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9年初,宋太宗御驾亲征北上,一路十分顺利,开始的时候连连胜利。面对这巨大的胜利,宋太宗心花怒放,难以自持,他不顾兵疲败缺的现状,主张乘胜伐辽,收回被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
宋朝大将潘美反对此议,他对宋太宗恳切地说:"我军大胜此刻也不能志得意满,轻敌冒进,眼下尚需稳定形势,巩固胜果,士卒也需休整。"
没等宋太宗说话,总侍卫崔翰却大声说:“此乃天赐良机,岂可轻易放弃呢?陛下进兵甚合民意,必群起响应。我军又是得胜之师,当无坚不摧伐辽,必有胜算。”宋太宗本来求胜心切,又听催韩这样讲,便不再犹豫了,宋军遂大举北进。快到高粱河时,遭到辽军的伏击,损失惨重,宋太宗也不知去向。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也随宋太宗亲征。他手下的将领猜测宋太宗不是被杀就是被俘,于是私下商议立赵德昭为帝。众将讨论过后齐聚赵德昭的帐中,为首者当面劝赵德昭说:“皇上失踪,想必已经蒙难,如今军心不稳,大敌当前,大王如不当机立断,继承大统,恐怕变乱不止,恭请大王迅速登上帝位,号召天下。”
赵德昭面对众将拥立,一时心动,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没有清言可否。
赵德昭岁口里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是千回百转,他深思这件事关系太大,但不可贪求帝位而犯下致命之祸,他又想起太宗失踪,终究不能肯定他以蒙难,如果自己亲率继位,若太宗没死,自己不能放过他的如此自己连性命都将不保。
赵德昭越想越怕,他先前的窃喜之情一扫而光,他决定以静制动,慎重行事,于是,他故意作出生气的样子说:“皇上生死未明,大敌当前,你们不是报国杀敌,全这胡言乱语,动摇军心,这是忠诚所为吗?我是皇上的臣子,誓死效忠皇上,岂能干下大逆不道之事,你们真是混了头了!”
众将本想赵德昭定然接受,自己也可有拥立之功,飞黄腾达,相反,赵德昭却出言训斥,他们都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应对,他们自称有罪,但心中怅然若失,面有不快之色。
赵德昭虽然训斥,但为了安抚众将,令他们不疏远自己,他又低声说:“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可荣辱之事岂能盲动?再说,赵氏江山,谁做皇帝都是一样的?我岂能趁皇上危难之时行私?倘若皇上真的遭遇不测,为了大宋江山,我还是不会令各位失望的。”众将气消,皆服其义。第二天早上,宋太宗被杨业父子救回,安然无恙,众将又深服赵德昭的招慎重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