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北魏太监究竟有何能耐,竟能手刃一太子两皇帝?
迪丽瓦拉
2025-09-02 05:35:00
0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充满了动荡与不安。那会儿,皇位更替频繁,一个皇帝刚上台没多久,就被别人赶下去了。不管谁当权,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国家兴旺时,他们得承担沉重的赋税;国家衰败时,他们又得忍受战乱之苦。总之,在那个时代,普通百姓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历史上,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君主。然而,他的结局却令人惋惜,竟然因为一个太监而丧命。那么,这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拓跋焘整顿风气】

北魏政权由鲜卑族建立,其君主拓跋焘同样出身于鲜卑族。拓跋焘登基之初,面临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动荡不安的局势。他即位后,便立下宏愿,决心扫清各方割据势力,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拓跋焘亲自率军征讨,最终统一了中原和北方地区。这场军事上的胜利虽然为北魏政权带来了短暂的繁荣,但在文化融合方面,北魏却未能取得显著成效。中原的传统文化与北魏的治理方式之间始终存在隔阂,导致文化整合进程并不顺利。尽管军事成就斐然,但文化上的不成功成为北魏统治的一大短板。

在拓跋焘掌权期间,许多百姓选择遁入空门,不愿务农。面对这一现象,拓跋焘采取了严厉措施打压佛教。他规定,年满五十的僧侣必须还俗,并强制征召他们入伍服役。

几年后,这项政策已经全面执行,但仍有一些僧人选择留在寺庙里。他们既不肯回归世俗生活,也拒绝参军服役。

拓跋焘再次颁布命令,要求处决那些躲藏在寺庙中、拒绝服兵役并坚持不还俗的僧人。通过这一举措,北魏政权迅速补充了兵源,而这些被迫从军的僧人最终被编入了西部军队。

【皇帝和太子被太监玩弄于股掌间】

太武帝拓跋焘有个习惯,每次出征都亲自上阵,不假他人之手。而当他率军在外时,国内的政务就全权交给他的儿子拓跋晃来打理。这种分工明确的方式,既保证了前线的战斗力,又确保了后方的稳定。

在魏太武帝率军征战期间,皇储拓跋晃展现出卓越的执政才能。他独立主持朝政,将国家事务处理得井然有序,充分彰显了其治国理政的非凡能力。作为储君,他在父亲离京期间担起监国重任,不仅稳定了朝局,更以出色的政务管理才能赢得了朝臣的认可。这段监国经历,既考验了拓跋晃的政治智慧,也为其日后继承大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拓跋晃这个人,才能是有的,但就是对当官掌权没啥兴趣。他更喜欢经商,心思都放在做生意上了。你看他,明明可以走仕途,却偏偏对从商情有独钟。说白了,他对政治权力不感冒,反而对商业活动更上心。这人的兴趣点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样,放着好好的官不当,非要去做买卖。

一位官员忍不住劝谏道:“殿下,您继位后手握大权,财富也不在话下,何必费心去经营那些小本生意呢?”

然而,太子拓跋晃并未将这些劝告放在心上。次日,他依旧如常地投入到商业活动中,仿佛前一天的对话从未发生。

太子作为未来的皇位继承者,身份自然非同一般。宫中有个叫宗爱的太监,听说太子对经商颇有兴趣,并且已经从中获利,心里顿时感到极不舒坦。

宗爱是太武帝时期最得宠的宦官,与皇帝关系密切,时常有机会与皇帝接触。太武帝拓跋焘征战归来后,宗爱趁机向皇帝进谗言:“陛下,您刚离开不久,太子就开始经营商业。作为储君,却沉迷于经商,实在有失皇家体统。”

通常情况下,太武帝可能只会对太子进行口头警告。然而,由于接连遭遇军事失利,他的情绪异常低落。他感到太子在协助自己处理政务时显得心不在焉,缺乏应有的专注和努力。

得知宗爱告密后,太武帝一时冲动,认定太子原本品行端正,定是受身边人蛊惑,便下令将其所有亲信株连九族。

太武帝的行动过于激烈,太子拓跋晃因此受到极大惊吓。结果,拓跋晃因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压力而猝死。

拓跋晃去世后,身为父亲的拓跋焘深感悲痛,内心的自责难以平息,于是频繁饮酒以排解哀伤。

宗爱蜷缩在角落,心中充满恐惧。他明白,太武帝拓跋焘正深陷丧子之痛,暂时无暇顾及他。但宗爱知道,一旦太武帝回过神来,自己必死无疑。与其终日担惊受怕,不如主动出击,反正结局都一样。于是,他抓住太武帝醉酒的机会,果断下手,结束了太武帝的生命。那时,太武帝年仅45岁。

北魏的英明君主,最终竟然丧命于一位宦官之手。

【小太监杀红了眼,手刃新君】

拓跋焘去世后,北魏朝廷陷入混乱。皇位继承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因为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统治者。大臣们都在思考,谁最适合接任这个重要职位。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大家都在权衡利弊,希望能找到一个既能稳定政局,又能服众的合适人选。这场权力更迭不仅关系到朝廷的稳定,更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朝廷内部形成了两大阵营。一方主张拥立太子的儿子拓跋继位,认为按照传统,太子之子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另一方则推举太武帝的第三子拓跋翰,双方意见相持不下,导致新帝人选迟迟无法确定。

宗爱两面都不站队,因为他自己就是谋害太子的主谋。如果太子的儿子继承皇位,他绝对没有好下场。

拓跋翰向来对宗爱没有好感,如果让他继位,宗爱肯定得不到任何利益。相比之下,太武帝的幼子拓跋余与宗爱关系密切,因此宗爱更倾向于支持拓跋余登上皇位。

他决定采取计策,将拓跋翰及其支持的重臣诱骗至后宫,并事先安排数十名内侍埋伏。待他们到达后,内侍突然出击,将其全部诛杀。

拓跋余继位后,虽然坐上了皇位,但他对治理国家毫无热情,整天只顾着吃喝玩乐,沉迷于酒色之中。他的荒淫无度让北魏的政局迅速恶化,国家陷入混乱。太武帝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在他手中几乎被挥霍殆尽。北魏的国力因此大幅衰退,前景一片黯淡。

不久,外敌大举进犯。在南方勉强维持的刘宋政权,见北魏国力衰弱,便趁机调集军队攻打北魏。此时,北魏已元气大伤,无力应战,因此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

就在对外冲突尚未平息之际,国内动荡又紧随而至。

拓跋余察觉到局势不妙,打算除掉宗爱这个眼中钉,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当时的宗爱势力庞大,几乎垄断了朝中大权,手下遍布朝廷各个角落,连北魏政权的走向都能轻易操控。面对这样的局面,宗爱压根没把拓跋余当回事,皇帝的权威在他面前形同虚设。

宗爱得知皇帝有意对付他,心里只觉得荒谬。要是放在以前,他或许还会有所顾忌,但如今他的势力早已渗透整个朝廷,想要动他,谈何容易。连先帝那样精明的人都被他解决了,现任皇帝拓跋余又算得了什么?

宗爱集结了他的亲信,趁拓跋余前往祭祀的途中,暗下杀手,并封锁了皇帝驾崩的消息。然而,这一秘密并未完全掩盖,羽林郎刘尼得知了拓跋余的死讯。

刘尼心里对宗爱有些忌惮,但身为朝臣,他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他鼓起勇气对宗爱说:“皇上驾崩了,现在应该立刻拥立皇太孙拓跋继位,国不可一日无君,否则局势必乱!”

宗爱心里琢磨,自己亲手除掉了皇帝,接着又扶持他的儿子登基,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刘尼原以为在危急关头,宗爱会以国家利益为重,但这位宦官对权力的贪婪和自私却毫不遮掩。他完全不顾大局,只想着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把个人野心凌驾于国家安危之上。这种赤裸裸的利己主义行为,让刘尼感到极度失望和愤慨。宗爱的所作所为,彻底暴露了他作为权臣的真面目——一个只知追逐私利,毫不顾及天下苍生的自私之徒。

面对国家危局,刘尼深感责任重大,毅然决定采取行动。他率领部众返回皇宫,果断铲除了以宗爱为首的宦官势力。此举不仅消除了宫廷内部的隐患,更为国家的未来扫清了障碍。刘尼的果断决策和迅速行动,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担当精神。

年仅十二的拓跋在刘尼的扶持下登基称帝。然而,此时的北魏早已今非昔比,朝廷的势力远不及太武帝在位时的鼎盛时期。这种衰落成为了北魏无法挽回的遗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朱灵是曹魏名将,他的传记被附在张辽等人之后。曹丕登基时朱灵官至后将军,与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张郃、右将...
原创 清... 在清朝末年有一位叫做完颜童记的姑娘,她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一个女子,同样对爱情也十分的执着,在正...
原创 三...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已然是势均力敌,殊死搏斗了。其实,在汉末到三国之间,也是群雄争霸...
原创 为... 为什么匈奴抓到汉人的俘虏之后并不杀死 他们,而是优待他们,还让他们在本族娶媳妇生孩子?不得不说匈奴的...
原创 夏... 当时是奴隶社会,社会性质决定了统治阶级不用给人民好脸色,像什么爱民如子、关心群众疾苦这样的事别说没做...
原创 清... 旧的王朝覆灭,新的王朝来临,而清王朝的帷幕落下,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正式结束。 而清朝作为一...
原创 明... 古代皇帝死后,为显九五之尊,会特别为自己建造一座皇家陵墓,往往规模宏大。里面会埋葬皇帝、皇子、皇后、...
原创 祖...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生活中总有一...
原创 清... 清朝灭亡后,九大封疆大吏去了哪?他们的结局又如何? 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的一个朝代,它给我们...
原创 大... 尧舜禹作为先贤帝王,历代被人敬仰。三人虽然同为黄帝的后代,但是出身却极不相同。相较而言,尧的父亲帝喾...
原创 清... 清朝最美格格,因爱上姐夫溥仪终身未嫁,最后因吃饺子去世 她出生高贵,最后却因为无人赡养,沦落到养老...
原创 戴... 1946年3月,戴笠乘坐一架飞机,由青岛飞往南京途中于岱山失事,机毁人亡。戴笠死后,他的母亲蓝月喜尚...
“一锄头下去挖出国宝”这事在陕... 1976年年底,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大队白家生产队的队员在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了土块下的青铜器。他们保...
原创 清... 末代格格的觉醒:从紫禁城到三尺讲台的百年自省 ——爱新觉罗·韫欢的破茧人生与时代叩问 在历史的褶皱中...
原创 清... 历史从来都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也永远不会回头。随着历史不断发展,总会出现一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事情与...
原创 车... 前两年清宫剧流行,不光是女人喜欢看,就连大男人也被清宫剧迷的一塌糊涂,有一个车厂的工人小伙,看了清宫...
原创 周... 如果真的让人回忆周朝留下的故事,最出名的,当然是武王伐纣那段。 往后推,周公的故事,可能需要一定的历...
原创 江... 在历史的长河中,江姐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她那传奇的英雄事迹,被传颂千百万次...
原创 秦... 要知道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始皇帝刚刚统一六国,各地道路不通、语言差异巨大、长久的风俗习惯,再加上没有普...
原创 历... 一个噩梦,一个赌注 晋景公作为晋文公的孙子,确实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和历史地位。在中国的春秋时期,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