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赫鲁晓夫为救儿子,朝斯大林跪下苦苦哀求,最终儿子还是被枪毙了
迪丽瓦拉
2025-08-06 03:03:21
0

在前苏联的历史上,斯大林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的高。

这是因为前苏联建立之后,列宁很快去世,此后,继任者斯大林就成为了苏联实际上的掌权人,而斯大林的从政史,

可以说相当辉煌,不但横跨了一战二战,而是带领着苏联赢下了卫国战争。

光凭这一功绩,就足以奠定斯大林的历史地位。

然而,斯大林逝世之后,却迎来了赫鲁晓夫的清算。

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之间的恩怨

事实上,赫鲁晓夫能够平步青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斯大林的信任和赏识,早在1932年,年仅38岁的赫鲁晓夫就受到了重用,短短六年的时间,赫鲁晓夫就一跃成为苏联核心决策层。

之所以赫鲁晓夫能够蹿升的如此快,全都是因为斯大林的信任。

起初,

赫鲁晓夫只是乌克兰人民委员会的主席

,距离莫斯科的核心决策层可是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但是赫鲁晓夫是一个很善于审时度势的人物,他在乌克兰任职期间,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斯大林的尊重,甚至称其为亲生父亲。

这样的说辞实在是令人有些肉麻,但在那个个人崇拜风行的年代里,恰恰是这样肉麻的赞颂,最能引得斯大林欢心。

而随着赫鲁晓夫地位的蹿升,赫鲁晓夫的儿子列昂尼德却并不省心,在列昂尼德14岁的时候,这位苏联领导人的儿子却干了一件令人错愕的事情。

他不在军队里好好服役,却跑去与黑帮团伙鬼混,这些人起初只是干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后来变本加厉,打砸抢烧,无恶不作。

可以说,给基辅当地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随着这帮人干的事情越来越出格,最终终于引发了基辅警察的注意,

没多久,就将团伙全部抓获。

按照当时的法律,这样的罪行足以被判死刑。

可这个时候,赫鲁晓夫已经是第一书记了,他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被判处死刑。

于是,赫鲁晓夫就利用自己的职权,让列昂尼德逃脱了审判。

经过这一次事件,列昂尼德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老爹是多么的手段通天,事件过后,列昂尼德非但没有改过自新,反而还变本加厉。

不久之后,

卫国战争爆发,

列昂尼德作为军人自然也被派出前往前线打仗。

在面临亡国的危机之下,整个苏联都拼尽全力,拼命也要把德国人拦在国门之外。

可是自恃父亲的位高权重,列昂尼德却完全不把保家卫国当作己任,反而每天酩酊大醉,根本不像是在上战场,更像是度假一般。

正所谓喝酒误事,列昂尼德在一次喝醉之后,又闯下大祸,竟然对一名军官开枪,还直接导致对方死亡。

这件事可就相当麻烦了,尽管赫鲁晓夫此时位高权重,

但毕竟整个苏联都看着这些年轻人浴血奋战。

众目睽睽之下,列昂尼德干出了这样的蠢事,即便是赫鲁晓夫,也难以彻底摆平,甚至还引发了舆论的反噬。

按照当时的法律,列昂尼德再度面临死刑的判决。

而赫鲁晓夫爱子心切,又怎么会眼睁睁的看着列昂尼德赴死?无奈之下,在赫鲁晓夫也摆不平的情况下,他只得向斯大林求助。

但是,卫国战争正处于关键时刻,

这样的负面事件对于前线士气的打击非常严重,

因此哪怕是斯大林也不可能随意处置,为了平息众怒,也是看在赫鲁晓夫的忠心的份上,斯大林决定派列昂尼德前往最前线,将功赎罪。

尽管去前线,危机重重,但好歹是捡了一条命回来,赫鲁晓夫就算是不情不愿,也只得同意。

随后列昂尼德被调往空军。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逃脱死刑的列昂尼德早就已经无视所谓的规矩,毕竟,有这位手眼通天的父亲帮自己撑腰,什么事能摆不平?

一想到在战场上,子弹无眼,万一一个不小心就成了烈士,列昂尼德自然是不情愿的,

因此,列昂尼德再度做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

那就是在飞机起飞之后,他没有按照既定的计划飞行,反而是直接冲着德国人的机场飞去。

这种行为无异于叛国,而德国人得知飞机里的人居然是赫鲁晓夫的儿子,自然也大喜过望。

这样一位苏联领导人的儿子叛逃,可是惊天大新闻,不但能够打击苏联前线士兵的士气,也会成为挟制苏联的重要砝码。

这个事件一出,斯大林无疑是极其震怒的,毕竟,给予列昂尼德赦免的命令是斯大林亲自发出的,寄希望他将功赎罪的意图也是斯大林亲自部署的。

可是,对方不但没有珍惜这样的机会,反而公开叛逃,这让斯大林的脸往哪里搁?

更何况,

这样的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斯大林立刻下令,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也要把列昂尼德押解回莫斯科。

最终,在前苏联多个部门的协同下,列昂尼德回到了莫斯科,很显然面对他的将是第三次也是真正的死刑。

如果说前面两次死刑,赫鲁晓夫还能通过自己手眼通天的权势,想尽一切办法摆平,那么这一次的事情就已经完全超脱了赫鲁晓夫的控制了。

毕竟,这一次的事件,是彻底与斯大林扯上了关系,而且是对斯大林威信和卫国战争大局的严重挑衅。

即便赫鲁晓夫功绩卓著,又与斯大林私交甚笃,

但面对这样的事情,也还是非常难办。

但毕竟是父子关系,就算是列昂尼德做错了再多的事情,作为父亲的赫鲁晓夫也不会置之不理。

无奈之下,赫鲁晓夫只得通过各种关系反复奔走。

甚至于完全放下自己的脸面向斯大林祈求,祈求斯大林能够网开一面。

然而,这样的奔走没有获得斯大林的任何回应,毕竟涉嫌叛国的罪名,又是赫鲁晓夫这样的大人物的后代,实在是让斯大林根本就不可能有所松口。

随着军事法庭的判决,列昂尼德在逃过了两次死刑之后,这一次终究是逃不掉了。

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就要被枪决,赫鲁晓夫只得硬着头皮再去找斯大林,期望他能看在过去的情分上网开一面,然而,斯大林仍旧不为所动。

至此,赫鲁晓夫知道一切都完了,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赫鲁晓夫扑通跪地,最后一次祈求斯大林。

可饶是如此,斯大林仍旧没有任何松口的迹象,反而是让工作人员把赫鲁晓夫带了出去。

至此,列昂尼德的生命也就彻底走到了终点。·

也正是因为斯大林对列昂尼德事件的处理完全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这个曾经被赫鲁晓夫称作亲生父亲的领袖,在赫鲁晓夫这里彻底成了敌人。

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终于站上了苏联的权力之巅

,面对这位已故的领袖,赫鲁晓夫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

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了著名的反对个人崇拜的议题

,这一议题提出可以说彻底否定了斯大林的历史地位。

此后,赫鲁晓夫的一系列动作无一不是针对斯大林的,譬如对斯大林的一些生活问题进行批评,捣毁斯大林的雕像

,下架斯大林的著作,禁止以斯大林的名字去命名街道,建筑和城市等等。

总而言之,这位曾经的领袖,一夜之间似乎成了苏联的罪人一般,被赫鲁晓夫彻底清算。

关于这段历史,或许是权力争斗,亦或许是私人恩怨,只不过尘封的历史唯有赫鲁晓夫自己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怎么看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提到日本国土的构成,相信大家一定都对此了然于胸。日本国土除去其他小岛不提,主要由四个大型岛屿组成。即...
原创 “... “祸起萧墙”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意思是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那成语...
原创 希...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国... 本文是五大主力覆亡史系列的第三篇,主讲第五军。 国军五大主力如果按综合实力排名,大概能分出高低,会是...
原创 蒋... 前路迷茫 1925年,受人尊敬的孙先生不幸去世,国民党内部各派势力开始明争暗斗,局势波诡云谲,此时老...
原创 诸... 从蜀汉建兴六年(228)到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曾五次北伐曹魏,不过最终战果较为有限。关于诸葛...
原创 刘... 说起满城汉墓,稍具考古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以山为陵的墓葬,那里出土了金缕玉衣、长信宫...
重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本部... 记者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获悉,为进一步满足公众参观需求,完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
原创 毛... 毛主席作为新中国党和国家的一代领导人核心,身边自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警卫人员。毛主席经常对这些警卫人员...
中国书法史:南宋“中兴四大家” 我们的书法史读到了南宋中期了。 这一时期的书法代表人物,基本上都是南宋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他们在乱世中...
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全7集... 纪录片部落官网分享: 在那个英雄辈出、战火连天的时代,七国争霸,谁又能最终一统天下?《风云战国之列国...
国学传播使者李子矜眼中的女性智...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女性以其独特的智慧,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国学传播使者李子矜,以其深厚的国学底蕴...
原创 晏... 作者:赵心放 晏几道(1038-1110年),北宋朝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今江西...
原创 一... 文/陈二虎,素心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作...
扶不起的阿斗:苏联养15年,中... 阿尔巴尼亚,这个面积不到3万平方公里的小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 本该有机会实现经济...
原创 韩... 文 / 子玉 刘邦打击的是异姓诸侯王,韩信在已经被降为淮阴侯退居功臣且在汉军中没有人脉的情况下,是可...
原创 开... 在上世纪,我国的黄埔军校被称为‘东方的西点军校’,在整个的亚洲都享有盛誉。虽然黄埔军校是在蒋介石先生...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真相:他究竟输...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智者之一,他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成鞠躬尽瘁、智计无双的忠臣。然而,历史...
原创 隋... 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而在这纷扰的尘世中,却流传着两位神仙下凡的传奇故事。一位被封为混世魔...
原创 鬼... 前言 韩信在历史上绝对是一位传奇人物后世都为他高超的指挥能力所折服,同时让人感慨的还有他悲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