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并不像现代拥有防火防水的保险箱,古人若是有值钱的东西会想办法将其隐藏起来。由于世事变化无常,有些长辈很多时候可能没有来得及告诉自己的子孙后代哪里藏了东西,就已经与世长辞,而等到后人发现时,哪怕是祖传之物东西也早已不属于他们了。
比如祖传的老宅吴家大院归公之后,在里面发现了祖传的千万文物,但是后代索要就被拒绝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安吴堡吴家大院
吴家大院
2018年大火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吴聘惊艳了太多人,也成为了许多人的意难平。许多人对发生在吴家的故事无限感概,也被剧中的中式大院古宅所惊艳,而剧中所拍摄的吴家大院,在现实中还真有,它就是位于陕西泾阳的安吴堡吴家大院。
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又因为绝大部分是木制结构,难以完全保存,到了现代,大部分的古建筑都成为了国家所有,被列为重点保护单位。吴家大院这座保存完整的大宅子就是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之一。
吴家大院之所以又被叫做“安吴堡”有两个说法,其一是在元朝的时候,这里有一座吉祥宫,当时被叫做“庵吴堡”,后人为了方便省事,就用了“安”代替了“庵”;其二是吴家祖上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宁而起的。
嵯峨山南麓唐崇陵
古代的荆山,如今名为嵯峨山,也位于此处。荆山从古至今都是一块风水宝地,唐德宗李适的御用风水师曾踏遍长安周边,只为寻得一处风水宝地。直到来到嵯峨山,这位御用风水大师才发出无限感慨。
根据传言,当时这位大师还留下一句:“铁莲九瓣花,谁得谁发家;金银积如山,天天往家拉”。
风水好的地方人杰地灵,说来也奇怪,自从吴家从江苏迁过来安吴堡之后,后辈子孙世世代代财运非凡,经过几代的积累之后就成为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富裕大户。到了近代更是被作为秦商的代表之一,吴家的生意衣食住行都有涉猎,非常广泛。子孙的繁盛也让吴家大院愈发的恢弘,后来因为甲肿油五房,因此吴家也在分家后被分成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大院子。
吴家大院戏台
作为有名的富商,吴家人崇尚“富而不淫,贵而不移”,不会做不忠不义之事,整个家风慷慨而正义,素来美誉俱佳,被人们称赞“大秦义商”。
人才辈出
清朝末期,八国联军打进京城之时,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一路西逃至西安。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当时的吴家得知情况后,毫不犹豫就捐赠了50万两,一下子就解决了皇室燃眉之急。因为这一义举,慈禧太后无比欣赏,她不仅直接将吴家东院的寡妇周氏认作义女,更是封了这位义女做了一品诰命夫人!这件事情让吴家的地位变得更加稳固,名声更甚。这也是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周滢的原型。
吴家大院后花园
这件事情也反映了吴家的爱国之心,在国家受到危难之际,吴家的人会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
一个家族的旺盛需要好几代人的积累与维护,而对于人才的培养,吴家也丝毫不吝啬。吴家的后代中也出了许多的名人,比如民国时候的“哈佛三杰”之一,来自吴家西院的国学大师吴宓,他创办了清华大学国学院,才华横溢。
吴家传到吴怀先时,辉煌已经不复往昔。尽管如此,只要国家需要,吴怀先就义不容辞。抗战时期,吴怀先先生积极帮助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甚至在1936年尽数捐出家产支持抗日。
一年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培养青年干部,打算最大化的发展抗日力量,因此在泾阳县云阳镇筹建了一个青训班。为了支持抗日,吴家将吴家大院借给了当时的青训班用作教学的地点,一借就是三年,直到三年之后,青训班才完全撤离吴家大院。
吴家大院(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吴家大院并没有归属于吴家后人。在这之后作为了蒋路乡公社卫生院使用,之后设置成为了青训班旧址。直到1980年的九月,吴家大院又成为了泾阳县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4月成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后此后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
1993年2月泾阳县文物局为吴家大院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表明,吴家大院此后归人民政府所有。然而吴家后人对老宅的归属一直持不同意见。
在1980年,吴家后人曾经反映过老宅归属问题,可是由于当时吴家大院已经被成为了青训班革命旧址,再加上由于战乱年代事态复杂,关系复杂,当地政府做不了这个主,最后只能上报到了陕西省里。
四年以后,陕西省政府办公厅与陕西省文化文物厅以及当时的陕西省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商议之后,决定给予吴怀先先生的儿媳刘永沛2万元人民币的补助。至此,吴家大院的归属权事情暂时平息下来,直到2016年以前,吴家后人都没有再提任何要求。
当时,所有人都默认关于吴家大院,已经双方商议一致。
突现文物
2万元,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说是一笔巨额的财富了。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可在2016年,吴家以吴国贤、吴国华为首的七名吴家后人,却突然将泾阳县文物旅游局以及泾阳县博物馆告上法法庭。其中,作为原告的吴国华则倍受人瞩目,原因就是她是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剧本第一稿作者,同时她也是被慈禧太后认作义女的寡妇周氏的第四代重孙女。
吴家后人状告相关单位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一批价值上千万的字画。
原来在政府单位给予吴家后人那笔两万元生活困难补助后的1998年,由于吴家大院年代久远,有许多地方需要修缮,政府在修缮时却意外发现了许多件文物,包含碑帖、字、画等,一共42件,总计价值上千万元。
上千万元即便是放在如今,都是一笔巨额财富。
虽然当时发现了这一批文物,但是政府部门一直没有告知过吴家后人。因此几年之后,吴家后人参观博物馆时,意外发现了这批文物。吴家后人认为,这些东西是吴家先人在自家祖宅中隐藏的物品,政府发现这批文物的时候应当告知吴家后人,而且作为先祖隐藏的文物,那么这些文物的继承权应该由吴家后人继承,而不是博物馆继承。于是,双方屡次协商未果。最后感到不公平的吴家后人将相关单位状告至法庭。
对于这一批文物的归属权博物馆的态度一直都很坚决,绝对不会归还。博物馆给出的理由就是吴家大院在解放前至今就已经归属为国家所有,况且当时政府也给予了吴家后人2万元的补助。吴家大院的归属权在当时已经得到解决,因此吴家大院的所有文物归属权都应属于政府所有。
慈禧作品
虽然后面开庭了,但是在一审时吴家后人败诉了。尽管如此,吴家后人也没有彻底放弃这一批文物的继承权。
结语
战争年代,许多富商都有过壮义之举,捐款捐物,倾尽家财的更是不在少数,有的甚至会将自己家的祖宅拿出来用于抗战。
那个年代形式复杂,能够平安活着就以不易,不管文物归属事情最终如何,先辈们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后辈无限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