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以便今后持续接收这类文章并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继续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张润晨
编辑|t
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条航运通道,它们极大地改变了全球航运格局,消除了绕行好望角和麦哲伦海峡的漫长旅程,对全球贸易和航运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历程却比苏伊士运河复杂得多,充满了曲折和波折。
苏伊士运河在法国人的努力下,仅仅用了11年就完成了建设并投入使用,而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历程则漫长而曲折,历时近四百年,才最终得以实现。
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横渡了中美洲地峡,并在途中惊讶地发现,地峡最窄的部分竟然只有不到100公里。这个距离对开凿一条运河来说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如果能够在这里修建一条运河,那么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程将大大缩短,节省近一半的时间和距离。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条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运河,直到400年后才正式开工建设,直至通航。
这一消息传到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耳中时,他立刻下令组织对中美洲地峡进行勘探。经过详细调查,西班牙人确认了地峡最短的宽度为61公里,即如今的巴拿马地峡。尽管如此,由于西班牙内部局势动荡不安,开凿计划始终未能启动。这一拖,拖到了美国独立的时代,而美国也早早地将目光投向了巴拿马地峡。
1788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建议西班牙修建巴拿马运河,但由于南美洲的独立运动日益激烈,西班牙已无法顾及这一问题。
1826年,在第一届美洲国家代表会议上,美国代表首次提出,巴拿马运河应由美洲各国共同享有,而非某一国独占。这是美国首次公开表态,表明他们对巴拿马运河的兴趣。
当时的巴拿马尚未独立,它先后脱离了西班牙的控制,加入了大哥伦比亚,并随着大哥伦比亚解体,成为新格拉纳达的一部分。美国当然也在向新格拉纳达政府施压,企图获得修建巴拿马运河的权利。
然而,由于美国刚刚建国,英国依然是美国的“大哥”。看到美国有意修建运河,英国也忍不住插手,最终签订了《克莱顿—布尔沃条约》,规定未来的运河建设和权益将由两国共享。
但由于美国当时技术水平有限,且面临英国的干预,双方在利益分配上始终未能达成一致。1850年,美国选择先在巴拿马修建了一条连接两洋的铁路,投入了750万美元,以期为将来的运河建设做准备。
然而,1856年,一起因美国游客与当地小商贩冲突引发的枪战,导致数十名人员伤亡,进一步恶化了美国与新格拉纳达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美国多次提出修建巴拿马运河的建议,均遭到新格拉纳达的拒绝。紧接着,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巴拿马运河的计划被暂时搁置,而新格拉纳达则开始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战争期间,美国海军的“俄勒冈”号从旧金山赶到加勒比海用了48天,深刻体会到巴拿马运河的战略重要性。于是,美国抓住英国陷入布尔战争的时机,单方面废除了《克莱顿—布尔沃条约》,计划独自建设巴拿马运河。由于战争的关系,英国也无暇顾及这一问题。
然而,新的竞争者——法国环球海洋运河公司,开始对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发起挑战。1869年11月17日,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法国因此被视为世界上最具运河建设经验的国家。1876年,法国在国内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协会,着手规划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并邀请苏伊士运河的设计者费迪南德·德莱塞普思担任协会主席。
法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丰富的运河建设经验,因此自信满满地接管了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工程。1881年1月1日,费迪南德在巴拿马地峡开始动工,正式启动了运河的建设。
然而,法国人在建设过程中犯下了重大的错误,他们照搬了苏伊士运河的设计方案,却忽略了巴拿马特殊的自然环境。巴拿马地峡几乎全是热带雨林,蚊虫滋生十分严重,而这些蚊子是黄热病的传播者。法国人带来了来自55个国家的劳工,却未能做好防蚊防疫工作,导致大批劳工因黄热病死亡。
除了黄热病的致命影响,法国人还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另一个难题。经过四年的建设后,他们发现太平洋的海平面比大西洋高出六米,原本的海平式设计无法实现。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法国专家设计了加通湖和船闸的方案,以克服两洋海平面差异。
然而,法国人在巴拿马铁路的控制权问题上也面临了美国的干扰。美国控制着巴拿马的铁路运输,经常对法国的建设工作设限,使得运河的建设陷入困境。
最终,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法国环球海洋运河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费迪南德·德莱塞普思被迫上法庭,80万投资者损失惨重。在这八年的建设中,共有22000名工人因意外和疾病丧命。
1889年5月15日,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宣布无限期停工。面对如此困难的项目,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愿意接手。美国虽然渴望继续,但在正式接手之前,他们还需要完成一件事……
美国在与法国公司接洽时,也在背后推动巴拿马与哥伦比亚的关系破裂。他们通过支持巴拿马的分裂势力,策划了巴拿马的独立,并帮助新独立的巴拿马政府与美国签订了《海—比诺·瓦里耶条约》,规定巴拿马永久割让运河区。美国一次性支付1000万美元,之后每年支付25万美元的租金。
1904年5月4日,美国正式接手巴拿马运河建设项目,实际上,法国人已为美国做好了几乎所有的准备工作。美国迅速开展工作,清理了巴拿马的沼泽地,消灭了蚊虫,并成功解决了卫生问题。
然而,即使如此,巴拿马运河的建设仍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1907年,史蒂文斯将建设工作交给了美国陆军,由华盛顿少校负责。1913年10月10日,运河建设终于完成,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
然而,这并不是巴拿马的胜利,而是美国的胜利,巴拿马几乎没有从中受益。
在冷战之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变化。美国在拉美的投资占全球私人投资的40%,而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则成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负担。为了改善与拉美地区的关系并提升国际形象,美国在1974年开始与巴拿马就归还运河展开谈判。
虽然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但卡特总统上台后,最终在1977年签署协议,决定在1999年将巴拿马运河归还给巴拿马。
[1] 曹廷. 百年巴拿马运河[J]. 世界知识, 2017,(16):63-65.
[2] 李丽君. 美国夺取巴拿马运河始末[J]. 群文天地, 2012,(21):265.
[3] 翟晓敏. 美国为何归还巴拿马运河——1977年美巴运河条约评析[J]. 世界历史, 2005,(04):67-77.
[4] 邓桂东. 美国是怎样夺取巴拿马运河区的?[J]. 史学月刊, 1986,(0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