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王朝,大宋终其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从未完成过统一,一直面临着诸多异族政权的威胁。大宋在对抗这些异族政权中,也产生过不少名将,南宋时期为人熟悉的是岳飞,而北宋时期则是杨家诸将。
杨家将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演义故事中,杨家将是镇守边疆的国之柱石,是令北方番国为之胆寒的存在。但有人可能会有疑问,那就是既然杨家将如此无敌,为什么北宋灭亡时没有出来保家护国呢?
演义的中杨业是北宋第一战神,因为小人潘仁美的妒忌和陷害最终饮恨北疆,令人无比唏嘘,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
历史上杨业本是北汉的将军,979年赵光义灭亡北汉后,杨业才投降了到了北宋效力。杨业投降北宋后的多年里,一直负责镇守雁门关,和千年前的李广一样,杨业在雁门关是令北方番国畏惧的存在,常常是契丹人见到杨业旗号就远远遁走,因此人称“杨无敌”。
不过与李广不同的是,杨业镇守北疆时还有一个搭档名叫潘美,就是那个被后世改名又泼脏水的潘仁美。其实潘美被污名化实在是很冤的一件事,潘美背黑锅的原因要从雍熙惨败讲起。
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征讨契丹,大军出发后,一开始都很顺利,但是后来东路曹彬指挥失误,导致大军不得不尽数撤退,得到消息后田重进的中路军稳稳撤退了,但潘美的西路军却出了事情。
西路军的监军名叫王侁,在大军将要回撤时,王侁开始指责杨业,说他带兵上万却临阵怯退,应该主动出击才是上策。杨业对此据理力争,但王侁却回讥道:“你不是名号杨无敌吗?怎么现在怕了?难道你有异心不成?”
这句话呛得杨业无言以对,他本就是投降之将,被如此怀疑只得率军出征以死明志。杨业出征后已抱必死之心,孤军深入几十里,终因寡不敌众在陈家谷被契丹军活捉。被俘后的杨业不愿投降契丹,最后在牢中绝食而死。
西路军败了,杨业死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监军王侁,虽然当时潘美担任主帅,但是北宋的军队制度下,监军才是权力最大的,当时如果潘美敢阻止杨业出征,那王侁很可能在给皇帝的述职报告上也给潘美扣上一个通敌的罪名。
杨令公一生忠义,最后却被小人王侁所害,后世还唾骂错了导致杨令公被害的罪魁祸首,实在可叹。
历史上的杨业也的确如演义所讲,有七个儿子。不过与演义不同的是,杨业的大儿子名叫杨延昭,不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
杨业的其他几个儿子中除了杨廷玉跟着杨业在陈家谷之战中战死外,其他几个儿子都在北宋朝廷安稳做官直到善终,没有发生演义中那般流落番国又战死沙场的惨烈故事。
杨延昭之所以被称为“杨六郎”是因为契丹人的原因。
天空星宿中的北斗七星的第六星主燕,是为将星。而北方燕地又是契丹人的五京之一南京,这里正是杨延昭镇守的地盘。
杨延昭在镇守大宋北疆时,因为作战勇猛果敢,一直令契丹人十分畏惧,所以契丹人就认为杨延昭是北斗七星中的将星下凡,便称其为杨六郎。杨延昭在父亲死后便接替了父亲的事业,守护大宋北疆多年,一直到五十七岁去世。
史书记载杨延昭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杨文广,杨传永,杨德政,这三人在杨延昭死后都被朝廷征召录用。
杨传永和杨德政在被朝廷征辟后,史书上就不见了踪迹,推测可能是官职较小又未立功,所以史书未对其记载。
杨文广为官后一直在军中任职,但此时的北宋已和契丹缔结盟约,北境已无战事,所以也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杨文广一生的主要功绩便是跟着范仲淹讨伐西夏和平定内部叛乱,人生履历不像祖辈那般传奇,但也一生尽忠职守,对得起将门后人的名号。
真正的历史中也没有杨门女将,杨宗保和穆桂英是后人杜撰的,至于杨业的妻子佘老太君,则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佘老太君的不姓佘,而是姓“折”,是名将折德扆之女。
杨业的妻子折氏虽然自幼习武,精通武艺,但并未上过战场,也未有演义那般传奇的经历。
杨业是北汉的降将,杨家在北宋也并没有很深的根基,比不上跟着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的老班底,没有自身的势力,所以杨家在杨文广死后就迅速没落了,再也没有出现后传奇名将。
北宋灭亡之时,杨家一门即无手握重兵的边疆大将,也无天赋过人的勇猛之人,而且很多都泯然于民间成了普通人,自然也就没有站出来能力挽狂澜拯救北宋的能力了。
其实北宋时期也不乏其他将门世家,如种家将,折家将,守护北宋边疆的也主要是这些传承深厚的名将世家,但无奈北宋末年皇帝赵桓无能,在他的胡乱指挥之下这些守护边疆的名将世家都难以发挥实力,被金国人打败,最终城破国亡。
即使杨家传承到北宋末年,仍然存有勇武之人,但在昏庸皇帝赵桓的胡乱指挥下,都免不了要走向失败的结局。
北宋一朝自宋太宗赵光义起,就一直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军队主要由文官掌控,朝堂上的武将们备受猜忌和打压,难以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毫无根基的杨家一族很难有不衰落的可能。
杨家将的传奇故事虽然大多都是虚构的,但他体现了古人最朴素的忠君爱国的价值观,杨家将里的诸多形象也是古人的精神榜样和理想传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