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好人没有好报,让很多做好事的人觉得心寒,但其实恩将仇报的故事有很多,滴水之恩被涌泉所报的也不少,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被中华文化所滋养的我们,大部分人骨子里都是淳朴善良的,更多而言,救人的瞬间求的是一个心安和问心无愧,也并不是为了寻求回报。
抗日年代可以说是由战火和动荡组成,日军对我国人民作出的伤害是不可原谅的,因为侵略,让我国的百姓妻离子散,深受战争之乱。后来,在我国人民的同仇敌忾下,将日军赶出了中国。在日本投降撤离中国的过程中,一些重伤的日军被上级抛弃,要让他们自生自灭,石田便是其中一员。
在石田命悬一线之时,一个河南的农民发现了他,当看到他身上穿的是日本军服时,厌恶的看了一眼,假装没有看到他在乞讨,便继续往前走。石田却看到了希望,抓住这唯一能让自己存活的机会,紧跟着这位农民。这位名叫孙邦俊的农民看到他一直在后面,有点于心不忍,便给了石田一些食物,并且让他暂时借住在自己家里养伤,等伤好了便让他自己离开。
左邻右舍得知他收养日本人之后,都非常的气愤,于是把怨气愤怒都撒在石田身上,但是不久就被孙邦俊阻止了,因为他并没有感受到石田的恶意,而是看到了一个濒死之人对生存的渴望,也正是因此他放下家国仇恨而救下了对方。孙邦俊也因为此事受到许多冷言冷语,石田的伤虽然好了,但是因头部受伤却失忆了,在村子里以“小门野郎”的名字落了户。
1992年,日本的一个对华友好代表团来到了河南,村子里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但这时已经时隔47年,孙邦俊老人已经过世,留下他的儿子孙保杰在照顾着小门野郎,孙保杰觉得这是一个帮助小门野郎寻找亲人的好机会,于是就带着小门野郎找到了代表团,结果代表团里有一个日本人正好是他的兄长,于是两兄弟相拥而泣。
小门野郎回到日本后,恢复了他原来石田东四郎的原名,为了报答孙家的大恩,他给了孙家500万日元,但被孙家婉言谢绝,之后他就又添加一百万日元建了一座小学,之后他还邀请孙家后人去日本游玩,两家人处的就像一家人一样,最后好人得到好报,成了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