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军战力虽弱,却装备精良
1948年4月中旬,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在徐向前指挥下,经过连续1个多月的外围争夺战,已经控制了临汾城外的所有主要防御阵地和碉堡,夺取了东关及外围的电灯公司、火车站、老鸦窝等多处据点,最近的地方已经距离敌人城墙仅110米。尽管如此,但城内守军毕竟还有2万余人,而且装备大量火炮和机枪,依托临汾城的高大城墙,让攻城的解放军部队根本无法靠近。
▲演练攻城
保障通风需要双坑道掘进,工程量倍增
为了一举攻破这座易守难攻的“卧牛城”,攻城部队中的工兵被集中在一起,配合第23旅实施坑道战术。开挖之初,首先遇到的就是坑道内通风问题,当坑道打进十余米时,里面的空气逐渐变得稀薄浑浊,让人呼吸越来越困难,连油灯也忽明忽暗。更要命的是,越往深处掘进,缺氧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让人头昏目眩手足无力,浑身冒汗,坚持5分钟就必须出来换换气,因此部队不得不在坑道口设置凉席,取名“还魂席”,专供挖坑道的战士躺在上面休息换气。
不久,有人想到了煤窑里平行通风的办法,遂在主坑道旁边开发第二条坑道齐头并进,感到呼吸困难时就在两坑道间开一个横道,使空气流动起来,呼吸迅速顺畅起来,连油灯也明亮了许多。随着坑道的掘进,敌人也感到末日愈加临近,开始了疯狂的破坏活动,有的居高临下乱扔手榴弹,有的利用事先测定的方位距离使用曲射炮轰击,杀伤我方向外面运土的人员。
▲坑道掘进
守军随时侦听,需要开挖30余条通道
此外,敌人还构筑了许多防御坑道,将大水缸倒插地下,派人把耳朵贴在缸底随时探听动静,一旦听到响声,就组织人对挖、对炸。很快,我军与敌人开展了一场比意志、比战术、比智慧的坑道战。为了防止敌人的侦听,战士们很多时候甚至不敢大力抡镐,全凭臂力一点一点地用镐刃切刮;同时,在距离较远的地方开挖干扰坑道,故意抡着镐大挖特挖,声音搞得响响的,吸引敌人去破坏,以此保障主坑道隐蔽掘进。
10天后,坑道已经掘进到了外壕附近,敌人的破坏也更加疯狂了,我方坑道被连续破坏了十余条。但战士们毫不气馁,又连续开挖了30余条迷惑坑道,除了干扰敌人外,一旦主坑道遭到破坏,这些迷惑坑道随时可以变为主坑道,并成功穿过了外壕底部,并用拆下来的钢轨进行加固,使得坑道十分坚固。
▲反击晋绥军冲锋
最后20米只能一点点掘土
20余日后,坑道距离城墙已经仅十余米了,为了减小声响,只能用铁铲、钩镰等工具一点一点地将土铲掉。敌人的破坏也更加疯狂,除了狂轰滥炸之外,还重金组建“敢死队”,全部手持日式“三八大盖”,腰悬晋造手榴弹,在城头强大火力掩护下,从城内出来进行突袭。幸好我军早有准备,一番冲锋之后,敌人非死即俘。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坑道终于被挖至城墙脚下,3000公斤高爆炸药被盛在棺材里迈入坑道。5月17日夜总攻前,炸药被突然引爆,高大的城墙瞬间被炸开数十米缺口,守军要么被炸死,要么被炸傻。我军趁机发动总攻,冲进了硝烟弥漫的临汾城,与守军展开激烈巷战。
▲临汾战役形势图
至24时,全歼守军25000余人,至此,晋南地区全部解放,吕梁、太岳两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尔后进军晋中消灭阎锡山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有力地配合了中原、西北战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
▲临汾战役缴获大量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