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和常遇春都是朱元璋手下的悍将,在整个明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世功勋。当然说他们两个人精通兵法,在表述上是不准确的。更准确一点说,他们两个人只是擅长军事指挥。
精通兵法和擅长军事指挥是两码事,真正的将军都是从战场上一刀一枪历练出来的,远远不是读几本兵书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那才是真正的精通兵书,然而在长平之战中却输给了白起。
这就好比有些人读了经济管理专业,却没有成为大商人,很多大商人并没有读过经济管理专业一样,各行各业的精英基本上都是在各自行业里面的天才。
就战争天才来说,霍去病和岳飞都是不喜欢读兵书的,但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一代名将。岳飞曾经说过一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的意思就是说,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良将要抓住机会击溃敌人。
兵书上的东西是死的,而战场上的情况则瞬息万变。非要拿兵书上的去套用,那肯定是要吃大亏的。类似的例子还有三国时的马谡,本来是熟读兵书,是一个做参谋的材料,偏偏被诸葛亮送上了战场,机械照搬导致大败,最终送了命。
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一定具备三方面的优势,第一就是擅长训练士兵,让士兵具备在战场上作战的能力;第二就是要有卓越的领导艺术,让自己手下的将士对自己有信心,能够不折不扣的去执行战术;第三个就是对战场上的形势变化洞若观火,善于把握时机。
第一点也许大部分军官都做得到,最后二点一定是需要相当的军事天分,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和总结,才能做到的。这种天分与生俱来,不是书本上的那些东西能够培养出来的。
将军不是读兵书读出来的,正如很多作家不是中文系毕业出来的一样。比如亮剑中的李云龙出身于草莽,天生就能看得懂军事地图,在士兵中拥有很高的威望,不识字也是一员名将。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因素,想成为一个名将一定要取得主帅的信任。只有主帅信任,才能有机会统领大军单独作战。生逢乱世,每一个主帅都经历过无数次的背叛,如果不是自己信任的大将,很难有出头之日。
徐达和常遇春之所以能够成为朱元璋手下的大将,这与两个人是朱元璋的老乡分不开的。在战争年代,残酷的战争让信任的成本变得很高。同乡是天生最容易抱团的,口音和风俗习惯都一样,天生就是最容易信任的条件。
就连朱元璋自己的亲戚也有几个叛变的,其他的外乡人很难取得朱元璋的信任。明朝建国后,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和以李善长为首的淮右派争权夺利,因为李善长是朱元璋的老乡,自然会无条件的获得信任。
曾经有人问过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曹操家族的人都能成为名将?比如曹仁,夏侯惇兄弟等。因为他们家族是当地的大姓,家里非常有钱,因此就能募来士兵。本身也是曹操的亲人,很容易获得曹操的信任,有更多带兵打仗的机会,再加上曹操的指点,很容易成为名将。
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有不少老板经常说一句话:能力大的人危害也大。对于军事将领来说也是如此,水平越高的人造反了,危害越大。因此水平高还能获得主帅的信任才是最关键的,要不然很难有出头之日。
徐达和常遇春,同样是如此,律师的机遇造就了他们,当然自身的能力也是过硬的。想成为一员名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多种因素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远远不是精通兵书就能够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