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 年 12 月,袁世凯称帝,将国号改为“洪宪”。他虽仅做了八十三天的短命皇帝,却留下了一批于民国瓷器史上品质至高的仿古瓷——洪宪瓷。
1916 年初,袁世凯委派庶务司长郭葆昌(字世五)前往江西监督烧制洪宪御瓷。为烧造这批瓷器,他耗费 140 万大洋,折合白银约一百万两。据郭葆昌的外孙马常先生回忆,此批瓷器约有四万件,亦有记载称仅有六千件。无论四万件还是六千件,分摊至每件瓷器的成本都极为高昂。
据清史档案记载,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每年需上交瓷器四至五万件,而朝廷每年拨付的费用仅三万两白银。洪宪瓷如此不计成本,自然极为精美,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它亦可算是民国的官窑瓷器。
此碗器形优美、胎质细腻、图案疏朗,乃民国瓷中不可多得的精美之作。其罕见程度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纹饰有别于常见的冬去春来之南天竺和梅花,另加一只鹌鹑,象征“安居乐业”或“平安长寿”;技艺高超,于同类品中甚为少见。
洪宪瓷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彩料:以粉彩和珐琅彩为主,其中珐琅彩采用西洋珐琅料,加入适量色素,色彩独特。
绘画:绘画细腻,人物脸部有阴阳块面,花卉用没骨法画就。
胎质:胎白釉净,无橘皮纹。
器形:玲珑轻巧,工艺精美。
款识:款识仿写得惟妙惟肖,一般为寄托款洪宪年制,也有少部分落乾隆、康熙或晚清的款式。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存在一些劣质仿冒的洪宪瓷,釉色有红有蓝,与精美的洪宪款瓷差别甚远。在收藏和鉴赏洪宪瓷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特征、来源、工艺等因素,并寻求专业的鉴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