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最狠的五位“毒舌”,智力皆超群,除了第一名死的却都很惨!
迪丽瓦拉
2025-09-04 04:02:23
0

被黄祖砍死的祢衡,排名第五。

祢衡的智谋是很强的,因此恃才傲物,一言不合就喜欢开喷。一般有修养的君主或者读书比较多的文官爱才,能够包容一下这样的人物。比方说曹操,明明祢衡是到曹丞相那里去求官的,去不知道多说几句好话,反而骂曹操不会带兵,不会用人。连荆州的老大刘表也被祢衡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两位都是手握重权的人,要杀他易如反掌,但是顾及到舆论,留下了祢衡一条性命。等祢衡到了黄祖那里,还是出言不逊,这黄祖是个武夫,不吃那一套,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祢衡剁成肉泥了,这种人不是自己找死么。

待价而沽的许攸,排名第四。

许攸这个人才华和能力兼备,但是格局太小啦。最初在袁绍手底下任职,提出的建议总是不被采纳,便心生急躁,当然这不能完全怪许攸,袁绍确实不是个合格的君主,瞻前顾后的拿不定主意,跟着她的谋臣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许攸见势头不好,果断投奔老朋友曹操,并且通过出卖情报立了大功,洋洋得意的许攸开始说曹操的坏话,曹操没怎么在意,倒是热闹了大将许褚,一刀把许攸砍死了。

死于鸡肋的杨修,排名第三。

杨修有多聪明?在各类三国谋士的排名里边,都有杨修的一席之地,可以说是三国谋臣里面智商最高的一位,然而要成功光聪明不够,情商也得高才行,杨修明显偏科,口无遮拦是大忌,曹操以杨修扰乱军心煽动部队撤退为由,把杨修处死了。可怜的聪明人,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就小命不保了!

让梨的孔融,排名第二。

很多人知道孔融都是他小时候让梨的故事太过于生动了,其实长大以后的孔融也是个大才,最初在东汉是一位大臣,曹操时期也是重要的文官,他的文笔和口才都非常犀利,是为有身份的长者,然而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曹操也是个有脾气的人,经常对曹操进行劝谏的孔融,最终还是不被曹操待见,找了个理由除掉了。

真正的大神是不会死于非命的,诸葛武侯排名第一。

说起诸葛亮的毒蛇,那是开山鼻祖级别的,他的三件事迹奠定了自己毒舌界领袖的地位。第一件是在孙权大殿里把江东一众文臣武将辩了个哑口无言,并说动孙权跳坑和刘备一起对抗曹操。第二件事是周瑜死后前去哭丧,明明周瑜恨他恨得牙根痒痒,东吴大臣想杀了诸葛亮的,结果被他连哭带捧的,都以为他原来和周瑜是生死之交,这嘴皮子和演技没谁了。第三件事是在阵前直接把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王朗骂的吐血身亡,墙都不扶就服诸葛亮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托孤白帝城的时候,是诸葛亮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这个时候的蜀...
原创 原...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政变之后,被李世民软禁,退位变成了太上皇,从此整个大唐王朝落在了李...
李陵和李广利同是汉朝大将,为何... 李陵与李广利虽然同为降将,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前者成为驸马,得以安享晚年;后者则被送上祭坛,最终...
原创 怀... 怀化别称鹤城,自古以来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原创 历... 历史上有很多悬而未解的谜团,这些悬案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的关注。我们通过古代文献、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
原创 山... 中国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姓氏,比如说有姓东方,西门的,还有什么姓黑姓白的,前段时间《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大...
原创 脱... 朝鲜被誉为东方最神秘的国度,也是我们的兄弟之邦,近些年来,随着大量朝鲜高官的逃离,也让西方对这里有所...
原创 明... 明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稳步发展的社会经济,在国际上和周边附属国都有很好的...
原创 清... 如果说古代国家如同一个强壮的巨人,那么其中的各个部门就是维持身体的主要器官,就比如六部就如同人的脏器...
原创 宰... 在古代社会,宰相作为朝中最具权力的官职之一,通常是皇帝的亲信和辅佐者,地位极其尊崇,备受臣民敬畏。相...
原创 三...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战成名。这场传奇的对决不仅以激烈的战斗著称,还充满了浓烈的英...
原创 大... 自古相术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他们被人们神话,如古代的刘伯温,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等,其他不说,大家都...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日常生活 巴比伦世界地图的特写。这块部分破损的泥板上既有楔形文字铭文,也有美索不达米亚世界独特的地图。可能来自...
原创 4...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原... 【七雄归一系列13】 一、张仪真正的对手是谁? 在我们的印象中,张仪和苏秦就是一对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原创 扫... 前言 武侠小说中,顶尖高手的对决是最令人热血沸腾的部分。《天龙八部》中的藏经阁大战中,萧远山父子对阵...
原创 明... 明朝之所以在对蒙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守势,其原因和两个制度,两个历史事件分不开。所谓两个制度,...
李鸿章为何一意孤行,与沙俄签订... 李鸿章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那可是评价两极分化。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他经常被当作反面教材来说事儿。但这...
原创 主... 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和陈毅这四位元帅,都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历经磨砺。到了建国之际,他们已经是革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