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国人祖先在河南?他们每年都来磕头祭拜,声称:祖先是抗日名将
迪丽瓦拉
2025-08-19 06:03:26
0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少时李白

编辑/少时李白

前言

历代以来,各国的文化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然而最近,韩国并不承认这个事实,他们不断窃取中国文化,并扬言这些文化都属于他们国家。

每年,在河南登封颍阳镇的一石碑前面,都会有一群着装隆重的人,态度虔诚地在进行祭拜活动。

他们是地地道道的韩国名门望族,却声称自己来河南认祖归宗。

在当地群众的询问之下,他们激动地称自己是“千”氏家族,甚至还说他们的祖先是抗日名将。

为何韩国人会来到中国祭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他们口中的抗日英雄祖先究竟是何人?

“千”氏家族,河南祭祖

在河南登封市,有一镇上的安寨村,每年都会有一群韩国的“千”氏家族拖家带口地来到这里祭拜,他们还声称自己的祖先是抗日名将。

当地百姓百思不得其解,这群韩国人的祖先为什么会在中国?

要知道,中国人中姓“千”的人十分罕见,而这个姓氏,大部分人也只是在韩国的电视剧里面见到过,可能身边的好友都没有听说过一个姓“千”的。

正当许多人疑惑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位大爷解释了起来,“千”氏最早的祖先为千岩,因武功高强,之后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并赐予“千”姓。

这群韩国人的祖先确实是中国人,安寨村这个地方就是他们祖先的根,也是他们的根。

百姓们为之惊叹不已,原来他们的祖先真的姓“千”。

如果对历史了解不多的,还真不知道“千”氏是从中国传出的。

抗倭援朝

既然“千”氏源自于中国,其后代又为何会从韩国而来?这就要追溯到明朝时期了。

早期,朝鲜还没有被分散开的时候,被称为朝鲜王朝,当时朝鲜属于明朝的一个附属小国,而那时候的日本被称为倭国。

1590年,日本结束了国内战争,之后丰臣秀吉掌握了倭国的政权,但是他野心非常大,他并不满足于日本现状,就想着怎样继续扩大日本领土,

他的抱负是称霸整个亚洲,首先占领朝鲜,之后继续攻打中国,最后一举拿下印度,坐拥整片疆土,而他计划的第一步,便落在了明朝的附属小国朝鲜。

丰臣秀吉写了一封书信,书信上,他提出希望和朝鲜一起结盟并且对明朝发起进攻,显然这样的说辞是行不通的,丰臣秀吉也只是想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对朝鲜进攻。

这封信交到了朝鲜国王李昖手上,他当然不会放弃中国这样一个靠山,随即就拒绝了日本,并且向丰臣秀吉放话,日本区区一个小国,还想称霸世界?

果然,丰臣秀吉以这个为由挑起了这场战争。当时,日本在丰臣秀吉的带领之下,兵力逐渐强盛,而且士兵数量和战斗力都远远超过朝鲜。

朝鲜虽说是一个小国,但是因为背后有明朝撑腰,所以他们并没有惧怕日本,但是显然低估了日本的实力。

战争一触即发,丰臣秀吉带领大部队来势汹汹,那个架势一看就是要将朝鲜一举歼灭。

日本军队兵分两路,首先拿下了釜山,随后一路打到破竹,朝鲜毫无还手之力。

当时朝鲜国王名叫李昖,重文轻武,相对当朝武将来说,他更加重视文官,所以朝鲜官员在军事战争方面并没有什么经验。

面对敌军的袭来,朝堂之上连一个习武的可用之才都没有,朝鲜士兵因疏于训练,所以没有抗下日本军队的进攻,很快就败下阵来。

丰臣秀吉派出的18万士兵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侵占了朝鲜,朝鲜王朝全部被日本兵包围,整个国家都处在混乱当中。

眼看着自己的国家就要保不住了,朝鲜国王李昖慌乱而逃,随即就向明神宗报告了这一战况。

丰臣秀吉胃口十分大,还没等攻下朝鲜,就已经向属下下达两年内要攻下明朝的命令。明朝当时虽处于衰落期,但是在军事、资源等各个方面都还比日本强盛不少。

明神宗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面对丰臣秀吉的狂妄自大,和自己小弟朝鲜王朝的请求,自己当然要拿出点动作来。

他开始和大臣商议此事,准备向朝鲜伸出援手,但是有不少大臣认为朝鲜兵力不够实力太弱,才会被日本击溃,为何要浪费我国的兵力资源去援助他们?

而明神宗却认为,朝鲜就在我国边界之处,朝鲜一旦被攻占,肯定会威胁到自己国家的领土,片刻之下,明神宗是答应了李昖这一请求,向朝鲜展开援助。

明神宗先派了3000人马前去打探情报,看看战况如何,但是没想到这群士兵竟一个都没回来,日本看着明朝的战斗力如此不堪,于是就更加猖獗,一路前往鸭绿江推进。

明神宗勃然大怒,没想到日本确实有点实力,紧接着派了两万铁骑赴朝鲜支援。

这两万士兵里,领头的将领一位是总指挥李如松,另一位就是总督千万里。

千万里是河南颍阳人,刚开始只是当朝的一个小官员,是负责运送粮草的,他听说日本已经对我国虎视眈眈,主动请求出兵作战,并且还派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千禧”和“千祥”一同前去。

明朝的军队有和日本作战的经验,当时派出的两支军队军队是令日本闻风丧胆的辽东铁骑和戚家军。两队人马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拥有当时较先进的战斗装备。

在李如松和千万里的带领之下,明朝军队开始对丰臣秀吉带领的日本侵略军发起进攻。

第一场战役在平壤,面对十几万人的军队,明朝军队刚开始打的十分艰难,但是对方不知道,明朝的军队最大的优势就是擅长以少胜多。

这两支军队仅用了四分之一的人数就耗损了日本大部分士兵,十万的日军被逼到朝鲜的王京,

丰臣秀吉这才意识到明朝军队的势力不容小觑。

因为朝鲜的地势原因,两位将领无法在继续进攻,但是他们也并没有因此退兵。

关键时刻,李如松将军一把火烧了敌人的粮仓,被断了粮的日军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被迫离开了朝鲜。

明朝军队在此战争中损耗不少,所以要求日本此战之后不能再侵入朝鲜,但是丰臣秀吉并没有就此停手,他下定决心要再次对朝鲜进攻。

战争期间,千万里和他的两个儿子屡立战功,都被授予较高的称号和职位。

之后日军继续对明朝军队进攻,这一次的战争持续了6年,丰田秀吉和其军队的士气已经被打散了,日军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千万里将军留朝镇守

这场抗倭战争明朝军队把日军赶了回去,以双方议和作为结束。

然而朝鲜国王并不放心,他唯恐敌军不甘心,说不定过一段时间,日军还会卷土重来。

他就这场战争见识过了两位将军的本事,就请求他们留下来帮他镇守朝鲜的疆土,为了以防万一。

两位将军对此并没有贸然的答应下来,而是派人快马加鞭地回到明神宗身边禀报战况,并且将朝鲜国王的请求告诉了明神宗。

接到消息的明神宗觉得李昖说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日本再次袭来,到时候还要再次出兵。

明神宗怕丰臣秀吉贼心不死,几番讨论之后,明神宗决定派千万里将军留在朝鲜镇守。

这次击败日军少不了明朝两大将的帮助,所以当地人们十分爱戴千万里将军和他的两位儿子,他们在朝鲜也受到了很高的优待,在朝鲜的社会地位极高。

面对这样的大功臣,朝鲜国王封他为“花田君”,之后经过明神宗的同意,千万里正式加入了朝鲜的国籍。但是他身为河南登封颍阳人,却不敢忘本。

他教导自己的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的血脉,并且嘱咐后人将自己的祖籍刻在墓碑上。

千万里的后代世世生活在朝鲜,由于他的战功卓越,所以直到现在,“千”氏家族在当地都非常受人尊敬,姓千的基本都是些名门望族。

从千万里的那代开始,就十分注重子女的培养,除了在子女后代的为人处世和学识教育方面重视以外,他们更加注重后代的爱国情怀。

尽管千万里一直定居在朝鲜,而且儿子也娶了朝鲜的姑娘,虽然子孙身上流着一半朝鲜的血,但是他们依旧都是中国人。

千万里一直苦心教导子孙,而且教他们这样告诉自己的后代:“你们要记住,你们的爷爷是中国人,所以你们也是中国人,你们的根在中国”

经过千氏家族百年的发展,从当初的几人发展到了十万人左右,而“千”这个姓氏在韩国的姓氏排名中排50多名,并不算低。

在釜山,还立有千万里将军的纪念碑。

所以可能都是受了千万里的影响,所以他的后代之后不断地来到中国寻根。

抗倭援朝没多久,明朝逐渐衰落,之后经历了中国的改朝换代,清末时期,我国就已经与朝鲜没有什么往来了。

之后,朝鲜被分为了韩国和朝鲜,而千氏一族也就此被分散到各地。

后代来华寻根

中韩恢复交往之后,韩国的千氏族人随着墓碑上的信息,来到中国寻宗,他们只知道千万里将军是河南颍阳人,其他的一概不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颍阳镇上已经没有姓“千”的人了,所以每次来到颍阳之后都找不到关于千氏家族人的任何信息,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韩国有一位千万松教授,便是千万里将军的后代,他对千万里将军的事迹非常感兴趣。1983年,他随着自己得知的一部分信息来到了河南颍阳,并且携带着其他几位“千”氏族人。

由于“千”这个姓氏在中国很少见,所以当地民众听说他们来寻找姓“千”族人的消息时,都很意外,认为这些韩国人吃饱了撑的。

千里松明知自己的祖先就在此,但却找不到一点线索,心里感到万分难过,只有一个很热心的老人愿意帮助他们寻祖宗。

这名老人叫宋植芝,已经81岁了,年轻的时候曾在政府工作,所以对当地的一些情况还算比较了解。

在千万松等人回国之后,宋植芝就开始在镇上四处打探,走访每个村子,尽管自己年事已高,但还是依旧坚持打探消息,并且托其他的老人一同打探。

2007年四月份,一位当地的村民在安寨村发现了一个古老的石碑,这个石碑上的字已经变得模糊,但是依然能看到写满了千氏族人的名字。

村民把这一消息被上报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宋植芝得知之后立马联系了千里松,韩国那边也派了一些相关人员前来考察,确定了这里就是千氏家族的发源地。

随着石碑的出现,宋植芝还找到了一本千氏族谱,据族谱上面记载,千氏的祖先名叫“千岩”,千岩的后代一直都居住在河南登封的颍阳镇,包括千万里将军。

千万松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千里迢迢来到安寨村,见到石碑的时候,他哭得泣不成声,随后在此碑面前深深了鞠了一躬,记下地址之后就珊珊离去了。

几天之后,他又带着自己家族的人来到了这个村子,并且带来了新的千氏石碑,石碑上还刻着这四个字“根在颍阳”,之后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祭拜仪式。

临走之前,他告诉当地的居民,自己每年都会带着千氏族人过来这里祭拜。

从那之后,越来越多的韩国人跑来祭祖,他们也是了却了之前的一桩心愿。当有人问起他们时,他们会高兴的说:“中国是我们的根,我们的祖先是中国人,还是个抗日名将”。

随着人越来越多,中国内地的千氏人也会纷纷前来,在自己的祖先面前,身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千”氏的起源

在韩国的“千”姓人手中,有一本《韩国千姓大同谱》,这里面有着关于“千”姓氏的记载,确实是来自中国的姓氏,而“千”氏人都是明朝将领千岩的后代。

中国的《百家姓》里面记载,“千”这个姓氏来源于商周时期的“姬”,是上古八大姓之一。

但是关于这个姓氏主要分为两个流派。

第一个就是,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有一名弟子名叫闵损,字子骞,他一生品行高洁,去世之后,世人就称其为骞王,之后他的子孙开始沿用“骞”这一姓氏。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多次的文字简化改革,“骞”就更改为“千”。

还有一种则是源于明朝大将千岩,也就是上述所说的韩国人的祖先,他的家族人就居住在河南颍阳,之后总督千万里到朝鲜定居之后,子孙也就在朝鲜安顿了下来。

尾声

而千万里将军,虽然身处朝鲜,但是依然没有忘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他对中华的这份情感深深感染着自己的子孙后代,时刻告诫他们不要忘本。

不论国籍怎样改变,留在身体里的中国血液,永远也不会变。

两国之间的文化羁绊是抹不掉的,韩国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十分的深,不仅是在文字方面还有其他的一些习俗。

但是近几年来韩国有的人便不承认这个事实,总是和中国在文化方面磕磕碰碰,爆发整顿。

而这些远道而来,为了寻祖的韩国人,他们却时刻记着中韩文化的相通,他们来到河南颍阳认祖归宗,这代表着他们对故土和祖先的那份情怀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

虽然历经百年,这份情怀依然牢记在心,他们认祖心切,经过长达20多年的探寻,最终落叶归根。

往期精彩:

女子曾与130人发生关系,逼迫女儿“接客”,因“流氓罪”被枪毙

60岁大爷“换心”后性情大变,精力旺盛如小伙,妻子:完全不像他

三峡最牛“钉子户”,92年全村搬迁她却偏不走,如今结局令人唏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荆州作为三国时期的战略要地,割据一方的诸侯肯定会对其垂涎三尺,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就提到:“荆州...
原创 华... 虽曹操被称为“乱世奸雄”但曹操对人才极为渴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是最为贴切的证明,关羽也是他...
原创 司... 在历史的长河中,司马昭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身为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智勇双全的司马师的弟弟...
原创 刘... 英布造反后,刘邦想到能够替他征伐英布的人唯有太子刘盈。 这年,刘盈已经十六岁了,让他上前线去见识见...
原创 刘... #头条创作挑战赛# 01 建安十二年刘备得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指引三顾茅庐于隆中,请得诸葛亮出山,这里就...
原创 周... 刘邦建立汉朝后,与吕后配合把建朝功臣一个接一个的处死,把分封出去的地盘再次收回,再次分封给刘姓子弟,...
原创 灭... 文丨古书奇谭 编辑丨古书奇谭 前言 提到中国古代最强“特种兵”,非战国时期秦国的秦锐士莫属,这是一支...
原创 吕...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英雄辈出,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那些在纷乱战火中崭露头角的武将。在这个英雄辈出的...
原创 齐... 阅读文章前,劳烦您点击一下“关注”,以便您更好的参与分享和讨论,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齐桓公是春...
原创 为... 对于诸葛亮来说,先帝创下的基业——蜀汉;就是他的命;因为他明白:蜀汉虽然气数将尽,但他不管怎样,哪怕...
原创 张... “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这是关羽在小沛之战时与张飞对张辽的称赞,知道其有忠义之气,所以不加恶言,也...
原创 栎... 栎阳城考古发现|秦人给后世的最大启示:富且益坚,不忘祖国统一 #热点创作# #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发现...
原创 若...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刘备,作为蜀汉政权的开创者,以其仁义之名招揽了众多...
原创 为... 秦始皇嬴政能统一六国的原因 1,商鞅变法后让秦国拥有强大的实力,经济连年飞速发展,粮食充足,劳动力...
原创 三... 三国里最神奇的两大美女,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却仰慕了上千年。这两个女人就是大乔和小乔。三国之中,最让...
原创 老...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她...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公主的命运堪称凄惨,她生于皇家,曾受尽刘彻的宠爱,却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
原创 从... 引言 秦国的祖先最初只是一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后来因秦非子养马有功,得到周天子赏识封在秦地,...
原创 《... 大家都知道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是赵国名将,性格粗直。赵国相国蔺相如以...
原创 开... 刘备本身个人能力非常突出,不仅年轻时就有勇名,而且还受过正规教育。此外,刘备虽然出身低微,但成名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