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盛唐无人对上,宋朝才对出下句
迪丽瓦拉
2025-08-06 06:02:29
0

文人骚客用字推敲,有时候在一句诗中或者是一首作品中,常常会出现点睛之笔,让人叹为观止。

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天若有情天亦老”

唐朝人把这句诗当作上联,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对出下联。

直到宋朝,才有人横空出世,以惊才绝艳的文笔,写出了这句上联的下联。

后来,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给出了关于这句诗的意想不到的衔接。

那句堪称完美的下联是什么?它又是谁创作出来的?唐朝著名诗人李贺的人生,当得起命途坎坷这四个字。

也正是因为这段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神童天才”才能最终蜕变为“诗鬼”

出生于公元790年的李贺,本来可以成为天之骄子。但矛盾的命运,从他降生之前,就已经笼罩在他的家庭身上。

李贺姓李,而在唐朝,李又是国姓,他和李唐皇室之间,确实还有那么点儿关系。

他的祖上是唐高祖李渊的亲兄弟,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后来经历武则天夺权的事变,他的家庭大大小小也能算一个钟鸣鼎食之家。

奈何造化弄人,待到李贺降世,其所属这一支已然势微。

因此,若他欲崭露头角,唯有一条道路,那便是考取功名,借此改变其命运。

于是,李贺寒窗苦读,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勤勉不辍的品质,拿到了科举考试的入场券。

这个时候的李贺,已经是周围小有名气的才子。他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赋,胸中有丘壑,韩愈等已经闯出名堂的文人都格外欣赏他。

因此,得知他要参加科举考试,韩愈非常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能和他成为朝堂同僚。

只可惜,这一天终究还是没有到来。李贺的文章质量非常高,要是真的能公平选拔,他不至于名落孙山。

但他没想到,问题竟然会出在他的亲生父亲李晋肃的名字身上。

古人非常讲究避讳,作为一个大唐公民,李贺需要避帝王的讳,避亲长的讳。

所以,他的父亲是李晋肃,那他这一生就注定和进士考试无缘。

按理来说,避讳这件事本来不必这么严格,只要主考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情也能过去,毕竟这不是原则性问题。

因为有人故意举报,再加上许多双眼睛同时盯着,这事儿就没法儿高高拿起,低低放下。

李贺因为科举考试而遭遇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打击,他心中万分委屈,但这份痛苦却不知道该向谁倾诉。

而且,面对如此不公平的情况,他也只能认命,因为他没法让父亲改名,也不可能让科举考试改名,更不可能改变避讳这一传统习俗。

他的遭遇让韩愈极为惋惜,只是,就算韩愈愿意伸手捞他一把,唐朝政治腐败的环境也让李贺极为失望。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却常常给他打击。

因为有了这些遭遇,李贺内心的情绪无法倾诉,就只能通过诗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他的写作风格从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苍生鬼神,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被他用来寄托个人心声。

有人说,李贺的诗读起来总是神神鬼鬼,带着某种玄幻的色彩。

有的句子就像一块石头压在心头,让人感觉如同被恐怖的气息笼罩着,无法挣脱,也无法翻身。

诗鬼这个称号,放在他的身上是恰如其分,多一分显得夸张,少一分又不足以形容。

他这一生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其中有首诗名叫《金铜仙人辞汉歌》,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在这句诗里面,“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尾句,后面被画上了句号。

但是很多文人才子却认为,这句话总给人一些意犹未尽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在后面添一句话,形成工整的对仗。

于是,人们自发地把“天若有情天亦老”给摘了出来,把它作为上联,开始穷尽毕生所学,想要对出工整的下联。

然而寻遍整个大唐,甚至把时间线拉长到五代十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那么多才华满腹的学者,但大家给出的答案都不尽如人意。

好像这句话已经成为了千古绝唱,无论怎么去匹配,都觉得丢失了一些不该丢失的情感。

到了宋朝,社会上重文轻武的现象越发严重,文人数量进一步增加。

就算是集思广益,在这个时代,也总会有一些让人惊喜的答案出现,更别提许多文人自己就能称得上一句才高八斗。

“醉翁”欧阳修,作为宋朝才子,就尝试过把这句话化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他在《减字木兰花》中化用了这句话,写道: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天若有情天亦老,细似轻丝渺似波,从音律的角度来看,这个搭配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完美。

从对仗的角度来看,前后所讲的意思更像是递进,无法一一对应。在欧阳修之后,还有很多人做过尝试。

其中,一个名叫石延年的人这么写: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天和月,有情和无恨,老和圆,前后一一对仗,在最基本的格式问题上已经能够让人满意。

如果深入去研究这两句话,我们还能发现,两位创作者在情感上是相通的

石延年是一个潇洒阔达的文人,非常喜欢喝酒,而且每每饮下好酒,常常能够文思泉涌,在这一点上和李白格外相似。

他是个家国情怀浓重的文人,因为亲眼见到南方将土地割让给北方契丹,不得不和族人一起向南迁徙,心情难以平复,只能借用文字来抒发愤懑。

在某种程度上,他和李贺这两个时代的人实现了共鸣

阅读李贺的作品时,他常常能够通过直白的字眼感受背后澎湃的情感。

他的“月如无恨月长圆”,也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又放不下的沉重。

此后的很多年里,文坛一致认为,石延年给出的下句与李贺的上句最为相配。这两句诗放在一起,也成就了一种经典。

不过,总会有人挑战经典,当这个人自己的才华足以与前人对话时,挑战经典就成为了一种美谈。

而当事人,则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在军事和政治方面是个天才,在文学上也有着极高的造诣。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祖国大陆眼看着将迎来更好的未来,于是心潮澎湃的毛主席挥毫泼墨,写下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上天如果有情,那么上天也会苍老,它多年未曾改变,可见上天无情,常常以万物为刍狗。

但是,上天无情,人间却有正道。走过沧桑坎坷的过往,相信革命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希望就在前方。

在毛主席的改写中,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里隐藏的无可奈何的叹息被淡化,而人间正道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则被进一步凸显出来。

两种截然不同的续写,反映着两位创作者截然不同的心境。

从时代的环境来看,二者都是经典

从文化延续性的脉络来看,这样的传承,一次又一次地回叩古文,其实正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文明根基,以及不灭火种。

这种根基,将会成就如今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让中国的综合国力展现出更多维度的生动和价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千... 文/历史 秦始皇,嬴姓,赵氏(一说秦氏),名政(一说正),也有祖龙、吕政等别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
原创 《...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经典章节“举荐新太子”中,康熙帝收到了一份数百个官员举荐老八当太子的联名上奏。...
原创 朱...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两位皇帝对贪官的惩治力度之严厉,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们分别是明朝的奠基...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一个高武世界,像吕布、马超,都可以一人独战数将;像关羽、典韦,都可以挥舞数十斤的沉重兵器;...
原创 夷... 曹丕没有趁着夷陵之战的机会,直接去讨伐东吴,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这一战的结果出来之前,曹丕在战略上...
原创 上... 上海解放,国民党财政局长向军管会"投诚":潘汉年可证明我身份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的钟声响...
原创 《... 老虎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然而在一千年前的宋代,却是为祸一方,难于捕杀的“大虫”。 在《水浒传》...
原创 汤... “将军,您为何不帮皇上去狩猎黑熊呢?” 汤和听后笑着说道:“你把‘熊’字拆开看看,或许就会明白了。”...
原创 宋... 赵构为什么一定要杀掉岳飞?岳飞的死,其实就是赵构给金国人递的一张投名状。当年金兀术给秦桧写过一封信,...
原创 7... 引言 毛主席是深受人民爱戴的伟人,虽然当上了新中国的主席,也让人民过上了好生活,但他自己却过的不怎么...
原创 刘... 刘伯承元帅:我军有两个人最会打仗,徐向前元帅和粟裕大将 引言: 1949年,战火初熄。在北京中南海的...
原创 不...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夏日绝句》,其中有一句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说起这位楚...
原创 如... 历史没有如果,但可以做一个假设。假设不是秦国统一,那么,在战国七雄中还有哪个国家可以统一六国呢? 韩...
原创 作... 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阵地战、夜战、反包围、歼灭战都很擅长,可以说是国民党名将,可是这样一位名...
原创 以...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加上外国侵略,民众生活十分贫困,各种反清起义层出不穷。在诸多农民起义军中,太平天国...
原创 他... #我在岛屿读书# 这个人是马谡。 1.所献之计“攻心为上”: 计策提出背景:建兴三年(225年),诸...
原创 1... 1969年,鸭绿江边局势极度紧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硝烟。在这一年,朝鲜军队在金日成的指挥下,开始逐...
原创 战... 文|老达子 本文共361#图文万粉激励计划#7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在周朝初期,爵位主要分为...
原创 为... 为何古代没人敢伪造圣旨?你看圣旨第一个字是啥,怎么造? 世人皆知圣旨代表皇权,一纸诏书可定人生死...
原创 重... 重庆谈判,是否真的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次“和谈”?在那场斗智斗勇的较量中, 毛主席和蒋介石之间的博弈,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