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的一起车祸结束了中国历史上1600年的丞相制度
迪丽瓦拉
2025-09-04 11:34:48
0

公元1379年,大明王朝的都城南京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马车因为速度太快,导致车上乘客不幸坠亡。本来这是一起很普通的交通事故,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就行了,但是死亡的这名乘客不是一般人,他是南京城里最有权势的官二代,当朝丞相胡惟庸的儿子。

胡惟庸知道自己儿子乘车坠亡的消息后极为震怒,没有按照正常的司法流程将肇事车夫交给有司定罪,而是私自将车夫处死泄愤。按说南京城每年都要发生几起类似的意外事故,权倾朝野的当朝丞相私下杀一个人,这在封建社会里也不是什么大事,总是有办法隐瞒过去的。但是他的运气不好,当时的皇帝是朱元璋,他的皇家密探锦衣卫无处不在,这位身在皇城里的皇帝对每一位大臣的情况是了如指掌,随时都会有人向他汇报。

胡惟庸,安徽定远人。随朱元璋起兵,一直深受信任。明朝建立后,得李善长推荐,被朱元璋任命为右丞相,后来又进升为左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胡惟庸擅自处死车夫的事情很快就被朱元璋知道了,于是就召胡惟庸进宫解释。胡惟庸在去皇宫的路上,想了各种各样推卸责任的理由,但没想到朱元璋在听完胡惟庸的解释后,只说了四个字:杀人偿命。

胡惟庸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自己堂堂一个丞相居然要为一名车夫偿命,这在他看来处罚有些重,在当时社会不只是他,其他人恐怕也不能理解。虽然在封建社会也有所谓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大多时候那只是安慰普通人的一种空话,有几个人能做到呢?然而不理解归不理解,皇帝都这么说了,你也改变不了。于是胡惟庸就讨价还价,请求破财免灾,用钱财来补偿车夫的家人,结果朱元璋态度很坚决,不同意。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朱元璋对于这位开国功臣,大明王朝的二把手真的就是因为他擅杀百姓而要秉公执法吗?当然不是,只能说这起交通肇事案只是一个导火索,朱元璋想收拾胡惟庸已经很久了。为什么呢?

实际上胡惟庸被诛杀的理由并不是以谋杀罪,而是以谋反罪被诛九族的。但是谋反罪的证据视乎又不是那么充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权力之争,而且争权的对象是自己的老板,当朝的皇帝。

自秦始皇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王朝,并设立丞相一职以来,君主的君权与丞相的相权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就没停止过。

不管是三公九卿制还是三省六部制,丞相的权力都很大,而且这些都属于丞相自己的领导班子,所有的国家诏令都要通过丞相的班底呈送皇帝或向下颁布。所以无形中追求绝对集权的皇帝和丞相之间就产生了隔阂和矛盾。这种矛盾的调和是需要双方共同的配合和相互的默契,否则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元朝统治的近百年,由余种种原因,加上制度的不完善,登基的皇帝大多数都政治智慧和胆识不足。元朝的皇帝权力很弱,而丞相都很强势,甚至很跋扈。整个丞相制度给朱元璋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统率百官,处理政务。相权之大已经达到与皇帝相抗衡的地步,朱元璋感到自己的皇权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采取多种手段来限制丞相的权力。比如大小政事皆有皇太子处理,然后报给自己;设立通政司,规定凡内外大臣奏章,必须由通政司转达皇帝,皇帝批示后再由通政司抄给有关部门和官员;老百姓的申诉也由通政司直接送达皇帝;取消了丞相指挥六部的权力,六部直接向皇帝汇报。

以上措施也可以说明,明初的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废除丞相加强皇权也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胡惟庸谋反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明初时丞相一职存在了十二年直到胡惟庸被诛。总共有七人担任过丞相职位,在胡惟庸以前,做过左右丞相的有李善长、徐达和汪广洋。李善长小心谨慎,徐达常领兵在外,汪广洋唯唯诺诺,不大敢管事。而胡惟庸为相时长达六年之久,权力最重。

《明史·奸臣传》记载,胡惟庸任相期间:”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胡惟庸为人专横跋扈,狡猾奸诈,颇为同僚所憎恨。如徐达就“深疾其奸邪“;刘基也认为胡惟庸”奸态不可用“,朱元璋也知道胡惟庸人品不好。但让朱元璋最为痛恨的就是胡惟庸大权独揽,收买人心,排除异己,和获罪被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亭、平凉侯费聚来往密切,军事贵族和朝廷的政治首脑结合在一起,这就很严重了。

所以朱元璋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一心腹大患,胡惟庸处理儿子交通肇事案的不当行为,刚好给了朱元璋一个很好的借口,加上此时正好有人举报胡惟庸密谋造反,于是朱元璋就以谋反罪将胡惟庸诛杀并诛九族。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就废除了中书省不设丞相之职,至此存在了1600年的丞相制度就此被废除,胡惟庸也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权的丞相,而且是被诛九族的丞相。

参考资料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王建华:《胡惟庸党案与明初的皇权相权之争》,《河北学刊》1996年02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光... 从古至今,高官厚禄一直都是人人追寻的目标,为此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不择手段的,在古代,皇帝就是...
原创 如... 提起信陵君,大家应该有印象,我们曾在中学课文中学到过一篇古文,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是名列“战国四君...
原创 梦... 这几天,由刘亦菲与陈晓主演的电视剧《梦华录》终于透露出了一个关键的历史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年代线...
原创 原... #头条创作挑战赛# 李国桢是明朝末期的一个勋臣,第十一代也就是最后一代襄城伯,出生在丰城,于崇祯三年...
澳洲华人眼中的抗战英雄刘光福 图为首次披露的刘光福先生青年时代留影(澳洲雷灿仪先生翻拍捐赠) 今年4月30日,广东中山籍华侨、澳大...
原创 他...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败后,开始了艰苦的战略转移,长征的序幕由此拉开。长...
原创 二... 苏德大战是德国在二战之中的转折点,德国元气大伤,从战略进攻到战略防守。知道了结果的我们当然会开马后炮...
原创 朱... 党的一大13位代表中谁的年龄最大?有人说是董必武,不对,董必武生于1885年,1921年一大召开时3...
原创 北... 北宋仁宗年间,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座被岁月遗忘的古墓因村民修渠而重见天日。 墓中一具骸骨,...
原创 原... 《王事情脑补封神史》第198期:北帝 文/王事情 封神榜上有一个霸气侧漏的神名:中天北极紫薇大帝。为...
汉高祖刘邦:从平民到帝王的传奇...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他从一个普通的平...
原创 断... 一、千年土地买卖史:刻在基因里的财富本能 公元前9世纪的黄河流域,魏维用80枚玉片换来十亩良田时,大...
原创 宋... 公元979年初,宋太宗御驾亲征北上,一路十分顺利,开始的时候连连胜利。面对这巨大的胜利,宋太宗心花怒...
原创 最... 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谢列平与苏斯洛夫等高层领导联合策划,发动了一场政变,成功地将苏联...
原创 光... 清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之中的最后一个朝代,它和之前的封建王朝有很多的共同点,在那些共同点之中最为明显的是...
解密朱元璋痛斩开国功臣的深层原... 朱元璋与功臣的血色博弈:兔死狗烹还是职场大逃杀? 一、大众认知:朱元璋的“兔死狗烹”逻辑 说起明朝初...
千古第一牛人鬼谷子:他究竟是神... 曾有人说:“没有鬼谷子,就没有纵横捭阖,就没有群雄逐鹿。”令人咋舌的是,这位被称为“千古第一奇人”的...
原创 毛... 毛主席一生热爱读书,尤其钟情于《三国》这部经典之作。对于其中的刘备,伟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刘备...
原创 美... 我国的建筑主要分为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每一个风格都包含了当地浓郁的文化色彩。在国人的...
原创 一... 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是充满着故事的。从他幼年时期开始,一直到1912年清王朝的覆灭,溥仪一直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