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朝鲜的关系一直很亲密。明朝洪武年间,高丽国在蒙古的撺掇下,派遣大军攻打明朝。大军统帅李成桂和朱元璋达成协议,奉大明为宗主,为明朝帮助他夺取高丽江山。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在朝鲜半岛上建立一个崭新的王朝。朱元璋亲自裁定其国号为朝鲜。从此之后,李氏朝鲜世世代代都奉明朝为宗主国。
1592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当时的日本,经历了数十百年的混战,无论是武器枪械、战斗经验,还是军队素质,都堪称精锐。很快,朝鲜几乎全境陷落。朝鲜向宗主国明朝提出援助请求。
明朝派出大军带着大量的武器和粮草,前往援救朝鲜。经过数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明朝军队将日本驱逐出境。在这一场战争中,大明帝国在东亚的声威毫无疑问地达到了历史的一个巅峰。朝鲜王朝对大明的感激也非常深切。
满清入关,占领了中原。之后,满清要求朝鲜也改换服色,剃发留辫,可是遭到朝鲜坚决反对。最终,朝鲜始终保持大明衣冠。在朝鲜许多士大夫笔记中,记载时间不是用清朝皇帝年号,而是用崇祯后多少多少年。
明亡之后,朝鲜士民仍多使用崇祯年号,而非满清年号。除了对清廷的公文贺表使用满清皇帝年号外,其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地方官上的疏章、笺文也如此。而当有人使用满清年号时,便会引来口诛笔伐,甚至可能被“告御状”。
实际上,有清一代,朝鲜在从军事上、政治上表面臣服大清朝的同时,朝野之中始终弥漫着以明朝为中华正统,把清朝视为夷狄而与之虚与委蛇的主流意识形态,臣服清朝是“含痛忍悲,迫不得已”。更夸张的是,包括几任国王在内,朝鲜也不乏以“驱逐鞑虏,反清复明”为己任的极端复国主义者,朝鲜的孝宗国王甚至有“养精兵十万,出其不意,直抵关外”的具体军事构想。
朝鲜李朝视清朝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除对满清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朝鲜《仁祖庄穆大王实录》,在明亡前用崇祯年号,在明亡後用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年号。在仁祖之後的历代朝鲜国王《实录》,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儒家最看重的“正朔”问题,朝鲜就是这样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