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历史上许多王朝更替的艰难,它最早出现在《资治通鉴·唐纪》一书中。唐太宗曾向侍臣提问:“创业与守成,哪个更难?”魏徵答道:“自古帝王,无不经历艰难才能创建,往往因为安逸而失去基业,守成之难尤为显著。”唐太宗随后感慨:“······常常害怕骄奢因富贵而滋生,祸乱常常由于忽视而爆发,因此我深知守成之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现在应该小心谨慎守护我们的成就。”这段话展示了“守成”的艰难与挑战,强调了统治者在确保国家稳固方面的责任。
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不仅仅依赖于统治者的政策和战略规划,还涉及“防守”的建设与完善。历史上,每一代帝王都极为重视防守问题,尤其是边疆的安全。我们都知道,战争常常从国家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边疆地区开始爆发。而在古代,由于交通和信息流通不如今天,边疆一旦发生战争,立即支援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边疆镇守”和“戍边战士”成为了国家安全的关键。
即使在今天,镇守边疆的士兵依然面临诸多困苦。首先,边疆地区人烟稀少,气候也常常严酷,不适宜大量人口的长期居住和生存。再者,古代青年男女一般很早就进入婚配状态,一旦被征召至边疆服役,便意味着长期与家人分离。比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便源自丈夫被抓壮丁后长时间无法归家的悲痛。
更为令人心酸的是,许多被派往边疆的战士,往往从年轻一直服役到中老年,可能永远无法回家。也有不少战士最终死于战场,或在边疆营地老死,路途遥远,家书难以传达,音信全无。由于边疆常年处于战事与防守的压力下,许多士兵宁愿选择其他工作,但也不得不遵从皇命去往这些偏远地区。对于有家室的士兵来说,除了要忍受严酷的气候和对家人的思念,生理上的需求也未必能够得到妥善解决,这对军心的稳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年轻士兵的情感与生理需求,往往成为影响士气的一个因素。
为了确保边疆的稳定,每一位戍边战士的辛劳都至关重要,因此,历代统治者针对戍边士兵的困境,制定了几项相关政策,力图缓解士兵们的痛苦和压力。
1. 允许妻妾从军
在古代,许多戍边士兵长期远离家乡,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朝廷曾允许一部分士兵的妻妾随军,以便他们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找到些许慰藉。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级将领和中层士兵,朝廷允许他们将妻妾带到边疆,这为士兵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也让他们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感受到家的温暖。然而,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问题。由于军队中人情味的增加,士兵们的纪律性和凝聚力反而有所削弱,宋朝时期的这一做法就导致了军队的士气逐渐涣散。因此,这一政策并未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2. 为士兵广招军妓
对于士兵们生理上的需求,历代帝王都曾采取过措施。最为著名的做法是“营妓制”,即将寡妇充当军妓,以供士兵解决生理需求。这一政策最早由越王勾践提出,并在后世的许多朝代延续。由于当时愿意成为军妓的女性非常少,且这一职业没有尊严,军妓逐渐变成了强制性行为。特别是当官员犯了大错时,他们的妻女便会被罚配边疆,成为军妓。
3. 赏赐战俘
战争中的战俘常常成为士兵们的“奖品”。当一方获胜时,他们会将敌方的女性战俘分配给自己的士兵。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对士兵的“安慰”,但其实却极其残忍,尤其是对于战俘女子而言。这些女性可能被强迫做军妓,或者被当作奴隶,承受极大的痛苦。很多时候,这些女子甚至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屈服于这种非人待遇。
这些措施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极端低下。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她们往往沦为男性欲望的工具。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生活在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中,回顾历史时不禁感叹“世道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