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27
她不仅是好莱坞首位华人女主角,且比李小龙更早成名。然而,国内却一片嘲讽声,甚至当时的报纸称她为“华人之耻”。可正是这样一位声名狼藉的女性,她的形象却被铭刻在了美元上。深入了解黄柳霜的一生,你才能真正体会她的伟大与不甘。
黄柳霜出生在美国一个移民家庭。虽然他们脱离了中国的旧社会,但家里仍保留着传统的封建思想。她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而父亲对于她的演艺事业毫无支持。由于家庭经济情况普通,父母无法承担那么多孩子的学费,排行老二的黄柳霜,作为女孩,自然成了首当其冲被放弃的人选。
然而,命运并没有彻底抛弃她。正值美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之际,黄柳霜常常看到剧组在唐人街拍摄各种题材的电影,这也悄然在她心中种下了当演员的梦想。为了帮补家用,同时也为了追求演艺梦想,黄柳霜在十几岁时不顾父亲的反对,开始从小配角做起,进入了演艺圈。
作为华裔女孩,她在学校和职场上也曾遭遇不公对待,但她没想到,跟演艺圈的比起来,那些困难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为了能够继续追求演员梦想,她只能接下别人不愿意演的小角色。直到电影《人生》中,她饰演鸦片馆老板的妻子,凭借出色的演技获得了认可,也证明了她并非只能演乖巧可怜的角色。
不过,黄柳霜的成名之路并非全是光辉。她的成名角色,虽然让她大放异彩,但也被西方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所束缚,充满了贬低的意味。但在当时的黄柳霜看来,机会难得,既然要当演员,她便没有犹豫,接受了这个角色。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庭需要她的支持,黄柳霜的每个决定都充满着责任感,无法有丝毫任性。
在那个时代,演戏在家人眼中是“下九流”的行业,即便黄柳霜为家庭付出了不少,帮助弟妹们进入名校改变了命运,但她依旧未获得家人的认可。尤其是她的两位优秀弟弟,一位成为了美国大学教授,另一位在航空领域做研究,改变了原本贫困的命运。但他们却从未提起对姐姐的感激之情,甚至不愿承认她的贡献。
而对于刚刚出道的黄柳霜来说,二十岁时的美国电影圈由白人主导,她并没有太多选择,华人女性被限制在只能演舞女、女奴等角色的框架里。尽管亲人并不理解她,但黄柳霜从未抱怨过。毕竟,她一生未婚,所有的财富都留给了她的弟妹们。
外界看,黄柳霜年纪轻轻,事业已经蒸蒸日上,但她十几岁时的决定,早已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23岁时,她接到了电影《大地》的邀约,这部讲述中国农民的影片让她感到特别亲切。虽然她从未回过中国,但她血脉相连,对这部作品充满了情感。于是,她渴望争取到女主角的角色,却被导演安排为小妾莲花的角色。最终,她拒绝了这个角色,坚决表示自己不愿意为受歧视的形象妥协。
1936年,黄柳霜有机会回到中国寻根问祖。这一年,她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也爱上了旗袍。即便后来回到美国,她依然常穿旗袍,满怀兴致地向媒体介绍中国文化。然而,正当她对中国如此亲近时,却遭到国内上层阶级和民间的批判,因为她在电影中多次饰演负面角色,受到了“辱华”的指责。在当时的中国,这种形象被认为是丢人的。民国记者邹韬奋曾用“赤裸裸的女奴”来侮辱她,甚至宋美龄也不邀请她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华人盛会。
即便在国内舆论如潮般的抨击下,黄柳霜始终坚持自己做演员的信念。抗日战争期间,她依然关心中国的情况,不仅参与了抗日文艺作品的拍摄,还将演艺收入捐给中国,捐款总额超过十万美元。她还把珍贵的衣物拍卖,捐给“援华基金”,为中国战乱中的百姓提供帮助。
黄柳霜的这一义举,直到今天仍让人感动。她不仅公开批评好莱坞对白人演员的歧视,呼吁华人演员应享有平等的机会,还为亚裔演员的待遇改善做出了贡献。她是第一个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名字的华人女星。演员刘玉玲曾表示,能和黄柳霜住在同一条街上,十分荣幸。正是因为黄柳霜敢于抗争,才让美国开始纪念她作为杰出女性的贡献,她的名字被铭刻在美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