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地位一天不如一天。
这老大哥的地位还在,但小弟比大哥还强,谁听你的?于是就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争着抢着当中原新一任老大。
春秋战国说好听点叫诸侯并起,群雄争霸,说的直接点那就是大国吞小国。谁都想当中原新一任老大,但老大也不好当。你得有地盘,得有人口,你拳头大才能把他们压服。
但想让拳头比所有人都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凭什么你就比人家快?发育是需要时间的,那有的诸侯心急,没办法了。
只能吞食周边的小国。主打一个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把你打掉,你的就是我的了。
虽说春秋无义战,但我打你也得有个理由。毕竟诸侯之间要是真往上面多数几辈,没准都是亲戚呢。这不好下手啊。
这种环境下,楚国乐的可开心了。为啥?按照中原的说法,楚国是南蛮。蛮夷办事不需要这些礼仪什么的。毕竟当时楚伐随就是这样,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
但楚国也不太敢往北面走,当时嚣张的时候去过,让齐桓公带着一群人给打回来了。
于是楚国就明白了,在南边怎么闹人家都不管。只要不进入中原,就啥事没有。这可方便楚国了,毕竟南边的国家也不止他一个。当机立断就把同是蛮夷的越国打下来了。诸侯一看,南蛮讨伐东夷,我管他干啥。
赵灭中山也是这么个理,中山国挺强。最巅峰的时候有战车九千乘,更是长期跟中原国家交战,被视为中原的心腹大患。
当然,要想知道为啥赵国打中山的时候诸侯没干涉只需要知道一个事就行,那就是中山国是一个由白狄建立的国家。
好了,破案了,依旧是讨伐蛮夷,合理,太合理了。就赵灭中山,别说春秋战国了。
你就放在西周的时候,周天子都得跟你说一声干得漂亮,还得给你来点赏赐。
这其他诸侯一看,诶嘿,中山国挨揍了,好,往死了打。还干涉?没派兵去围殴中山国都算是赵国打的快。
至于秦灭周,咱也知道,春秋战国这段时间,周天子的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
最开始的时候至少还知道表面最终一下他。等到后来,诸侯看着周天子基本就是:你说你是老大?看看我砂锅大的拳头,来告诉我谁才是老大。啧啧啧,老大混的没有小弟好,不得不说一句惨啊。
再者说了,秦灭周都什么时候的事了,那战国进度条都拉到一多半了。这个时期完全进入了秦国的强盛期,那打别的国家都是一打二,一打三的。周天子这个时期谁还在意他了,就这么说,灭周这事,秦国不下手别的诸侯早晚也得下手。
更何况秦国紧挨着周国,那强秦派兵打一个早就衰落了的周天子,需要花太长时间吗?
那基本就是闪电战,其他诸侯就算想帮忙替周国抵御一下也来不及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周国就这么被秦国给打没了。
韩灭郑就更好解释了,战国初期的时候,韩、赵、魏三家刚刚从晋国的遗骸里爬出来。
这时候的韩国还不是我们印象中割地赔款的受欺负的小老弟。这个时期有句话叫“天下强弩尽出自于韩国”。
韩国在这个时期好歹也是能从周王室手里抢地盘的国家,实力也是第一梯队的。
再加上韩国也不跟那些莽夫一样,搞什么大规模进攻。好像不一次性打下来就会怎么样似的。韩国玩的是蚕食,靠的就是一次次的小型战争和一些政治手段,最后把郑国吞并。
韩国吞并郑国这事,正赶上其他国家刚从宗室斗争里走出来,一个两个的国内政权都不太稳当。
韩国干的还挺隐蔽,等到诸侯国看出来点苗头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各个诸侯也就懒得替已经死了的郑国报仇了。
齐国为什么遭到诸侯国围殴呢?其一是宋国的重要性,无论是地理位置、商业价值还是土地质量都称得上一等一的好。
再者,齐湣王忽悠其他国家联合攻秦,自己偷摸把宋国吃了,这么一大块肥肉,其他诸侯王能没有意见?
但是齐灭宋就不一样了,前面也说了。大家都想抢老大这个位置,就看谁手腕更硬。人家别的诸侯国基本都是对外扩张,靠战争提高自身实力,但宋国不行啊。
你看看他挨着的都是什么牛鬼蛇神,西边是魏国,北边是齐国,南边呢,也是齐国,也就东边能好点。鲁国,但鲁国后面还是齐国,这还扩什么张了。
宋国国君就想了,我这本身就是殷商遗民,再这么下午我不妥妥的被他们拿下了吗?
到时候反抗都反抗不了,不行,我得想个什么招发展发展。于是宋国就走上了一条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那个战火四处蔓延的年月里,宋国跟别的国家的画风格格不入。别的诸侯国四处征战,宋国岁月静好。你们打你们的仗,我发展我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制胜的思路下,宋国虽然版图不是很大。但国土占据的地方都是膏腴之地,不但城市高度发达,工商业也极其兴盛,更有趣的是宋国这片土地历来盛产富商大贾。
宋国这不大个国家,占据了中原腹地。甚至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成了诸侯之间商业往来的要地。堪称陆上“马六甲”。经济又发达,地理位置还优越,再加上身为商朝遗民,打你也不是没有理由,这么一大块肥肉,搁谁谁不馋?
在宋国这块肥肉的诱惑下,齐国忍不住下手了。但齐湣王也不傻,他也知道直接攻宋的话会引得诸侯围殴。
于是他来了个声东击西,戏耍了四位诸侯。
咱得知道,秦国的实力在当时已经很强了。家就跟吕布一样,从来都是一打多,甚至还能占上风。在这种情况下,齐湣王联合韩国、赵国、魏国、燕国共同攻打秦国。
就在韩、赵、魏、燕四国特别实诚的派兵与秦军对峙的时候,齐湣王这老小子耍心眼。接派兵偷家,大举兵力把宋国给灭了,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就是为了吃掉宋国。
本来吧,五国围攻秦国,秦国也不好受,毕竟秦国再强也不能一下子打这么多人。
好在有齐灭宋这个蠢事,说不上是挽救秦国于水火之中,也能算是救命之恩了。
齐灭宋这个消息传到四国盟军耳朵里的时候,韩、赵、魏、燕都炸了锅。
好啊你,我们四个在这跟秦军大战三百回合,结果你告诉我你拿我们当幌子,直接把宋国吃了。不给我们分一点,你说你这像话吗?这军心跟泼水一样,“哗”的一下就散了。
最主要的是,齐国这可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都吃过齐国的亏。夸张的一次差点把燕国给灭了,这下把人家惹急了,诸侯直接站在道德制高点发表谴责。
表示我将对你进行武力讨伐,真打算下手收拾齐国了。
秦国哪能放过这么个好机会,一是我看齐国也不顺眼,挺想揍他的。二是你们几个这么围着我,我能打过但也觉得心慌,所以我也站在道德制高点,派了个使者,去四国盟军处游说,也不说别的,就说愿意帮助四国把齐国给灭了,替你们出了这口恶气。
这下不是五国伐秦了,变成五国攻齐了。五国盟军选派乐毅为盟军司令,派遣五国军队。目的没有别的,把齐国这个老六给我弄死!
这乐毅估计也是让齐湣王给气到了,一点也不含糊,派大军攻齐,连下齐国七十二城,齐湣王哪见过这阵仗。给他吓了个半死,当时就决定跑路,一点也没犹豫。
楚国一看,嘿,这都打齐国呢?我也来凑个热闹,你以前不打我吗,今天我就报仇来了。硬生生给五国攻齐这场火又添了把柴,六个大国,这下齐国是彻底死了。齐湣王这个跑路的都让人家给抓住弄死了。
要我说啊,齐湣王打宋国真没多大毛病。顶多是离得近的诸侯国过来凑个热闹,帮宋国站站场子。毕竟这么一块大肥肉我吃不了也不能送你嘴里。
但谁知道齐湣王怎么想的,弄了个联军攻秦的阵仗,戏耍韩、赵、魏、燕四国诸侯。惹了众怒,直接让人家连骨灰都给你扬了。
等到齐国被打没了,各国的火基本也就下去了。秦国趁机开溜,回到函谷关之后把门一关,列国在秦国家门口晃悠着没啥意思,打也打不动,干脆就散了。
总之,诸国攻打各国没被围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各国的关系,时间问题,地理条件以及实力因素。但齐国就不一样了,他挨揍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挑事、实力不够、运气不好等诸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