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到唐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同唐朝统治者争夺政权的内战。
这场内战历时8年,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它使本已式微的唐王朝加速了走向衰败的进程。
因为这场战争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所以史称天宝之乱。
又由于发起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这个历史事件又被称为安史之乱。
我们知道,天宝年间唐玄宗失去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将朝政大权交给李林甫十九年之久。李林甫口蜜腹剑,蒙蔽皇帝,打压群僚,排除异己,朝政昏暗。
而继李林甫之后上任的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更是个不顾国家利益成败的人。他公然收受贿赂,嫉贤妒能,飞扬跋扈。这更加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唐玄宗信任杨贵妃家族,所以对杨国忠极为倚重,而杨国忠与节度使安禄山有嫌弃。
安禄山是什么人呢?
安禄山的母亲是突厥人,有一次安禄山偷羊,被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捉到,张守珪见他为人豪壮,提拔他为裨将。后来见他作战勇敢,又收为义子。
后来,安禄山担任平卢兵马使。他为人机灵办事灵活,受到很多人的称赞。他就用厚礼贿赂从京城往来的官员,请他们在朝廷帮他多说一些好话。
还是在李林甫担任宰相的时候,他为巩固自己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对唐玄宗说胡人忠勇不会生异心,建议唐玄宗重用胡人担任镇守边界的节度使,而且还放任他们拥兵自重。
因为这个原因,安禄山以胡人的身份,得以取得权力。
成为力量最为雄厚的节度使。他为人狡诈,特别善于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但暗地里却有了谋反之心。
而且安禄山也因兼三大兵镇,独掌十八万三千九百人的兵力而有叛唐的实力。
而此时身为宰相的杨国忠,置国家利益不顾,贪腐受贿,排斥异己。
任相期间,两次派兵攻打南诏,损兵折将,弄权误国,败坏了朝纲。
他与安禄山为了争夺权力,互相倾轧,势同水火,他们两大集团的矛盾成为安史之乱
发生的导火索。
从这一点来说,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具体说,就是唐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
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起兵叛乱,安史之乱拉开了帷幕,当时朝廷准备不足,叛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最后攻占了长安。
这时的唐玄宗只能仓皇西逃。安史之乱,历时8年直到763年,朝廷才平定叛乱,这场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让唐朝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唐朝自此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