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晚清时期清政府倒台,曾经的皇亲贵胄一时之间全部沦为普通人。这些皇族享受惯了富贵生活,被贬为平民之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贵族为了活命,只能选择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
有一个名叫金友之的老人,他的哥哥就是溥仪。按照辈分算,慈禧是他的奶奶,但这位老人一生都很低调,而且不遗余力地发光发热……
.一、出生贵族,家道中落
金友之原名爱新觉罗人溥任,出生于1918年,是溥仪同父异母的弟弟。于摄政王府长大,幼年时生活无忧,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没过多久清王朝覆灭,溥仪来到了东北,金友之和父亲前去探望。但是当他去了之后,亲眼见到日本人对自己哥哥如何怠慢侮辱,他深感不快,于是便想着离开。
当时溥仪并不愿意让他走,打算将他们强行留下来。但是没想到金友之和父亲竟然以绝食为要挟,无奈之下,溥仪只好放他们离开。
虽然金友之出身于贵族,但是为人低调。当他从东北返回北京之后,他就打算凭自己的力量做些什么。
金友之的父亲载沣是一个很开明的人,非常支持儿子的这一决定。载沣当时曾劝过溥仪,不让他做满洲国的皇帝,但是无奈他并不听劝,所以他只好带着金友之回到北京。
为了让儿子不再涉足清政府的事务,他帮助金友之创办了“竞业小学”。
由于金友之身份特殊,所以起初有不少人都鼓动他一起复辟清王朝统治。但是金友之并不这么想,他只想好好地办这所学校,所以拒绝了这些人的请求。
小学的运转需要资金,载沣将自己手中值钱的东西全都变卖,苦苦支撑。建国之后,金友之将学校的管理权主动上交政府,但是政府觉得这所学校是他创办并经营的,所以还是任命他做校长。
就这样,金友之一直奋斗在教学岗位,直到退休。
二、一生低调,平安度日
退休之后,金友之也没有闲着,他努力地成为政协委员,希望尽自己所能为百姓做事。由于他出身爱新觉罗人氏,对于清朝的历史十分熟悉,而且手中也掌握有不少古董文物和文献资料,金友之将这些东西全部无偿捐献了出来。
尤其是他上交的文献资料对于我们了解清朝的历史具有极大的贡献。
虽然出身不凡,但是金友之生活却十分低调朴素。他日常出行几乎都是靠自己的自行车,即使单位会给他报销,他也尽量选择便宜的交通工具。
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练习书法,曾经多次前往国外办展,目的就是将他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
金友之常说,自己的家族犯了一些错误,所以一直想尽自己所能弥补。他之所以选择教育事业也是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更多的人。
虽然退休了,但是金友之并没有停下来享受生活,而是继续贡献自己的余热,这样的精神令人赞扬。
结语:
满清贵族后裔众多,但是真正能够做到金友之这样的少之又少。他们突然从高位跌落,更多的是抱怨和不甘。金友之就是意识到,自怨自艾并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能徒增烦恼。
所以他选择放下曾经身份的羁绊,安心做一个普通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正是因为这一心态,让他能够长寿,直至2015年才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