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土崩瓦解后,权势显赫的封疆大吏们,命运结局是怎样的?
迪丽瓦拉
2025-09-04 01:02:39
0

清朝的封疆大吏,包括驻防将军、总督、巡抚、提督,都由皇帝直接任命、考核。

驻防将军和提督是武职高官。

清朝在各省险要之地派驻八旗兵,设将军、都统等官,统率所属旗兵。全国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其官阶为正一品,后改为从一品。

提督,通常为各省绿营最高武官,统辖一省的陆路或水路官兵。官阶为从一品。

总督和巡抚是文职高官,合称为“督抚”。

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的政务、军事及经济等事务。清朝还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者。其官阶一般为正二品,往往带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副都御史衔;若兼兵部尚书衔,则为从一品。

巡抚,掌管一省的政务、军事及经济等事务。官阶一般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则为正二品。

驻防将军的品级和地位比总督高,但它和提督都是武职高官,没有总督的实权大。

雍正帝在上谕中曾说过:“封疆大臣,以总督为最重。”

所以我们就重点说说总督。

清朝长期定制设置有八大总督:直隶、两江、两广、湖广、闽浙、四川、陕甘、云贵总督。后来增设东三省总督,则全国共有九大总督。

总督是管理地方的最高级长官,与一省或数省的吏治、民生及治乱兴衰直接相关。可谓备受恩宠,地位显赫,举足轻重。

纵观清朝最后一任的九位总督,命运结局各异,愚忠、复辟、迎合社会潮流、隐居、叛国卖国者都有。

有可赞、可敬的人和事,也有可怜、可恨之人。

在社会巨变的大潮中,这些当时的“社会精英”的态度、选择及作为、结局,令人感叹。

1.东三省总督

东北地区是满清的龙兴之地、根据地,因而清廷一直特别重视。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奉天、吉林、黑龙江实行行省制度,特别设立东三省总督。由此它也就成了九大总督中实际地位最高的。

清朝最后一任东三省总督是赵尔巽。

赵尔巽是汉军正蓝旗人,进士及第,担任封疆大吏的资历深厚。

任职期间,他大力推进多方面的“新政”,措施得当,成为当时的能臣、改革家。

宣统三年(1911年),67岁的赵尔巽出任东三省总督。

当时东北地区匪患严重,赵尔巽设法招降了匪首张作霖,给予优待。由此被张作霖终生敬服,并结为儿女亲家。

赵尔巽刚到任几个月、屁股还没坐热,“武昌起义”爆发,民国政府成立。

赵尔巽惊怒之下,与张作霖联手,剿杀东北地区响应革命的人士,力图维护清廷统治。

由此,他成为当时的社会公敌,最后被民国政府解除职务。

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后,邀请昔日同僚赵尔巽出山,并尊他为“嵩山四友”之一(另三人为徐世昌、李经羲、张謇)。但赵尔巽自认“不当贰臣”而拒绝。

袁世凯为争取清朝遗老的支持,特地下令成立清史馆,聘请赵尔巽为馆长,编撰《清史》。

赵尔巽则想通过纂修清史,以示不忘先朝隆恩。但他提出要求为他被革命党人镇压的弟弟、原四川总督赵尔丰“昭雪罪名”。

袁世凯照办后,赵尔巽才到任,在经费紧张的条件下,率领团队耗费心血,积极编撰《清史稿》。

到了段祺瑞执政期间,赵尔巽出任善后会议议长、临时参议院议长。被当时人尊为“次帅”、“赵制军”,风光一时。

民国十六年(1927年),赵尔巽去世,享年83岁。

次年,《清史稿》正式出版,全书五百二十九卷,为历代正史中规模最大的一部。

2.直隶总督

总管直隶(今天津,河北大部以及河南、山东各一小部)的军民政务,驻地为保定。

直隶地处京畿要地,因而直隶总督一直是“总督之首”,但后来地位被东三省总督超越。

最后一任直隶总督是张镇芳。

他是袁世凯的兄嫂之弟,光绪年间进士,步步高升。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武昌起义”爆发。十二月,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十几天后,清帝宣布退位。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委任张镇芳为老家河南都督兼民政长,风光无限。

他秉承袁世凯的意旨,在河南恢复封建秩序,镇压革命党人,引起了社会公愤。

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以“剿匪无方,乱杀青年”之名,将他撤职。

随后,他投身商业,主持官商合股的盐业银行。

1917年,军阀张勋拥护复辟,清废帝溥仪宣布复位,张镇芳被任命为议政大臣兼度支部尚书。

然而复辟闹剧很快失败,张镇芳则以内乱罪被捕,被判处无期徒刑。

他则动用人脉、金钱,仅坐牢3个月后就重获自由。

此后,他一直弃政从商,先后出任盐业银行、北方银行董事长.。

1933年病卒,时年70岁。

3.两江总督

总管江苏(含上海)、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署驻江宁(今南京)。兼管两淮盐政、五口通商事务,授为南洋通商大臣。

这一带是传统的江南地区,气候宜人、富庶,油水多,因而是总督里最实惠的职位。

最后一任两江总督是张勋。

他是武人出身,溥仪即位后,出任江南提督。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奉令镇守南京,防御革命军,并被任命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

为表示忠于清廷,张勋及所部均留发辫,因而人称“辫帅”,所部称“辫子军”。

“二次革命”中,他奉命镇压“讨袁军”,不久被袁世凯任命为将军府定武上将军、江苏督军,转任长江巡阅使。随后,他拥护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公爵。

后来,大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矛盾加深。时任安徽督军的张勋,伪装成调解人,暗地里积极策划复辟清室统治。

1917年5月,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北上进京。随后发动兵变,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发布“即位诏”,张勋成为头等功臣。

但随即“辫子军”就被段祺瑞的“讨逆军”击败,张勋潜逃。

后来北洋政府对复辟案犯实行特赦,张勋得以公开露面,隐居天津。

他用搜刮积累的钱财在天津大肆投资,经营商业,富甲一方。

有人先后请他出山,但他一直无动于衷,至死留着辫子,以“大清股肱之臣”自诩。

1923年9月,他在天津病逝,终年69岁,被溥仪赐谥号“忠武”。

4.湖广总督

总管湖北和湖南的军民政务,官署驻武昌。

最后一任湖广总督是段祺瑞。

他青少年时喜欢军事,以“最优等”成绩从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被保送到德国留学。

后来,他成为袁世凯扩编北洋军的重要助手,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上台,任命段祺瑞为第一军统领兼湖广总督。

段祺瑞早年出国留学期间接受了西方思想,因而反对封建统治,有著名的“三造共和”行为。

而且他因明确反对、多次劝阻袁世凯称帝,而被迫辞职。

张勋“复辟”后,段祺瑞率军赶走张勋,恢复“共和”。

段祺瑞是皖系军阀首领,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军队建设。

他推行“武力统一”政策,一度是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曾四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一任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段祺瑞执政期间,把中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权益大量抵押给日本,换取大量借款。此属卖国行为。

但是他派徐树铮一举收复外蒙,从而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保证了国家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

民国十五年(1926年)年4月,他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信佛、吃素。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被严词拒绝。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段祺瑞病逝,终年72岁,民国政府特地举行国葬。

5.两广总督

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民政务,官署驻广州。

最后一任两广总督是张鸣岐。

他由举人入仕,历任多职。

1910年,他贿赂庆亲王奕劻而署理两广总督,随后兼任广州将军。

他反对民主共和,大肆镇压革命党人,特别是指挥镇压了广州“黄花岗起义”。

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潜逃日本。

袁世凯执政后,他回国,先后出任广西民政长、广东巡按使。他还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被封为一等伯爵。

袁世凯死后,他隐居上海、天津。

“九·一八”事变后,他与白坚武狼狈为奸,勾结日本特务。“卢沟桥事变”后,他公开投靠日本,甘做汉奸头目。

到1945年3月,日军面临战败时,他竟然与王揖唐、殷汝耕等人发起乙酉法会,祈祷“大东亚战争必胜”。

日本战败投降后,张鸣岐在民众的声讨中死去。

6.闽浙总督

总管福建、浙江的军民政务。后来正式设立台湾省,归闽浙总督管辖。官署驻福州。

最后一任闽浙总督是松寿。

他是标准的满人,佟佳氏,满洲正白旗人。

他先后担任多个要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任闽浙总督。

“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建省的革命党人策划发动起义响应,并且劝告松寿交出政权。

但他一心尽忠清廷,严词拒绝。

革命党发动起义后,松寿组织军兵拼死抵抗,经过一番激战而溃败。

松寿便在福州的府邸内吞金自杀,以死效命。

7.四川总督

总管四川省的军民政务,驻地为成都。

最后一任四川总督是赵尔丰。

宣统三年(1911年)4月,四川总督、赵尔丰之兄赵尔巽调任东三省总督,驻藏大臣兼边务大臣赵尔丰调任四川总督。

当时清政府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结果在全国激起了声势浩大的“保路”风潮,其中四川的“保路运动”最激烈。

赵尔丰到任后,受命镇压“保路运动”,捕杀积极分子,造成“成都血案”。

川军不愿意继续镇压,清廷便派湖北新军入川平定动乱,导致武昌兵力空虚。因而成都事件被认为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几个月后,武昌起义爆发。

四川革命党人响应,随后擒获赵尔丰,在成都召开公审大会,将其当场处决。

后来,袁世凯执政,邀请赵尔巽出山,赵尔巽便提出条件,为其弟赵尔丰“昭雪罪名”。袁世凯照办了。

赵尔丰残酷镇压“保路运动”,屠杀爱国人士。

但他管理川边藏的几年里,“所收边地,东西三千余里,南北四千余里,设治者三十余区,而西康建省之规模粗具”,为后来西康建省打下了坚实基础,立下了历史功劳。

8.云贵总督

总管云南、贵州两省的军民政务。

最后一任云贵总督是李经羲。

他是清朝大臣李鹤章之子、李鸿章之侄。

他先后在多省任职,宣统元年(1909年)升任云贵总督。

担任云贵总督期间,他曾兼任清廷云南讲武堂的总办,培养了一批军事将领。例如蔡锷、朱德等人。

对于蔡锷等人的革命行动,他睁只眼闭只眼。

后来云南革命党人起事时,他念及朝廷对李家的世代恩典,宁死决不犯上作乱。蔡锷也照顾他,派人护送李氏全家离开云南,辗转到达上海。

随即,他应袁世凯之邀,出任政治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拥护其称帝。因而他被袁世凯尊为“嵩山四友”之一(另三人为赵尔巽、徐世昌、张謇)。

袁世凯死后,他闲居天津。

后来,黎元洪与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李经羲随同张勋进京复辟,被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

然而很快“复辟”失败,李经羲化妆潜逃出城,被称为“短命总理”,。

从此他就远离政界,隐居苏州,静享晚年。

1925年9月,他在上海病逝,年65岁。

9.陕甘总督

总管陕西、甘肃和伊犁三省的军民政务,官署驻兰州。

最后一任陕甘总督是长庚。

他也是标准的满人,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

他历任要职,宣统元年(1909年)出任陕甘总督。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西安等地响应。

清帝退位后,长庚则将陕甘总督大印交给部属,自己离职而去。四年后去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当年女真民族入关之后,就开始了对中原的统治,这个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是...
原创 秦... 秦始皇陵考古挖掘工作,为何迟迟不开始?专家:需要满足3个条件! 1974年1月,秦始皇陵兵马俑被陕西...
家传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 在福建省闽侯县,刘先生珍藏着一枚世代相传的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这枚铜币不仅是刘家世代守护的瑰...
原创 诸...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六次出发前往岐山伐魏。 但这次在路途上,他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在昼夜兼程的高度紧张...
原创 原...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国际发展如同滚滚长江,不断东流。也就是说,世界大势,超级大国不断更替,那是无...
原创 清... 清朝让中国发生了巨变,为何历史上总有人抹黑清朝?原因很简单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历过最后一个朝代...
原创 小... 《大明王朝1566》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奸臣严嵩在垮台的前一刻,准备给酱菜店六心居的老板题一块匾额,没...
原创 美... 从重返亚太以来,美国就对中国步步紧逼,打压遏制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俄罗斯。 为什么美国总是死咬着中国不放...
原创 蜀... 作为三国中晚期的风云人物,姜维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很多谜团,导致后人对姜维有很多误解。 最典型的...
原创 第... 空城计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个故事,街亭失守后,诸葛亮在西城安排撤退事宜,这时候司马懿率大军杀来,而诸葛亮...
原创 慈...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秦...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继续北却匈奴,南平百越,近一步的扩大了秦王朝的...
原创 三... 被黄祖砍死的祢衡,排名第五。 祢衡的智谋是很强的,因此恃才傲物,一言不合就喜欢开喷。一般有修养的君...
原创 明... 可能不少朋友对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有所了解,这场发生了百年的灾难至今仍然是老百姓津津乐道...
原创 2... 1993年,高考落榜的孙天帅独自一人来到了深圳南山区一家电子厂打工,对于家境贫寒的孙天帅而言,找到这...
原创 原... 鬼谷子识人:身上有这3种特质的人,注定大富大贵,你是吗?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非常繁荣,其中最著...
原创 原... 慕二仪之嘉德,继三光之懿容。 二仪分天地,三光日月星。 就我个人来说,知道慕容这个近乎一见钟情的姓氏...
原创 非... 非洲唯一没有“黑人”的国家,却不愿和黑人来往,却对中国免签 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分为三大人种,黑人、...
原创 美... 一国的历史教科书常常隐含了该国的核心价值观。教科书选入哪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所追求...
原创 孔...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各大势力纷纷揭竿而起,争夺地盘,割据势力,形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就是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