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关于文成公主的三个谜团,最后一个直接预示了唐朝的国运
迪丽瓦拉
2025-09-03 18:04:48
0

文成公主是“宗女”吗?

宗女指的是和皇帝同宗人员的女儿。在和亲这件事上,有些时候皇帝看不起求亲的外邦部落,或者舍不得自己的女儿,这时候,往往会紧急册封一位同宗室王侯的女儿,让她从“郡主”变“公主”,以公主的身份嫁出去。

一时没有合适的郡主,连郡主都舍不得的时候,那就封一位大臣之女为公主嫁出去。甚至找一位宫女,比如王昭君,本身不过是宫里的一个宫女而已。

对于文成公主的身份,《新唐书·吐蕃上》记:“(贞观)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

《唐会要·卷六》也记载:“文成,宗室女。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五日封。降于吐蕃赞普弄赞。”

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五封的公主,同年“丁丑”,也就是农历正月到二月之间就嫁出去了。随封随嫁,恐怕真是位“宗女”。

文成公主的影视剧形象

然而细究文献上对唐朝和亲公主的专门记载,就是前文的《唐会要·卷六》就有意思了。

各位公主是皇帝嫡女,或者大臣之女的都有明确记述,那些言称“宗室女”的,即使没有明确记述,也可以轻松查证到这些公主的出身何宗,独独两位是没有的:弘化公主和文成公主。

弘化公主没有详细记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唐太宗在这里撒了一个谎。

《旧唐书》在记述淮阳王李道玄的时候说到:“……送弘化公主还蕃,坐泄主非太宗女,夺爵国除,后卒于郓州刺史。”

这位李道玄送弘化公主回番邦的时候,泄露了这位公主并非皇帝所称的亲女儿这一秘密,结果被取消了王位。这个小小的细节也许就这么半真半假地被放过了。即使在今天的有些百科上,还言之凿凿地称弘化公主为太宗李世民之女。

所以弘化公主的模糊记载情有可原,但是当时就颇有美名且名扬后世的文成公主,“凑巧”没有自己身世的确切记录?

况且这样算来,文成公主其实是首位出嫁番邦的“宗女”,当时唐和吐蕃两边也隆重地举办了送亲和迎亲活动,松赞干布甚至为了她修建了布达拉宫。说是身份不明,估计松赞干布本人也不答应。

可以推测,婚嫁当时,对于文成公主的身世,唐朝那边应该是有一个确实的交代的,基本上就说是某个“宗女”,也许还身位很高,以示唐对吐蕃的重视。但这件大事后面就消失在漫漫烟海中了?

会不会是像“弘化公主”一样的故技重施?一切仍然是一个谜团。

文成公主为什么叫“文成”公主?

《唐会要》记载,唐朝的公主命名有两种方式,以所嫁国和地区来命名,比如燕郡公主,交河公主;第二种就是以美名称,文成公主就是如此。

说到文成,很多人会补上武德,文成武德今天是个常见的四字短语。其实最早“文成”“武德”是并举的古代歌舞乐器表演的名称,据说来自于歌颂周朝周文王、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的功绩。

八佾舞于中庭

后来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文武双全,在这两方面都有成就,比如说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

从记载上来看,“文成”可见于《旧唐书·音乐志二》:“文宗庙乐请奏《文成》之舞……”可见“文成”二字在唐朝当时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

即使不依靠这些解释,顾名思义我们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用非暴力的手段来实现安定国家边境的使命。这或许就是太宗皇帝当时最迫切的期望吧。

在道教兴盛的时候,文成公主为什么将佛教带入吐蕃宣扬?

唐高祖时期,为争夺天下,多次假言得太上老君帮助立国,散播和应和社会上流传的李氏子孙将得天下的谣言。

到了太宗,为了否定自身的外族拓跋氏血缘,确立继承天下正统的合法性,更是自称是道教教主太上老君李耳的后代。自己是得天命治国。

道教第一次从民间来到上层,得到极大发展兴盛,甚至力压儒教和佛教取得国教的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文成公主信仰佛教,并把它带入吐蕃,直接开启了藏传佛教。

佛教传播到日本

首先是唐朝两位皇帝传扬道教的一个致命失策。他们虽然崇奉道教,但并未在全国大力推行道教。据开元十七年(公元729)统计,当时,在籍的道士女冠仅一千七百余人。他除封泰山、祀后土外,也未搞其他大规模的宗教活动。

结果就是道教成了一种精英化宗教,在那时候要当个受册道士就像要进入上层社会一样,十分困难。

相反,佛教自从汉代传入,经过魏晋南北朝乱世时的大肆传教,吸收信众,不但得到统治阶层的青睐,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到了初唐放松宗教管束,渐渐形成了儒教、道教和佛教三教抗衡的局面,以致要压过其他两派。

所以作为一个身份不明的“宗女”,文成公主更加愿意相信普世平等的“草根”宗教——佛教,笃信佛教而选择在吐蕃传扬佛教,标志着佛教未来的兴盛和道教的衰落。

后来历史也确实如此,武则天借着道教衰落下李氏王朝统治的羸弱,借着代表下层商贾农民利益和诉求的佛教力量兴起,建立武周,大肆传扬佛教,编造传说宣扬新朝的合法和正统性。

道教随着唐朝李姓的衰亡而最终没落了,继而代之的佛教,则将在宋元明清的后世继续发扬光大,确立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历史变幻里形成一股重要的宗教和经济势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里人才辈出,无数著名的文人武将名留千古,被后人世代传颂;...
原创 唐... 大家都知道,唐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特别伟大的唐朝,当时可谓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特别是在唐玄宗李隆...
朱元璋与道士的智谋对决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其非凡的领导才能和铁腕手段,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人知的皇帝...
原创 清... 清朝官员官帽后以孔雀翎装饰,称为“花翎”。花翎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
原创 原... 【历史】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穷者,更多不幸也”,也就是穷苦的人,所拥有和经历的苦难,那是更多的。这句...
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传奇人生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帝王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着各自的光芒。然而,若要谈及从平民到皇帝的传奇...
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的强国之路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这个时期,各诸...
原创 原... 提到苏联的话就不得不说下斯大林这个人了,他在当时可以说是整个苏联的精神领袖,甚至一度达到了被神化的高...
原创 原... 为何华人在非洲娶了当地的女人,回国却不带自己的妻儿?别不明白 中国是四大里是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
这群年轻人,给文物当医生(文化... 人生病了要看病,文物若是“受伤”或“生病”,应该如何处理?文物修复师们的工作就是治疗文物病害,为残损...
原创 天... 在金庸老爷子写的武侠江湖里,郭靖绝对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为人正直憨厚,对国家忠诚,打起架来更是勇猛,...
原创 明... 在紫禁城奉先殿的青铜香炉前,明朝十六位皇帝共同浇筑了276年大明帝国基业。 当我们拨开"洪武之治"和...
原创 原... 文/晚风暮雨 宋孝宗是南宋第二位皇帝,一生事养父宋高宗极孝,故得到“孝宗”的庙号,尴尬的是,这位南宋...
涿鹿之战:一场奠定华夏根基的惊... 在华夏文明那波澜壮阔、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涿鹿之战宛如一座巍峨耸立且光芒万丈的灯塔。它穿透了远古时...
原创 朱... 01 朱棣执意迁都北京,反对无效 今天继续讲永乐大帝朱棣,之前分享了很多朱棣为了强化、巩固自己统治的...
南朝齐废帝萧宝卷:后宫市场的“...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南朝齐废帝萧宝卷绝对是个“特别”的存在。作为一个名义上的皇帝,他的治理方式与众不...
原创 埃... 15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帝国在其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的率领下四面扩张,不仅向西征服巴尔干地区,挺...
原创 李...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原创 原...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作为人类世界的灾难来说,有自然的灾难,也有人为的灾难,而且每一次灾难都给世界...
霸气外漏的亡国之君——项羽 项羽,这位历史上被称为“破坏王”的传奇人物,确实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你的描述生动有趣,让我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