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代的募兵制领先世界数百年,是如何形成的,利弊在哪里
迪丽瓦拉
2025-09-04 03:33:56
0

从某个角度来说,人类的文明是伴随着战争而不断发展的。

作为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中国不但有世界上最早的兵法论著,兵制的创新也远远领先于世界。

打仗需要士兵,如何组建部队是个大问题。从上古时期到两汉,一直实行征兵制,兵农不分离。

再往后,由于战乱导致人口减少等原因,队伍越来越不好组织了。三国年间,魏国率先尝试了世兵制,职业军人世家出现。元、明时期的“军户”、清朝的“八旗”均属世兵制。

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府兵制”,起源于南北朝的西魏,隋唐时期主要采用这种军制,说白了就是农垦兵团。

不管“世兵”还是“府兵”,都属于强制性征兵。唐朝曾经尝试了“募兵制”,但很不健全。直到北宋初期,募兵制在赵匡胤年间得到完善,由国家招募、自愿入伍的兵制领先了世界数百年。相当于“雇佣军”。

募兵制的形成

募兵制其实是中央集权的产物。与征兵制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募兵制由国家养兵。显然,这对一个国家的财力基础要求很高。

唐朝前期的国力较为雄厚,产生了募兵制的萌芽。但“安史之乱”及随后的藩镇割据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经济实力。此外,唐朝都城在长安,水陆交通条件有限,不利于东南地区丰饶的物资运往关中。这些都制约了募兵制的发展。

北宋建立之后,加强了中央集权,社会比较安定。以开封为中心的全国水陆交通网经过五代以来的建设,已经规模宏大,运输能力很强。例如宋初的汴河沟通南北,全国一半的赋税收入、巨量的物产都能通过汴河运抵开封。

发达的交通运输网让北宋的商业异常繁荣,史上难得一见。

在五代末到宋初,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和推广,北宋的农业经济进入大发展。农业和商业带来的财政收入爆发式增长,宋王朝有钱了,底气很足。大规模募兵的条件已经成熟。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设立的封桩库,后来改名为内藏库,独立于三司部门之外,存放着巨量的资金,几乎是专项军费。在雄厚的财力支持下,北宋用招募的方式建立了禁军,地方上的厢军大部分也是招募来的,因犯罪而刺配入伍的只是少数。

由国家统一供养的庞大军队,让前代王朝望尘莫及。

募兵制的优势

一样是参军,强迫和自愿不可同日而语。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石壕吏》中描写了军队征兵、老百姓骨肉分离的苦难,令人恻然动容。募兵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如果老百姓有土地,一般都不情愿参军。由于长期战乱和土地兼并,宋初失去土地的无业游民数量惊人,这也是募兵制应运而生的原因之一。

宋太祖赵匡胤很清楚,征调农民充实军队不是好主意。招募流民的话,不影响农业生产,还减少了不稳定的因素,所以他说过:“免废农亩而夺耕民,真长久之画也。”就是说招募流民参军才是长久的办法。

唐代的藩镇割据和五代的兵乱迫使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收走了军队将领的权力,最大程度保证皇权的稳固。且不讨论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赵匡胤通过募兵制打造的军队还是很强悍的。

首先,宋初实施了军队阶级法,建立了严格的军队上下级隶属关系,军纪大有提升。又采取了几项措施,大力整治五代以来的骄兵悍将问题,强化战斗力。

第一,通过严格的训练和选拔,建立精锐之师。精兵用来打仗,老弱负责后勤工作。

第二,以定期轮换驻地的“更戍法”等方式加强军队的战场适应力,劳其筋骨,防止老兵变得骄惰。

第三,以艰苦的生活磨练军队。赵匡胤对此非常重视,下令军人不得穿丝绸衣服、卖酒菜的商贩不得靠近军营,以致军人长期吃不到肉食。

第四,加强军纪。宋太祖时期的军队纪律极严,曾有几十名皇宫卫兵因赏赐不均,击鼓上诉,结果全部被砍了脑袋。

第五,严密监控部队。赵匡胤年间设立了武德司,后来改名为皇城司,任务是监视禁军内部的一举一动,防止变乱。

这些措施完善了募兵制,打造出来的军队战力如何呢?不妨看两个例子。

乾德三年(965年),宋军平定蜀地,仅用了两个月,投入的精锐部队才七千人;开宝三年(970年),契丹攻打定州,三千宋军对敌六万,先守后攻取得大捷。

这至少说明,募兵制在当时顺应了形势,也很成功。

募兵制的弊端

募兵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总体而言,经过长期训练的职业军人显然比半农半兵的部队战斗力更强。

然而,事在人为,募兵制在北宋中后期就已暴露出了短板。

首先,北宋在和平时期供养的军队规模太大,耗费的财力惊人。归根结底,这些费用大部分还是分摊在农民的头上。长期供养一百多万冗兵给农民造成的负担之沉重可想而知,宋仁宗年间相当太平,也爆发过几次农民起义,与此不无关系。

其次,随着宋朝政治腐败的加深,募兵的主要目的已经变为防止流民动乱,而不是强化军队。朝廷当然清楚军队贵精不贵多的道理,但是每到闹灾荒的年月,还是不得不大量招募流民。这就是“荒年募兵”。

宋太祖时期的禁军规模不过20万人,宋太宗年间已经有30多万,到宋仁宗时期,禁军的规模居然达到了80多万,这还不是顶点。

这样一来,军队的战力很难得到提高,甚至直线下滑。这一点在宋太宗之后变得很明显。

对宋朝而言,募兵制还有个大问题,军人的地位太低下。这是宋太祖改革军制造成的,在北宋立国初期还不是很严重。

到宋真宗、仁宗时期,招募厢军的时候,往往要在士兵身上刺字,有的刺在手背或者胳膊上,有的刺在耳朵上,还有往额头、脸上刺字的,例如“保捷军”、“义勇军”之类。很多流民宁可要饭也不愿当兵,愿意当兵的都是一些素质很差的流民。

这样下去,宋朝的军队怎能不变弱。

应当说,募兵制在一千年前的确很先进,本身没有大问题,只不过被人玩坏了。

参考文献:《宋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朱元璋与李善长:开国功臣缘何难... 77岁高龄、开国第一功臣、手握免死铁券……这些光环加身的李善长,为何被朱元璋拖到菜市口斩首?更离谱的...
商代鸮卣:远古“战神”变“萌神... 文物名:青铜鸮卣 尺寸: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宽13.4厘米 时代:商代晚...
原创 具... 当章邯率领劳工军团横扫起义军,东出函谷关,又重创燕赵,使整个战争的局势逐渐倒向秦国时,大秦的朝堂上却...
原创 倭...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
原创 左... 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三个字如雷贯耳, 汉族,字季高,湖南 湘阴 人。 晚清 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原创 这... 文/龙魂枪 01 大唐武德二年(619年)秋日的一个夜晚,月明星稀。 毗邻晋阳宫的一所宅院里,有兄...
原创 中... 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式。他们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商...
原创 华... 管仲,他并不是姓“管”,他姓“姬”,古代的姓代表血缘,管是当时的国民用的,因为封地在“管地”,所以是...
胡宗南既无显赫战功、又无过人军... 1947年3月19日,延安杨家岭的窑洞前,一群国民党记者围着身高仅1.58米的胡宗南拍照。这位刚“收...
原创 武... 武则天为何将上官婉儿交给李治呢?上官婉儿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才华横溢,却因私生活的...
原创 中...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从夏朝到清朝,从公元前2070年至...
原创 光... 从古至今,高官厚禄一直都是人人追寻的目标,为此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不择手段的,在古代,皇帝就是...
原创 如... 提起信陵君,大家应该有印象,我们曾在中学课文中学到过一篇古文,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是名列“战国四君...
原创 梦... 这几天,由刘亦菲与陈晓主演的电视剧《梦华录》终于透露出了一个关键的历史事件,给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年代线...
原创 原... #头条创作挑战赛# 李国桢是明朝末期的一个勋臣,第十一代也就是最后一代襄城伯,出生在丰城,于崇祯三年...
澳洲华人眼中的抗战英雄刘光福 图为首次披露的刘光福先生青年时代留影(澳洲雷灿仪先生翻拍捐赠) 今年4月30日,广东中山籍华侨、澳大...
原创 他...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败后,开始了艰苦的战略转移,长征的序幕由此拉开。长...
原创 二... 苏德大战是德国在二战之中的转折点,德国元气大伤,从战略进攻到战略防守。知道了结果的我们当然会开马后炮...
原创 朱... 党的一大13位代表中谁的年龄最大?有人说是董必武,不对,董必武生于1885年,1921年一大召开时3...
原创 北... 北宋仁宗年间,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座被岁月遗忘的古墓因村民修渠而重见天日。 墓中一具骸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