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之间,还夹着一个君主这就是雍正皇帝。
在雍正帝的管理之下,才给乾隆开创盛世奠定了基础。作为九子夺嫡优胜者的雍正,他的个人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在许多清宫剧中我们都可以略微了解到一些雍正时期的历史。
每一个君主身边都有一个最信任的宠臣,说起清代我们第一反应过来的就是和珅。
但其实在他之前,出现了一个更大的宠臣,这就是辅佐雍正登上皇位的年羹尧。
年羹尧为雍正尽心尽力,建立功绩。可年羹尧为什么到死都不愿意低头认错,他在执着什么呢?
驰骋沙场、成为雍正手下
1679年年羹尧出生,他的父亲由笔帖式起家,之后便官职湖广总督。而年羹尧出生在官宦家族,家里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和他哥哥截然相反的是,年羹尧对于政治和仕途非常感兴趣,1699年年羹尧参加乡试考中举人。
在1700年,年羹尧参加了会试与殿试,正式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此时的他正值一生中的黄金年龄,不免年少轻狂但好在经过旁人的规劝他就立马进行了改变,立马投身到了思想方面的研究。1703年,他在翰林院,担任了从七品检讨。
而年羹尧尽职尽责,在作为副使出使朝鲜之后。
康熙帝对于回国的年羹尧格外赏识,破格提拔他为四川巡抚。年羹尧因此非常感恩,他上奏说自己一定会尽心尽力地治理好四川地区,解决好四川地区的民族问题,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年羹尧之后在军事方面展现出他的天赋,他在康熙帝发动驱逐在西藏的准噶尔汗时,年羹尧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这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为此事康熙帝对他很看重。年羹尧之后加入了四阿哥胤禛的部下。
深的雍正喜爱,军功赫赫
年羹尧的妹妹年氏是雍正的后妃,深得雍正帝的喜爱。
在电视剧中年羹尧的妹妹就是华妃的原型。
因为这层关系,雍正对年羹尧更加信任。
之后在九子夺嫡之中,年羹尧为雍正称帝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才得以让胤禛登上皇位,成为雍正帝。
即位之后的雍正,立马就面临了第一个问题。这就是青海叛乱,青海的首领联合准噶尔可汗发动了叛乱。
、
这对于刚刚即位的雍正来说,无疑于是个大麻烦,他必须派出可信任之人,平定这次叛乱来稳固自己的皇位。
雍正皇帝再三考虑之下,认为对他来讲,忠心的同时又骁勇善战的只有年羹尧,于是他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去平定此次叛乱。
年羹尧不负众望,成功地平定青海的叛乱。
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京城,雍正帝直接册封年羹尧为一等公,并且称呼年羹尧为恩人。
平定完青海叛乱的年羹尧,继续镇守西北。此后的雍正不论何事都与年羹尧商量,询问他的意见。甚至雍正来公开表示,
年羹尧对他来讲,清朝的所有人都对年大将军非常喜爱,如果不信任的年大将军的就不是他的子孙也不是他的臣民。
这短短的一句话,让年羹尧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宠臣。
不信雍正会处死自己,骄横自傲
正是雍正帝对他的宠爱,让年羹尧坚信雍正一定不会对他下手,毕竟他是为雍正建功立业的大功臣,自己的妹妹也是雍正的宠妃。
无论出于哪种情况,他认为雍正一定会对他网开一面。正是因为这种错觉,年羹尧开始了他的作死之路。
首先是他早在康熙朝之时就和允禟有交情,因此在雍正下令监视允禟之时,他并没有认真监视,同时也没有罗列其罪名,这个行为让雍正帝对他已经出现了不满。
但当时的年羹尧并没有发现,反而居功自傲,处处不收规定。
其次他不知收敛,结党营私。
年羹尧在收取旁人的贿赂之后就会在朝中为他们安排职位,这些行为同样触及了雍正帝时期另一大臣隆科多的利益,而这也同样让雍正帝对他逐渐失望,雍正帝认为年羹尧的这种行为,严重的威胁到了自己的皇权。
年羹尧自己不但嚣张跋扈,他的家仆也是如此。经常打着年家家仆的名号,招摇过市。
京城中的普通老百姓对年家这种行为极度厌恶。有一次,年羹尧到怡亲王府上参加宴会,宴会中时他突然对自己的亲信说怡亲王府中内外装饰是矫情违意。
当时宴会中的人都不敢说话,雍正帝也看不下他的言语,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表达。
就只能当着所有人的面谈论为人君臣的不易。其实雍正帝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警醒年羹尧。
希望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但年羹尧并没有放在心上。
甚至雍正还特意为他写了一封圣旨,圣旨中是雍正希望他注意自己的言辞举动,可此时的年羹尧并没有领悟到这份圣旨的本质要求。
终于他结党营私、腐败贪污、目中无人、蛮横无理这些事情一件件地加持之下,雍正帝对他起了杀心。
雍正三年九月,雍正帝下令将年羹尧抓捕到京城来问询,专门派人来审理年羹尧的案件,结果一共列举出了年羹尧几十条罪过。
雍正帝暴怒,下令赐年羹尧自杀。
其实当时在狱中的年羹尧只要他愿意低头向雍正认罪,那么结局或许会相反。
但年羹尧一直到死都不愿相信雍正会如此绝情地将他处死,所以他一直不肯低头认错。
而他的这份执着不光害死了他自己,也害死了年氏家族。
年羹尧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年富也被问斩,好在雍正帝对年妃的感情,让他的父亲得以苟活下来,年氏家族也远离了朝堂中心。
总结:
年羹尧的一生骁勇善战,可以说雍正帝能够在九子夺嫡之中脱颖而出没有年羹尧的帮助是万万不行的。
他在雍正即位后,为雍正平定叛乱,为雍正巩固自己的统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正因为这些军功,让年羹尧变得自大狂妄。
他认为雍正帝一定不会杀他,因为这种错觉所以他到死都没有向雍正帝低头认错。其实倘若他为人处世能够收敛自己的锋芒、按照一个合格的臣子来行事,那么他的下场一定会是历届臣子里面最好的,只可惜他选择了相反的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五列传八十二》
《年羹尧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