工作情况,还是
决定将毛远新的名字划掉。
但是这一次却遭到了周总理的拒绝
,周总理看着毛主席说:
“这次不能再划了。”
周总理作为旁观者,他十分清楚毛远新所做出的贡献与成绩,就个人而言,他是十分欣赏这个年轻人的,但是无奈毛主席的要求太严格,周总理也想让这个年轻人有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
在群众的认可声中,
毛远新最终成功地参加了这次会议,
但是却没有成为中央委员,虽然失败了,但是毛远新身上却没有出现任何的泄气情绪,反而重整旗鼓,继续向前。
这时候,毛远新已经明白了伯伯对他的苦心,他现在还年轻,资历也浅薄,不能被眼前的荣誉和认可冲昏了头,他必须要更加的努力才配得上伯伯如此的厚望与苦心。
其实不只是毛远新,毛主席对待自己的子女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经常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被毛主席“区别对待”,但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榜样在人生中,他们也义无反顾的将自己投身在革命事业,没有任何的怨言。
毛主席的一生都在奉献,不只他个人,战争年代,他的家族大部分都葬身沙场,和平年代,他也不会纵容自己的子女后代去安乐享受。
他一生没有为自己和家人谋取过一分一厘的利益,反而是倾其所有教育他们学会奉献。他们做到了时时刻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的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