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显庆四年,武则天和高宗皇帝一手炮制了长孙无忌谋反案,把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大臣一网打尽。武则天称皇后以后,急切要树立一种母仪天下的良好形象。
武则天要给他的父母加封。他父亲武士彟当时已经死了,这时候她追封她的父亲为周国公。他母亲杨氏还活着,封为代国夫人,后来又封为荣国夫人。武则天给他父母这个封号非常令人疑惑,父亲为周国公,母亲应该是周国夫人才对,为什么是代国夫人和荣国夫人呢?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社会是一个世族社会,就是贵族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影响力特别大。简而言之,它影响人生的两件大事儿,一个是婚,另外一个是宦。也就是说你出身于什么样的世族,你这个世族在社会中处于哪一个等级,一方面影响你当什么样的官儿,另外一方面影响你和什么样的人结婚。
先说做官这件事儿。做官是古代的一件大事,那做官怎么做呢?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僚的一个基本的制度叫“九品中正制”。就是把人物先分成九个品级,先品评你这个人物,再根据你这个人物的品级来确定你当官的品级。那品评人物的级别有什么依据呢?这个依据主体就是你的家世背景,你是出身于什么样的家族。这其实是挺不公平的。当时人就说这个世家大族的子弟就好比长在山上的小草,贫寒人家的子弟就像长在山脚下那个大松树一样,无论你怎么努力,长得怎么样的挺拔,你在海拔上也比不过山上的小草。
那再来说婚姻这个问题。当时世族只能和自己同一等级的世族结婚,就是世族内婚姻制。在当时这是一个硬性原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规范。如果说你是一个世家大族,要是娶了一个贫寒人家的女儿,或者你本身是一个世家大族的女儿,嫁了一个贫寒人家的小伙子,这都叫做失身失节,是侮辱了你这个姓氏,是人们所无法原谅的。所以说一个人出身于什么样的世族,对这个人的人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决定性的影响。
武则天的父亲家族武家就是个小姓,这样的出身呢使得她在争夺皇后的过程中,受到了元老重臣的歧视,曾经成为他上升之路的重大障碍之一。那么现在他已经是皇后了,他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家族再被人瞧不起呢?她要改变武家的姓氏地位。
首先她推动唐高宗编一本书,重新确定社会上这个世族的等级。其实到了隋唐时期呢,社会已经发生变化了。首先,这个九品中正制已经废除了,取代他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是咱们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制度,第一次确定了选取人才的标准,而不是看他出身于什么样的家族,这是一个及其了不起的变革。
那么由当前掌握政权的掌权者,再重新编修一个世族制,重新评判一下这个社会上的世族等级。于是就编修了《姓氏录》。于是武皇后家武氏就一下子提升到全国一等一的高门了,那以下的等级呢,就按照现在的官品来确定。那比如说一个人,他原来是一个普通农民,或者是一个奴隶,通过打仗立了战功了,当上了五品的将军了,他也一下子就能成为世族。那如果说你是几百年的旧门户了,如果现在恰恰子弟不争气,没有能在朝廷做官,你也就是被剔除世族的行列。
《姓氏录》受到了旧世族的反对,但受到广大的寒门的支持。因为现在只要他们个人通过努力奋斗当了一官半职,当了一个高官的话,他们的家族就也能进入氏族的行列。这一下就扩大了整个社会的统治基础,这是一个历史的伟大进步。
从武则天个人这个角度来讲,那武则天也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了。她的娘家,武氏一下子成了全国第一等的门户,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武则天还不满意,再接再厉,接着给她的父母来加封。他父亲武士彟已经死了,她给父亲追封为周国公。母亲杨氏还活着,封为代国夫人,后来呢又封为荣国夫人。这个荣国夫人是正一品。正一品是什么概念?当时最高品级的那些王公大臣的母亲或者妻子,最高只能封到从一品。所以杨夫人的地位就仅次于武则天了。在全国的女性之中,她是第二号人物。第一号就是武则天。
武则天给父母这个封号非常不同。父亲封为周国公,母亲封为荣国夫人,这不匹配啊。按照当时的惯例,一个诰命夫人,你的封号应该和你的丈夫保持一致。所以说按照惯例,她的母亲应该分为周国夫人才对,那怎么封为荣国夫人了呢?这就是武则天在提高自己家族地位的同时,也要抬高自身声望,他是故意这样做的,这就是给天下人看啊。我母亲之所以得到这么一个体面的封号,不是因为她嫁了一个多好的丈夫,而是因为她生了我这么一个杰出的天才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