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小说里的曹操,背写成是个奸臣,在乱世中控制了献帝。他这个人很多疑,还把汉室的大权都篡夺了,所以当时都叫他是汉贼,或者是曹贼。但这是小说里面写的,并不代表真的历史。因为当时的作者,是倾向于刘备所在的势力,所以对于曹魏有很多的贬写地方。而读者们在看书的时候,就会受到了作者这种倾向的引导,自然对曹操就没有什么好感,认为他是个大奸臣。
但在是事实上,曹操做的事,就和周代的文王差不多。他对于汉室还是很忠心的,此生都是汉的臣子。如果他想要上位的话,这是很轻易的事,而且也有这个实力。但是他没有这么干,还是让献帝坐在上面,自己就是个丞相。在小说里说他是汉贼是不妥当的,在那个时有谁能做得比曹操更好。更何况他还出兵北疆,把那些有异心的胡人都震住了,不让他们有异动。
曹操因为是官宦的后人,所以能当上官。当时董卓带着西凉兵马入京,祸乱了整个朝堂。曹操为了出名,就借着献刀的名义,去杀了董卓。可是没有成,还被董卓下令追杀。于是他回到乡里起兵,和其他的各路兵马联盟征伐董卓。当董卓死了以后,天下更加动乱。曹操趁机占据了青州和兖州,扩充自己的实力,他还听了帐下谋士的话,把献帝接到了自己的军中。
这时候北方比较强大的实力,除了他曹操外就是袁绍了。在官渡击败了袁军,曹操成为北方最大的势力。他趁机出兵南方,在赤壁惨败,没有吃下荆州。但他的实力还是最强的,因为他的地盘大,控制的百姓也多,是最有希望能夺得天下的势力。当他死后曹丕上位了,认为汉帝没用了。让他下来自己坐了上去,这也代表着大汉终究还是的灭亡了。
但最后还是让司马家把持了朝权,然后夺了天下。当时曾有人料到过,说司马家会造反,这个人就是郭嘉。如果曹操狠下心来,按郭嘉的话去做,后来就不会有司马家夺位的事了。那么最后夺天下的,就很有可能是曹魏了。可是曹操没有这么干,而把他留下辅助后人。曹丕在时司马懿不敢有异动,他们死后没人可防司马懿了。
郭嘉临死前留了平辽计,还对曹操说司马懿不是缸里的鱼,不甘居人下,迟早会有反的心思。主公不能让他为曹魏忠心,还是趁早杀了最好。郭嘉在临死前却还忌惮着司马懿,可见早料到司马懿会改变曹魏。曹操当时只顾着痛苦了,或是认为自己和自己的后者能控住司马懿,也或是觉得司马家还有用,总之他没听郭嘉的话丢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