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狙击步枪与猴子以及刘伯温的关系
迪丽瓦拉
2025-08-06 04:02:29
0

毕大费/文

【1】

楚国,有个养猴的老人,楚人称他为“狙公”。

每天早上,狙公在院子里给一群猴子安排工作,他要求老猴子带一群小猴子上山采果子,采回的果子,他要分取十分之一给自己享用。

如果猴子不肯给,狙公就要用鞭子抽打它们。猴子们怕得要死,不敢反抗。

一天,一只小猴子忽然问众猴:“山上的果树,是老头子种的吗?”有猴子回答:“不是啊,果树是天生的。”

小猴子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上山采果子吗?”又有猴子回答:“不是啊,谁都能去采。”

小猴子继续追问:“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仰赖老头子,宁愿受他奴役与驱使呢?”

小猴子话还没说完,众猴子全都明白了。

当天晚上,等到狙公睡着,群猴一起动手,折断栏杆,拆毁猴舍,拿走存粮,一起跑进森林,再也不回来了。

最终,狙公因为食物不足,活活饿死了。

【2】

这个故事,来自刘基《郁离子》一书,故事的原名“楚人养狙”。“狙”在古代是猕猴的意思。

《庄子·齐物论》有一则故事,有个养猴人狙公,给猴子投喂橡子,本想早上给3粒,晚上给4粒,群狙不依。于是,狙公改成早上给4粒,晚上给3粒,群狙大喜。这是“朝三暮四”成语的典故来历。

“楚人养狙”正是由“朝三暮四”故事转变而来,

其一

是角色完全一致;

其二

是双方的食物供应关系相同;

其三

是故事也展示了双方的智商差异,只是在“楚人养狙”故事中,狙的认知,突然觉醒。

这些故事看出,“狙”本是猴子之意,由于它们聪明,个头又小,经常藏在暗处与人类斗智斗勇,于是转变为“伺机”“窥伺”之意。再后来,就出现“狙击”一词,比如《史记·留侯世家》里有“良(张良)与客(小伙伴)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

有多少人知道,现代战争所用的

狙击步枪

,数千米外,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远程射杀利器,究其本意,居然与猴子有关?

刘基,即刘伯温,浙江温州人,1311年生于元朝,12岁中秀才,23岁中进士。

然而,刘伯温虽然熟读诸子百家,精晓天文地理与兵法数学,由于其为官正直,屡受上级排挤,仕途颇为不顺。

1357年,47岁的刘伯温弃官不做,归隐家乡青田,著《郁离子》一书以明志,表达对元代朝廷的不满与抗议。

【3】

“楚人养狙”这个故事的末尾,刘伯温在书中评价说:

“世上那些不走正道、违背公理、卖弄权术、奴役民众的人,就像狙公。当民众昏昧、尚未觉醒,才能得逞,一旦民智开启,他的权术就到了尽头。”

这个故事,以及通过故事所陈述的观点,理念非常先进。

直到300多年后,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才开始提出

“反对君主专制”

观点,另一位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才开始提出

“众生平等”

观点,彼时,欧洲启蒙运动才刚起步。

可惜,刘伯温没有沿着这条思想路线继续研究下去,否则,启蒙运动所引发的近代化思想改造,可能会从中国元朝以始,不会让欧洲领风气之先。

刘伯温写完《郁离子》的第二年,受到元末造反派大头目朱元璋的邀请,走上了大明王朝的建国之路,他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屡获成功,功勋卓著。

关于刘伯温的智慧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等到明朝建国,刘伯温本想激流勇退,未遂,虽然只做了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相当于中纪委最高副职兼国家档案馆馆长,还兼国家气象局局长,由于被朱元璋高度信任,又因其性情耿直与疾恶如仇,还是受到李善长、胡惟庸等明初重臣的嫉恨与暗算,刘伯温既不想进步,又不能脱身,所谓虎无伤人意,人有害虎心,最后,郁郁而终,享年65岁。

据《明史》和明代史学家焦竑(1540~1620)《国史献征录》记载,刘伯温向明太祖朱元璋申请退休之后,本在家乡养老,哪知左丞相胡惟庸谎称,刘伯温家乡有帝王之气,老刘准备长居此地,必有所图,必有异心,吓得老刘赶紧赴京城向朱元璋谢罪,到底被老朱夺去了俸禄,工资被没收了。

从此,刘伯温就在京城定居,后来,偶感风寒,朱元璋委托胡惟庸安排御医生前来治病,老刘服药之后,腹中便出现拳头般大小的坚硬异物。他虽告知朱元璋此事,但朱元璋只是口头安慰,并未追究胡惟庸责任,也就搞不清此事究竟由谁主使?到底是老朱授意,还是胡惟庸妄为。

次年,老刘病情恶化,朱元璋同意其返乡,卒于温州故里。

【4】

刘伯温得罪胡惟庸,主要是干部推荐工作没做好。

《明史》里说,朱元璋曾想免掉左丞相李善长,让刘基做丞相,刘基劝说:“李善长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朱元璋问:“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还是你来做丞相吧。”善于讲故事的刘伯温赶紧叩首委婉拒绝:“这怎么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

后来,李善长辞官。朱元璋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素与刘伯温关系很好,刘伯温却极力表示反对:“杨宪虽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不能掺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做不到。”

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伯温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

朱元璋接着问胡惟庸,刘伯温回答:“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

朱元璋于是说:“我的丞相,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不过。”刘伯温依然谢绝:“我太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如果勉强承担重任,恐怕要辜负陛下所托。天下何患无才,只要陛下留心物色就是。目前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

朱元璋问归问,到底还是自行作主。因为他就是狙公,所有大小猴子都必须听命于他。

1371年汪广洋被任命为右丞相,1377年胡惟庸做了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权势日增,骄横跋扈。1380年胡惟庸遭弹劾,以谋反罪被处死,灭族。

由于右丞相汪广洋对胡惟庸不法行为知而不言,随波逐流,只想保住自己的官位,受到朱元璋严厉斥责,心怀恐惧,早在前一年,已自缢而死。

刘伯温这个聪明人,尽管于1357年就讲述了一个极具先进性的故事,自己本人到底还是为朱元璋所役,最后困死在猴舍之中。

【尾声】

关于狙公的寓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今天的最新新闻说,以色列军方正式宣布击毙黎巴嫩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关于黎以冲突,由来已久,此类文章太多,此处不啰嗦。

不过,以色列这么一个小国,面积仅相当于我国海南省,人口900来万,只是上海的三分之一,为什么竟敢到处撒野动手?因为他们觉得,美国财富大多掌握在犹太人之手,自己俨然已是美国的太上皇。他们认为,以色列是狙公,美国不过是只猴子,可以供自己任意驱使。

美国的想法恰好相反,他们将以色列就是美国埋在中东的一根刺,通过以色列,可以完全掌控中东局势。他们认为,美国是狙公,以色列不过是只猴子,可以供自己任意驱使。

黎巴嫩真主党呢,又是另一番想法。他们将巴勒斯坦当成自己埋在以色列的一根刺,通过调度巴勒斯坦,可以掌控以色列。他们认为,黎巴嫩是狙公,巴勒斯坦不过是只猴子,可以供自己任意驱使。

伊朗呢,也有自己的算盘,他们将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都当成自己埋在以色列的一根刺,通过调度两者,可以掌控以色列。他们认为,伊朗是狙公,这两个国家不过是只猴子,可以供自己任意驱使。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至于陷入俄乌乱局的俄罗斯,则又将伊朗当作扎向美国的一根刺,通过调度伊朗,可以让美国坐卧不安。他们认为,俄罗斯是狙公,伊朗不过是只猴子,可以供自己任意驱使。

这些国家全都忘了,狙公和猴子的角色地位可以随时转换,虽然狙公能够役使猴子,忽然某一天,猴子也能困死狙公。

2024年9月28日记

#以色列宣布击毙黎巴嫩真主党领袖#

#以色列宣布击毙黎巴嫩真主党领袖#

#真主党领袖被炸死透露哪些信息#

#曝伊朗最高领袖已被转移到安全地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在东汉末期,有这样兄妹三人,虽出身屠夫之家,妹妹却成功跻身后宫之主,哥哥则成功获得总镇京师兵马的大权...
原创 明...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对郕王妃汪氏来说,是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她那位背负了近...
中华民国二年四川造币厂造双旗币... 在江西省的一个宁静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内敛而深沉的叶先生。他手中紧握着一枚中华民国二年四川造币厂倾力打...
原创 首... 高拱是河南新郑人,嘉靖二十年的二甲进士,30岁刚出头就幸运地做了裕王的老师。后来嘉靖皇帝驾崩后,裕王...
原创 三... 三国历史因为有了五零后曹操和六零后刘备的出现,变得精彩无比。相比之下,曹操取天下靠的是实力,刘备取天...
原创 解... 解放战争,为何国军二号人物何应钦,却被突然雪藏未受老蒋重用? 1948年5月,南京总统府。一场不为人...
原创 同... 三国时期,出现了数不胜数的诸侯。人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曹操、孙权和刘备,除了这三人之外,三国时期仍然有很...
原创 秦...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秦始皇陵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神秘而诱人的光芒。这座宏伟的陵墓不仅承载着秦始...
原创 戚... 戚继光是大明'中晚期明将,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将海盗赶出浙江、福建,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
我国最大粮仓北大荒,辛苦开发半... 数万名官兵和农民辛苦开垦了半个世纪,能养活一亿人的中国粮仓“北大仓”,却决定退耕还荒,几百亿斤的粮食...
原创 他... 毛主席在年少时就是心怀大志之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就是他当年初出茅庐时的最好写照,他与志同道合的...
原创 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52年春天,广西军区司令员张云逸卧病...
原创 5... 英雄,指的是非凡之人、本领超群之人。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来说,十大开国元帅便是英雄,是千古英雄。 ...
原创 为... 提到日本国土的构成,相信大家一定都对此了然于胸。日本国土除去其他小岛不提,主要由四个大型岛屿组成。即...
原创 “... “祸起萧墙”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意思是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那成语...
原创 希...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国... 本文是五大主力覆亡史系列的第三篇,主讲第五军。 国军五大主力如果按综合实力排名,大概能分出高低,会是...
原创 蒋... 前路迷茫 1925年,受人尊敬的孙先生不幸去世,国民党内部各派势力开始明争暗斗,局势波诡云谲,此时老...
原创 诸... 从蜀汉建兴六年(228)到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曾五次北伐曹魏,不过最终战果较为有限。关于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