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者,生灵之主,盛世之宗。”
不过,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官职,其权力甚至比皇帝还大。尤其是在清朝,这个官职就更加特殊了。两个人一度达到了权力的巅峰。
这个职位被称为“摄政王”。
所谓“摄政”,就是代皇帝的职位,行使相应的最高领导权。
在中国历史上,“摄政”的权力第一次见于周公辅佐周成王济嵩时。汉代王莽辅佐儒子子婴,也算是“摄政”的一个例子。
但在此之前,摄政王只是一个头衔。直到清朝,“摄政王”的官方地位才正式确立。
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两位摄政王,即:清初的睿亲王多尔衮和清末的纯亲王载沣。
多尔衮的文武
多尔衮,全名爱新觉罗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他出生于公元1612 年。
在努尔哈赤的众多子弟中,多尔衮虽然地位较低,但却深受努尔哈赤的喜爱。他自幼跟随父亲,受到武术和骑射的熏陶,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他的骑术、射箭、武术、军事天赋都非常出色,后来成为努尔哈赤弟子中的佼佼者,努尔哈赤甚至把他视为自己的继承人。
然而,命运却发生了变化。努尔哈赤在与明朝的战斗中不幸身亡。
当时多尔衮年少无威,由其兄皇太极继位。幸运的是,皇太极也是一位睿智的大师,他对多尔衮很器重。最终,他甚至将八旗军指挥权交给了多尔衮。
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皇位之争又重新开始。
当时,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成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两人明争暗斗,势均力敌。后来,在孝庄太后的影响下,多尔衮和豪格各自退了一步,退出了皇位争夺。
要知道,以多尔衮当时的实力,完全有能力继承皇位。
文件记载,皇太极去世时,多尔衮已控制正白旗、湘白旗,共有牛旗65名,占八旗总牛旗210名的31?足以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皇位。
但当时多尔衮也惧怕两面红旗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最终在孝庄太后的劝说下,她放弃了皇位争夺,转而支持皇太极九子福临成为顺治皇帝。
当时,顺治皇帝福临刚满六岁,即位。多尔衮以顺治年轻,在朝中掌握大权为由,暂时接任摄政王之位。他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摄政王。
多尔衮虽然不是皇帝,但当时的他实际上已经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威望成为了大清王朝的舵手。
他不仅领导了清朝入关的重大决策,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还征战南北,为清朝领土的扩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即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摄政王,多尔衮的结局也并不好。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以叛国罪减爵,其家人也受到牵连。
直到乾隆年间,睿王爵位才恢复。无论如何,多尔衮一生的文化和武术功底仍然值得称颂,值得后人铭记。
力挽狂澜的载沣
顺治帝惩罚摄政王多尔衮后,“摄政”二字成为清朝政治中的敏感词。没有人敢轻易提起,生怕得罪了天岩。
原本以为摄政王的至高权力将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没想到,到了清朝末年,这个地位又恢复了。
于是,就有了清朝第二位摄政王淳亲王载沣。
1908年,光绪皇帝去世。为了继续掌控朝政,慈禧太后选择了年轻的溥仪作为新皇帝。
对于载沣来说,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由于儿子继位,他意外地获得了摄政王的职位,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然而作为摄政王,载沣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没有多尔衮那样的野心。仅仅因为溥仪是他的儿子,他为儿子所做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当时载沣也曾想过拯救清朝于危难之中,但清朝已经内忧外患,难以恢复。尽管载沣努力改变,却无法改变清朝的命运。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内忧外患,束手无策。
后来,他选择交出军政大权,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然而袁世凯不但没有保护清朝,反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最终,隆裕太后被袁世凯逼迫,代表溥仪签署了退位诏书,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载沣摄政三年,统治清朝。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政绩,但他还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与多尔衮的结局相比,载沣能死得好,是极其幸运的。
读者们,你们对于《摄政王多尔衮与载沣》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并收藏哦~
上一篇:王安石退休后心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