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因为生活上的原因,和东林党人来往密切,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东林党人而活。所以很多时候不管真假,她们表面上倾向于支持东林党人的!
清军入关攻破南京后,东林党人因为选择和志向不同,分裂成四个派别,相应的秦淮八艳因其认知差异和依附的东林党成员不同,也分为四派!这四派分别是反清复明,入仕清朝,不入仕清朝或消极避世,在反清和复明之间横跳。
秦淮八艳中大部分人支持反清复明的志向确实可嘉,但是她们把自己定位在即得利益者基础上的,她们的选择和普通人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将来一旦结婚,她们会成为权贵之家的一份子。
一、在反清和复明之间横跳的。
钱谦益和侯方域都是在反清和复明之间横跳的人,目的是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维护所在阶层和家族的利益,至于谁是领导是无所谓的。
表面上坚持反清复明的李香君和柳如是,如果她们所嫁之人真的功成名就了,她们也会成为有地位的即得利益者!
这两对夫妻相同的地方在于,男的反复横跳,女的心机颇深,善于打造美好人设。男的反复横跳是因为名利,寻找更有利于自己的平台。女的打造人设,是为了寻找依靠,嫁入豪门。这也充分说明,能走到一起的人,基因里有着相同的成分。
柳如是塑造爱国人设,高举爱国旗帜,却是个投水都死不掉的人,目的为提升形象!李香君善于制造爱情泡泡,塑造为爱情守节而撞柱的人设,目的为嫁入豪门。
二、入仕清朝者。
顾横波追随丈夫龚鼎孳效力清朝,也是一样。只要清朝江山稳固,顾横波和她的老公会一直是即得利益者。
所以,降清和反清并不是是否高尚的标志,只有利益需要而已。
龚鼎孳可贵的地方在于,经常资助穷学生,而且在朝廷上据理力争,为百姓谋福利。
可见,入仕清廷与否的选择,和是否有悲悯之心并无关联!
三、反清复明者。
寇白门是真正用实际行动投入反清复明运动的女侠,也是我觉得最为可惜的一个人!
清顺治二年,多铎率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时,正值天降大雨。为了保住南明,也为了保住金陵城,寇白门一介弱女子,多方奔走相告,鼓励守城士兵的士气。也劝钱谦益不要轻易投降,带领着军队与清军决一死战。在当时的围城战役中,寇白门拿起刀枪,身穿盔甲亲自上阵。
寇白门先是嫁给明朝保国公朱国弼,因遭受冷落而离开,后重归青楼。
葛嫩亦是秦淮名妓,与寇白门近乎同一时期。嫁与飞将军孙临,夫妇二人同为抗清奔走,被时人视为当代梁红玉。葛嫩兵败被俘而死,为抗清死节之名妓。闵华曾在诗中将寇白门与葛嫩并举,足可见寇白门之女侠气节。
可见,寇白门虽回到秦淮河畔,但仍然支持反清复明!
方文《偕张水苍李屺瞻饮寇白门斋头有赠》诗云:
“我别秦淮十二霜,六朝金粉不闻香。旧人犹有白门在,灯下相逢欲断肠。一到南中便问君,知君避俗远尘氛,此番不见幽人去,惭愧秋江与暮云。张生图晤甚艰难,此夕相期分外欢。只当论诗良友宅,不应概作女郎看。”
方文是明末清初诗人,著有《嵞山集》等多部文集。与复社、几社中人交游,以气节自励,入清不仕,靠游食、卖卜、行医或充塾师为生。
从方文诗中称寇白门为“良友”,可知当时寇白门在遗老群体中的重要地位。
只是一介弱女子,在明朝被赐娼门,并非既得利益者,还要积极的复明,是不是有点傻?
如果寇白门能像董小宛一样死缠烂打昌辟疆,像柳如是一样屡败屡战,不断持贴拜访勋贵人士,像李香君一样用尽心机为侯方域制造爱情幻觉,最终获得一张豪门饭票,会不会更好些?
四、不入仕清朝或消极避世者。
冒辟疆不入仕清朝,董小宛自然是支持的,因为她所求是现世安稳且锦衣玉食。
冒辟疆被两淮盐运使姜真源推荐出仕,但是冒辟疆给拒绝了。之后扬州兵备使周亮工再次劝冒辟疆出仕,冒辟疆再次拒绝。
吴梅村,即吴伟业,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他在清兵南下后,本想闭门不出、隐居不仕,但慑于清廷的威压,碍于老母的敦促,加之自身性格优柔懦弱,对入仕患得患失,最终迫不得已应诏北上,先后担任清廷秘书院侍讲和国子监祭酒。
一年多以后,吴梅村内心深处对自己屈节入仕清廷深感歉疚,常借助诗词表达悔过与惆怅。顺治十三年(1656年)底,他借助丁忧之机南还,自此不复出仕为官?。
而卞玉京好像没有依附东林党人,因为自始至终,从逃亡到出家,都是一个人,而吴梅村是个靠不住的人。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接着,清军入关,南京沦陷。值此乱世,大家都在逃难,正是卞玉京需要吴梅村的时候,吴梅村却转身离去。
清顺治二年(1645年)的春夏之交,弘光朝廷覆灭。清廷随后在南京广征教坊歌女,所有身在乐籍的女子都在侯召之列。卞玉京一身道姑打扮,一路颠沛流离逃回了苏州。
而吴梅村让人气愤的地方则是,对和自己两情相悦的卞玉京不闻不问,却有闲情去写长长的一篇《圆圆曲》,以颂陈圆圆,真是病的不轻!
卞玉京在吴梅村这里找不到生命的归宿,也厌倦了嫁给建德的婚后平庸的生活,最终决定出家。历经风雨飘摇,勘破红尘俗世,最后以空门作为自己伤痕累累的心灵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