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王侯将相是天生注定的吗?历史向来是给成功者展示的舞台,大家往往更关注那些能掀起风浪、扭转乾坤的英雄豪杰。
也有很多人,他们或许没有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的雄心,也没有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猛。就算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没有留下特别显眼的足迹,但他们同样有权利享受平凡的幸福。
在讲究血统的封建社会里,人们没法自己做主选择,那些想过平淡日子的人,说不定得扛起重重的压力。
那些渴望成功的人,被阶层限制住了,没法施展自己的本事,导致了许多让人叹息的憾事。
【后主刘禅乐不思蜀】
在很久很久的封建岁月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出现了好多各有特色的朝代。
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肯定得有个聪明的皇帝带头,带着一群特别厉害的人一起打拼出来的。
一个朝代落幕的号角,往往是由一个无能甚至狠毒的君主,加上一班只想着自己好处、没责任心的大臣共同吹响的。
历史上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亡国之君,他们有的奢侈无度,有的不问国事,常常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遭到后人严厉的指责。
但是说到蜀汉的皇帝刘禅,很多人都会叹气,觉得他胆小怕事,才能普通,管不好一个国家。等诸葛亮去世后,他没保住老爸刘备辛苦打下的江山,最后把国家白白送给了别人。
最让人惊讶的是,尽管刘禅是个国王,却失去了一切,但他并没有被现实打败。
他很平静地把官印交了上去,随后带着家人去了洛阳,坦然接受了安乐县公的爵位,从此便过上了喝酒享乐的日子。
悠扬的四川曲调飘荡开来,舞者们翩翩起舞,身姿婀娜,在这寂静的夜晚里,带来了一股别样的生机。刘禅投降后,司马昭为他大摆宴席,这既是欢迎的庆祝,也是对他的暗暗考察。
蜀地的老乡们,一听到家乡的消息,心里都难过,脸上也严肃起来。自己的国度没了,他们就成了流落他乡、无依无靠的浮萍。
就只有刘禅,一个人乐呵呵地听着曲子,一点都看不出他难过,尽情地在宴会上玩乐。
当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回蜀地时,他干脆利落地回答,说在这儿过得很开心,一点也不想念以前的国家了。
能轻松说出这话的人,要么是心里藏着大计谋,跟野兽似的暗中憋着劲儿,瞅准机会就出手。要么就是彻底陷在玩乐里,压根儿没了想复兴国家的念头。
刘禅的各种举动,很明显是更偏向于后面说的那种情况。
尽管司马昭已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见惯了欺骗与诡计,但他对刘禅的一举一动还是满心怀疑,试探的行动始终没有停下。
【三字表明自己想法】
刘禅投降后,主要就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一边呢,是满脸愁容、心情失落的蜀国老臣子们;另一边呢,是总是猜疑、一直没法信任自己的司马昭。
两股重压,就像两座大石头山,沉甸甸地压在刘禅身上,让他喘不过气。他其实就盼着能当个逍遥自在的小富翁,不想背负那么多的担子。
为了让大家明白他心里的意思,刘禅在他的安乐县公府大门上,刻了三个显眼的大字:“山里营地”。
这三个字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他们马上就把刻字的事情告诉了司马昭。
司马昭一听,脸上立马放松了下来,手下瞧着自家主公这样,心里直犯嘀咕,这三个字到底是啥意思呢?
司马昭只好慢慢地说:“山里的寨子,寨子在山里,反过来念也是说在山里头。刘禅这是在告诉我,他没想着再出山,重新振兴蜀国。他觉得现在这样过着,就已经挺好的了。”
刘禅表明了心意后,司马昭就依了他,让他当个有钱有闲的少爷。也不再找理由,想要害他的命了。
刘禅最后说了三个字,就让司马昭不再怀疑自己,从此他不再心惊胆战,也不用担心随时会丢掉性命,一直到死,都过着富足安定的日子。
刘禅这辈子,说幸运也幸运,说不幸也不幸。
他虽然坐上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梦寐以求的高位,但却始终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胸无大志被迫承担】
东汉快结束的时候,战乱一个接一个,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以前的皇帝和官员们,已经管不住国家,也保不住安稳了。
很多了不起的人物被时代的大风大浪推到了前台,刘备也是其中的一个。
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就算有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高手在身边帮忙,刘备还是得不停地到处闯荡。
一直在外头忙忙碌碌,家里的事情就很难顾得上。根据史书上的说法,刘备这辈子可能有四个儿子。
大儿子是在到了荆州,去找刘表的时候,认了干爹。刘禅是老二,是刘备亲生的孩子里最大的。按照古代讲究的顺序,不管刘禅想不想,他都得接过老爸的担子,管好整个国家。
刘禅好比一只孤单的小羊羔,站在空旷的野地里,被大家寄托了许多期望。
大家都盼着他能治理好国家,会挑人用对人,能分清好坏,都叮嘱他,一定得当个好君王。
刘备为了让自己的接班人更加出色,可真是下了不少功夫,他请来了像诸葛亮、尹籍这样有大学问的人当老师,还整理了好多书籍,让他们来教导孩子。
就在他们尽心尽力地教导刘禅时,忙碌之中,大家却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事儿。刘禅自己喜欢干啥呢?他是不是真的能管好国家呢?
其实刘禅并没有啥大抱负。他就像是一滩水,到了干净的地儿就清澈,到了脏的地儿就浑浊。
他能听进大臣们的建议,也不想让老百姓负担太重,就想着和朋友们天天玩乐。
也许对刘禅而言,当皇帝、决定别人的命运,还不如做个没烦恼的普通人来得快乐。
因此在蜀国不复存在后,他并不像一般人那样又悲又怒,而是不停地表现出自己没一点野心的样子。他打算这样来获取司马昭的信任,用自己中意但当时的人难以接受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结语】
在古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就连那些地位尊贵的君王,也不能挑一条自己喜欢的路走。
多亏现在社会宽容又开放,让每个人都能在社会能接受的范围内,自由地走自己想走的路,挑个让自己觉得幸福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