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锦衣卫:大明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为何在明亡时不见踪影
迪丽瓦拉
2025-08-01 08:03:24
0

提到锦衣卫,小伙伴们是不是脑海里就浮现出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檐走壁的形象。太祖皇帝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检查百官,一般仅针对朝廷官员,民间普通的刑事案件则交由相应的司法机构管理,最后比如六扇门,刑部,大理寺等。

皇帝的耳目和爪牙——锦衣卫

除了检查百官,锦衣卫还负责收集朝野内外的各种情报,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其成员星罗棋布,散布在民间各处,犹如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四处收集各种情报,供朝廷决策。锦衣卫从不属于任何组织和个人,只对皇帝一人负责,说白了,锦衣卫就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那么,必然也是皇帝最信任之人,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权力极大,只忠于皇帝。

锦衣卫的等级森严

锦衣卫的最高首领被称为"锦衣卫指挥使",只受命于皇帝一人。电视剧《锦衣之下》中男主角陆绎的父亲陆廷便是锦衣卫指挥使,陆绎本人则是锦衣卫指挥佥事,官至正四品。具体官职等级如下: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

指挥佥事二人,正四品

镇抚使二人,从四品

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

副千户,从五品

锦衣卫内部有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类似于今天的军队,对上级的命令,不问原因,只能无条件执行,这就跟在军队里,“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道理是差不多。

锦衣卫的弊端和益处

锦衣卫设立的初衷本是维护朝堂政权稳定,但是不受受控制的权力,往往或造成腐化,道理是一样的。锦衣卫利用职权滥杀无辜。同时由于掌管刑狱,善用刑法,手段也颇为狠毒,许多人进了锦衣卫的昭狱,活着出来的极少。更有甚者,为了博得荣誉,谋求上位,将与案件毫不相关的人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屈打成招,造成许多冤案。让朝野内外,民间街巷,提起锦衣卫无不胆战心惊。

另一方面,锦衣卫确实也起到了很多作用。迫于锦衣卫的威望,许多贪官污吏不敢私下贪赃枉法,起到威慑百官的作用。在搜集情报方面锦衣卫也是立下不少功劳,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等。电视剧《锦衣之下》不就有陆绎协助戚继光将军平叛倭患的情节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分出个好与坏。锦衣卫中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坏人代表:明成祖时期的纪纲,将大学士解缙残忍冻死在雪地里,后来又支持汉王朱高煦谋反,甚至想要夺取皇位,被明太祖下令处死。明武宗时期的锦衣卫指挥史江彬也是恶贯满盈,终被处死。好人代表:成化、弘治两朝的锦衣卫朱骥和牟斌都是忠诚厚道的锦衣卫,能够做到秉公执法,嘉靖时期的锦衣卫朱希忠还因为忠厚老实被封为成国公。还有电视剧《锦衣之下》中陆廷的原型陆炳。虽然早年陷害过首辅夏然,但后来一直安守本分,还为扳倒祸国的严嵩出力不少。

明末的锦衣卫最后的去处

崇祯年间,官场贪污腐败之风已经越演越烈,锦衣卫在这种大环境下,也腐化堕落,本来被崇祯任命去查抄贪腐,结果却变成监守自盗。作为皇帝耳目的爪牙的锦衣卫,对崇祯也没那么忠心耿耿,唯命是从了。这不得不说是崇祯的悲哀。国家大厦将倾,任他如果勤政,终归是挽救不了祖宗基业。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彰义门攻入北京城,城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那时陪在崇祯身边的只有一个太监,锦衣卫哪去了?当时,锦衣卫大概分三种去处:

以身殉国型:有些锦衣卫以身殉国,比如,指挥同知李若琏,他为人刚正不阿,坚守崇文门,但最终因寡不敌众,无奈兵败。眼看着京城失守,铁骨铮铮的李若琏最终选择了自杀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词:"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追随旧主型:还有一些锦衣卫趁机逃跑,跟随南明的一些朱姓皇帝身边继续当锦衣卫,结局也不免一死。如,广东都指挥使马吉翔,崇祯自缢后,他誓死保卫南明小朝廷,先后拥立隆武帝、永历帝,并晋升为新一代锦衣卫指挥使。投降型: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先是投降李自成,后来还上缴了三万两银子。再后来,吴三桂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开山海关降清,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进入北京城,打败了李自成的军队,骆养性又投降了清朝。大多数锦衣卫都见风使舵,跟随锦衣卫首领骆养性也投降了清朝,做了清朝的官。

多尔衮主政后封骆养性为天津总督,但不久后就找了个借口撤去了他的职务,只是对他增加了很多封赏,顺治六年,朝廷给骆养性封了一个浙江印都司的虚衔,始终未曾让他进入过权力中心,不久以后,骆养性就去世了。

锦衣卫在清朝大概存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骆养性死后,清廷把锦衣卫改成了銮仪卫,主要负责皇帝的仪仗工作和保卫工作,锦衣卫也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因为锦衣卫的投降,使得后世一提到骆养性,就是一幅三姓家奴的嘴脸。但其实历史人物也不是简单地非黑即白。

根据《檐曝杂记·卷六》记载,顺治元年(1644年),骆养性任天津总督时奏请免除明代三饷,分别为:辽饷五百万、新饷九百万、练饷七百三十万,共计二千多万,一概免除,得旨允许。此举减轻了老百姓的一项沉重负担,为天下百姓免去两千多万两银子重税,使天下受福。明末这三饷曾经逼得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从这个角度来看,骆养性对百姓还是有贡献的。只是知道的人少,而他给后世的第一印象就是没骨气的投降。

参考资料:《明史》《檐曝杂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甲午战争130年|甲午战争赔款... 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不仅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历史轨迹,也深刻影响了东亚...
原创 梅... 梅山七怪出山之际,恰是在那商周之战已近乎尾声之时。彼时,诸侯联军一路势如破竹,已然攻至孟津,殷商的天...
原创 大... 经常上网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十几年前一位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曾发表过一个言论,说建议取消抗日宣传,理由...
《林长民集》首次出版 近日,林徽因研究专家陈学勇、林徽因外孙女于葵联手整理编注的《林长民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林长民...
原创 林...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轰然爆发,中国跌跌撞撞地从古代迈向近代探索之路。曾经“雄踞东方,万国来朝”的...
新华视点|西安城墙的数智密码 周长13.74公里的西安城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新版文物保护法有哪些看点 陆 琼 丰邢叔簋于1978年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一处西周晚期青铜器窖藏出土,于1984年11...
原创 国... 1927年汪精卫开展对共产党员的屠杀,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彻底宣告失败,由此国共关系破裂。通过此次的党内...
原创 他... 乱世三国,风云骤起,期间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四方雄主唯曹、刘、孙三家最为鼎盛;三家之中则尤以“曹操”...
原创 春...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
原创 金... 1234年,金国被灭后,蒙古军团是两线作战的,可能是西征更能引人关注,就会认为,蒙古放了南宋去西征了...
【广饶文史·民间故事】齐国花园... 齐国花园的传说 齐国花园位于今广饶县城西南约四公里处的花园村,南距齐国故城临淄约二十公里,北距西殷齐...
原创 福...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小编将持续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文|古轩说史 ...
原创 假... 朱元璋其实一直就是把朱标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的,从小非常的喜爱他,他是在朱元璋打南京的时候出生的,当朱元...
原创 他... 宋朝的文化名人很多,但最接地气、生平经历最为大众津津乐道的,好像就苏东坡一个。只不过苏东坡的“美食家...
原创 一... 中国的腰杆子硬了,这背后,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工业体系的一再突破。 有些突破在明处,比如珠海航展上,歼3...
原创 官... #历史开讲#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发生于公元200年,当时袁绍和曹操在中原争霸...
原创 黄... 1948年9月,蒋介石以陈诚的嫡系第18军为主组建了第12兵团,下辖四个正规军十一个师和一个快速纵队...
原创 原... 在印度,种姓制度已经存在了3000多年,这种等级划分观念已然随着时间的流淌,深植人心。 种姓有高种...
原创 光... 晚清,光绪三十四年,光绪帝驾崩无子,皇位后继无人,朝野一片混乱。当时晚清的实权者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