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被大家熟知,是因为它出现在了小学的课本里,课文中的司马光被人称作聪明机智,在大家的印象中,司马光这么机智的一个人就跟让梨的孔融、称象的曹冲一样,都是神童,长大了一定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事实真是如此吗?
很多了解历史的人都说砸缸是司马光做过的最正确的一件事了,至于司马光长大后虽然也当了大官,但是做的事就只能是呵呵了。
难道是司马光变“坏”了吗?难道他是一个奸臣吗?当然不是,相反他还是一个忠臣,而之所以说他当官后没做过什么正事,是因为他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反对王安石身上,而使宋朝步入了万劫不复。
司马光小时候确实很有魄力,砸缸只是其中一件事,还有一件事就是斩巨蟒。当时他和父亲正在前往四川利州(今广元)的路上,突然窜出一条巨蟒,司马光竟然毫不畏惧,手持利剑刺巨蟒的尾巴,巨蟒翻身落下栈道。那时,司马光才13岁。
可以肯定的是:司马光是一个果敢有急智的人。要怪,只能怪他读的“圣贤书”。
小编也不少想说“圣贤书”有什么不好,相反,“圣贤书”为广大寒门学子打开了仕途的大门,使穷苦人家的孩子也可以光宗耀祖。
但是它带有明显的封建道统观念,只要看进去了,就会让人不自觉地遵守它里面的所谓天道,也就是秩序,而这个秩序,就是维持封建统治的一个基本法则,要进入这个社会,你就得遵守这些法则,而学习这些法则的最好方法,就是读“圣贤书”。
这样一来,人们的思想遭到了禁锢,就很难接受新鲜的事物,比如王安石的变法。
王安石的新法,本是一剂挽救大厦将倾的大宋的良药,但越是新鲜的东西越是容易遭到守旧派的反对,比如司马光,比如苏轼。
王安石的新法就是毁在了司马光的手中。没人否定司马光在文学和史学上取得的成就,也没人否定司马光在治理地方上赢得的良好口碑,甚至,他的人品也是万众学习的楷模。但是他却被“圣贤书”禁锢了思维,听到新法中‘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种“大逆不道”的三不足言论自然而然的提出了“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废”这样的反对言论。
而王安石不一样,虽然王安石也读圣贤书,但他却能跳出规则之外,从上帝视角来看清这个社会,所以他能找到方法修复这个世界。司马光却认为王安石修改的力度太大,导致这个游戏脚本没法玩儿了,所以他阻止了王安石。实际上这也是他认为的没法玩儿了,其实只是有些占起手的人因为失去了特权而故意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