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宣宗朱瞻基,才华横溢,平定叛乱,重用贤臣,开创“仁宣之治”
迪丽瓦拉
2025-08-05 23:05:22
0

明宣宗朱瞻基,号长春真人,明仁宗朱高炽之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明朝第五位皇帝,书画家。

朱瞻基情富才全,不仅是文治武功,还雅尚翰墨,尤工于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俱佳,留世画作有《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等。

01、自幼聪慧,乖巧深受祖父喜爱

朱瞻基是朱高炽与其嫡妻张氏所生的长子。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父朱棣梦见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以后,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朱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喜欢。他常在公事之余逗弄小孙子。

朱瞻基从小他嗜好书文、智识突出,在文学方面,他精通诗词歌赋,擅长撰写诗文。

他从小长得健壮,生气勃勃,接受严格的武术训练,精通各种兵器的使用,深得皇爷爷朱棣的喜爱和看重。

1409年,朱瞻基跟从明成祖巡幸北京,明成祖令朱瞻基观看农家耕种所用农具及田家衣食,并作《务本训》赠给他。

02、少时被立为皇太孙,备受宠幸

1410年,明成祖北征蒙古,命朱瞻基留守北京。1411年十一月,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

他跟从明成祖巡幸北征,朱棣还选用翰林诸臣为其讲经史、习政务、增广见识。

1414年,朱瞻基跟随明成祖朱棣二征漠北。明成祖曾经命学士胡广等人到漠北军中为太孙朱瞻基讲论经史。

李谦鼓勇皇太孙朱瞻基追击九龙口,遭到瓦剌骑兵围攻。幸赖明成祖派来的骑兵及时来援才得以解脱险境。

朱瞻基除了与其祖父关系密切外,还深深地敬慕他父亲,常常保护他父亲使其免遭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击。

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去世于榆木川。八月,明成祖遗诏到达北京,皇太孙朱瞻基亲自到开平迎丧。

03、父亲病逝,躲过叔叔劫杀,登基

朱高炽登基不久,1424年十月立朱瞻基为皇太子。在以后几个月,朱瞻基的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

1425年四月,因为南京屡次发生地震,而且父亲明仁宗也想还都南京,所以朱瞻基到南京去帮助完成迁都的准备工作,并拜谒明孝陵。

没想到朱瞻基到南京几个月朱高炽就撒手人寰。朱瞻基立刻回京奔丧。朱高煦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在朱瞻基回来路上设下埋伏,打算置侄子以死地。

朱瞻基躲过叔叔的埋伏,日夜兼程回到北京之后,妥善处理了明仁宗的后事,加紧北京城的戒备。

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正式登基。他放弃了明仁宗把京城迁回南京的计划,仍留北京为帝都。

04、亲征平乱,恩威并用,不乱杀无辜

后来汉王朱高煦派一名官员抵达北京,约英国公张辅为内应,张辅当夜逮捕官员上报朝廷。此后又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以济南为应。

事发,阴谋为朝廷所知。起初,朱瞻基没有派兵征讨,而是修书一封,派人送给朱高煦,规劝他罢兵。

但朱高煦没有投降,面对朱高煦的叛乱,朱瞻基决定亲征,立即召张辅下谕亲征。

朱瞻基亲征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六军将士,使民心迅速安定下来,动荡的局势有所缓和。

朱瞻基令平叛大军乐安四面包围,但没有发动攻势。宣宗命放箭书到城中,对谕党逆者宣以祸福,城中很多人欲逮捕朱高煦献上。

朱高煦非常狼狈,于是密遣人上奏宣宗,乞求宽解,明日早晨将出城归降,得到宣宗许可。

当夜,朱高煦取出积累的兵器与凡谋议交通文书,全部毁掉。城中通夕火光照明,之后出城投降。

大臣纷纷上疏请求用重典。宣宗却阻止,将群臣弹劾奏摺展示给朱高煦。朱高煦顿首言:“臣罪万死,生杀惟陛下命。”

宣宗命朱高煦写书,召诸子同归京师。罪止牵连至倡谋数人,其馀城中被胁迫者一律释放。令薛禄等人巡抚乐安,改乐安州为武定州。

群臣都劝明宣宗将朱高煦正法,朱瞻基念其是藩王网开一面,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废为庶人,软禁在西安门内逍遥城。

有一次,宣宗来探视皇叔,朱高煦视而不见,朱瞻基训斥了朱高煦,朱高煦却出其不意地伸出一条腿,将宣宗绊倒在地。

宣宗大怒,他命人搬来一口铜缸,将朱高煦扣入其内,再命人拿火炭熏铜缸,朱高煦也活活被烤死在铜缸内。

05、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得胜之师回到北京后,朱瞻基马上传召给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高燧惧,奏请交还常山中护卫。

此后,楚庄孟烷、蜀靖王友堉、肃康王瞻焰相继交还一至二护卫。诸王护卫军被削,此后不再增设。

藩王失去军力,难以再谋反乱。宣宗进而颁布禁令,对诸王权力多方限制。

藩王不得如前干预地方行政,王府官员不得兼任地方官职。藩王不得自行来京朝觐奏事。藩王及诸藩王之间不得会见。

分封宗室是太祖定制,势难变改。诸王经多方控制,失去军政权力,或寄情诗文,优游自处,或广置田产,货殖经商。诸王子孙繁衍,多成豪富。

06、体恤民情,与民休息

明宣宗即位后,朱瞻基立即推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为休兵养民,主动从交阯撤兵,减轻了人民负担。

1430年二月,为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停止工部采木。六月,停罢中官入西北边境卖马的政策。

他颁发宽恤之令,招抚流民,免除赋税和徭役一年,减官田旧科十分之三等,又戒谕法司减少刑狱。

明宣宗修预备仓,出官钱收入粮食以备荒年。他还减免了因遭受水灾的嘉兴、湖州等地的赋税。为此他还写了《减租诗》:

官租颇繁重,在昔盖有因。

而此服田者,本皆贫下民。

耕作既劳勤,输纳亦苦辛。

遂令衣食微,曷以赡其身。

殷念恻予怀,故迹安得循。

下诏减十三,行之四方均。

先王亲万姓,有若父子亲。

兹惟重邦本,岂曰矜斯人。

他遣官到近畿地区扑杀蝗虫,并下谕户部,往年捕蝗的使臣对农民的残害不低于蝗虫,户部应该知晓这个弊端,因此作《捕蝗诗示尚书郭敦》给户部官员:

蝗螽虽微物,为患良不细。

其生实蕃滋,殄灭端匪易。

方秋禾黍成,芃芃各生遂。

所欣岁将登,奄忽蝗已至。

害苗及根节,而况叶与穗。

伤哉陇亩植,民命之所系。

一旦尽于斯,何以卒年岁。

上帝仁下民,讵非人所致。

修省弗敢怠,民患可坐视?

去螟古有诗,捕蝗亦有使。

除患与养患,昔人论已备。

拯民于水火,勖哉勿玩愒。

他深知“民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统治的期间内,体恤民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05、率军巡视北边,大破兀良哈

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之后,政局趋于稳定,于1428年八月癸巳日,明宣宗朱瞻基在奉天门召集五军都督府的将领和各大掌兵公侯。

他宣布将于秋高马肥之际,巡阅边关,警饬兵事。请诸将检点人马,候命出师。

朱瞻基带领着除刑部尚书外的大半个内阁,自北京出发。路途中,他严申纪律,禁止扰民,并面谕诸将,统驭部属当爱之如子。

大军行进到石门驿时,喜峰口的守将正好派人急报:兀良哈的蒙古骑兵,大约一万余人,已经入侵大宁卫,前锋已进抵会州。

朱瞻基接报后令众将到御营召开军事会议。朱瞻基分析,对方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入侵,就是认为明朝在边地没有设防。

朱瞻基认为可以利用对方的自大心理,对其突然袭击,从而获得巨大战果。

而明军在喜峰口出关,此地地势险峻,行军困难,只能容单骑通。如果集结大军,需要的时间太长,会贻误战机。

明宣宗因此,在遵化挑选了3000精锐骑士之后,带了10天的口粮,朱瞻基亲自带领3000士兵出发。其余部队后续跟进。

兀良哈见明军人少,以为只是普通的边军,便前来进攻。朱瞻基指挥骑兵两翼包抄,亲自射杀兀良哈前锋三人。

一时间,双方打得难分难解,关键时刻,神机铳发挥了威力,兀良哈部损失大半人马后溃逃。

朱瞻基亲自带人追赶,兀良哈部见到黄龙旗后,才知道是大明的皇帝御驾亲征,于是纷纷下马投降。

朱瞻基一面命令受降,一面派军追击其余逃敌。至此,朱瞻基率领3000人大获全胜。

车驾入关后,沿途百姓奔走相告,聚观凯旋的明军,还有连绵几十里俘获的驼马牛羊。

06、整顿吏治,改革都察院

明宣宗继位时都察院贪污成风,明宣宗制定改革措施,并为都察院规定了新的职能。

宣德帝整顿统治机构,1428年八月,明宣宗任命顾佐为都御史。并罢免了北京和南京都察院的43名不胜任的官员,接替者都要经过严格考查。

1424年至1434年期间,专门规定了一些御史监察的任务,并在以后加以制度化。

它们包括视察军屯、建设项目和京营的情况,以及监督南直隶的征税和通过大运河至北京的漕运。

监察工作渗透到明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以及外廷和内廷的所有领域;它的活动遍及民事、军事、财政和司法几个方面。

它在监督行政工作的运转和向皇帝进行政策进谏方面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

07、任用贤臣,开创“仁宣之治”

1429年,明宣宗制《猗兰操》赐给廷臣,谕以荐贤为国之道。明宣宗保留了明仁宗时期的政府结构,让许多杰出的官员继续效劳。

朱瞻基即位后,三杨、金幼孜、黄淮分别在内阁中重新任职,定期上朝觐见,讨论紧急国家大事。

明宣宗采用了条旨或票拟等正规的办事程序,规定大学士审议官员呈递的奏议,并提出适当答复贴在每道草拟的诏令上以供御批。

朱瞻基一般采纳他们的建议,并将诏令分送给主管的部门施行;朱瞻基并不再召内阁大臣们进行复议,除非主要内容出现了争议。

宣宗朝文有“三杨”、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

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同时,朱瞻基也注重文化建设,大力推行儒家文化,下令编纂了《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

他命令修建紫禁城,并亲自设计了许多建筑。他完善了宫廷礼乐制度,设定了子孙娱乐规范。

08、命令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1431年,明宣宗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这次郑和率领船队从龙江关启航。

先后访问了占城、爪哇、旧港等国。随后郑和往返于满剌加和暹罗两国之间,调停了满剌加与暹罗两国的纠纷。

返航期间,郑和因劳累过度于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从此明朝停止航海事业。

09、病重,英年离世

1435年正月,朱瞻基正在处理国事。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接着病重不能视朝,他命群臣在文华殿拜谒皇太子朱祁镇。

不久双眼无神,神情倦怠,气若游丝,两天后崩于乾清宫,年仅35岁,遗诏国家重务都由皇太后张氏处置。

张太后立即在乾清宫召见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宣布太子朱祁镇为新皇帝。杨士奇等人都呼万岁,十一日作宣德帝陵。

10、擅长写诗,工书画

朱瞻基不仅是一位皇家宫廷诗人,也是个高产作家,现存在《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四十四卷,

十四卷以后完全是各类诗词,有七言诗、六言诗、五言诗,还有一些歌行体诗及一部分词令,保守地统计,至少在千首以上。最著名的是《水亭偶成》:

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

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

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朱瞻基雅尚翰墨。尤工于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

他经常把书画作品当作图书赠重臣,上书年月及受赐者姓名,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武侯高卧图》中诸葛亮敞胸露怀,头枕书匣,仰面躺在竹丛下,举止疏狂。当是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躬耕自乐的形象。

朱瞻基三十岁作此画赐给老臣陈暄,反映了明代前期,皇室对贤才的渴求心情。

而朱瞻基流传下来最早的扇面作品。因其形体之大、年代之早,堪称“天下第一扇”。扇面上是朱瞻基自绘的《松下读书图》。

画面当中有一棵古松,松叶苍翠、松干遒劲,一位文士衣着随意,盘腿倚于树下,面前是一本摊开的书卷,在他身旁有一红衣书童。溪水潺潺流过,幽静中营造出一份惬意。

11、对画家礼遇和宽厚

宣宗设立书画院,使画院的管理机制相对完善。宣宗与院画家的和洽关系。宣宗雅尚绘画,礼遇画家。

他和谢环等具有文人之间的心理契合,以友朋待之,即便像边文进因罪被贬后仍起用,甚是宽厚。

永乐年间进入宫廷的大批画家在宣德年间发挥了大的作用当朝的画家如李在、商喜、倪端、石锐等也创作了不少精品,且影响到了日本。

12、注重藏书,建

通集库”、“皇史晟”以藏古籍

朱瞻基在位期间文化事业发展迅速。他特别重视藏书。1433年他命杨士奇、杨荣于馆阁中择能书者10人,取五经、《说苑》之类,分别贮藏于广寒、清署二殿及琼花岛,以资观览。

他又命人建造“通集库”、“皇史晟”以藏古籍、档案。内阁藏书约2万余部,近百万卷。刻本占十三成,抄本占十七成。

朱瞻基文武双全,平叛,出塞御敌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重视整顿吏治,提升内阁地位,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又显示了卓越政治才能。。

他体恤民情,休养生息,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博学多才的朱瞻基擅长诗词歌赋、精通书法绘画真是一代英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明朝末期,各地农民起义蓬勃兴起,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要属李自成。他以推翻明朝统治而声名鹊起,被百姓尊称...
原创 秦... 列位看官,今天来说说秦国的那些丞相。 1.秦国能有后来的辉煌,可离不开这几位厉害的丞相。先说说百里奚...
原创 若... 关羽在麦城被围,最后没能逃出来,这可以说是蜀国由强变弱的转折点。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关羽真的突...
改陈升级 在钱学森图书馆“预览... 图说:钱学森图书馆改陈升级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下同) 钱学森当年的护照、1955年9月7日陈叔...
原创 明... 在历史的长河中,朝代更迭如同潮起潮落,每个朝代都有其标志性的家族或民族统治。明朝是朱家的,清朝是满族...
原创 熟... 上网最烦的一件事就是很多人不知道在哪里看的边边角角的野史,跟你争辩的面红耳赤,都说读史使人明智,我建...
原创 秦... 秦始皇,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的生平事迹和死后留下的种种谜团,至今仍让后人津津乐道。他不仅统...
原创 考... 中国考古让西方很犯难!西方人说距今3600万年的高级灵长类icon原上猿icon是人类远祖,哪知道中...
原创 朱... 我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往往具有超凡的洞察力,尤其在朝代初期,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赢得民心与臣子的忠诚。其中,...
原创 甲... 世人皆知,甲骨文是商朝的"国宝",记载了商朝的历史和文化。可谁曾想到,这"国宝"中竟然没有一个"夏"...
原创 李... 李广:那个即使全军覆没也要拼到最后的硬汉,背后藏着怎样的阴影? 导语: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辈出,但...
原创 独... 世人皆知独孤皇后善妒,却不知她的妒忌竟然还"推而广之"。这位与隋文帝杨坚共结连理的女子,不仅管住了自...
原创 第... 在十字军东征的漫长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这场东征中,以仁慈而闻名的萨拉丁,和大...
原创 兵... 观看古装剧时,我们常见到皇帝身边的官员,主要掌握兵权的通常有两位,一位是九门提督,另一位是兵部尚书。...
原创 嘉... 嘉靖一朝得以善终的首辅,张居正的偶像,如今却鲜有人知 大明嘉靖一朝,首辅如同流水一般换个不停,后世都...
原创 春... 春秋奇人:从掘墓鞭尸到盗墓贼鼻祖的传奇之路 导语 :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男人,他不仅敢于掘墓鞭尸,为...
原创 《... 《九重紫》庆王是原著里的辽王,野心勃勃,与男主宋墨的关系不一般,前世结局被杀。 《九重紫》庆王是原著...
原创 满... 从现在的国际形势上来讲,是我国通过谈判收复外西北丢失领土的大好时机。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多,现在已经...
原创 来... 前言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讲讲邓小平同志和吴邦国同志之间的那些事儿。这两位都是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原创 盘... 在历史的长河中,权力的诱惑如同磁石,吸引着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然而,在这波澜壮阔的画卷中,总有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