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亡,大明是亡于无钱还是亡于无兵?
迪丽瓦拉
2024-11-06 12:06:16
0

原标题:明朝之亡,大明是亡于无钱还是亡于无兵?

崇祯十三年因度支困难,皇帝被迫放下脸面号召群臣“捐饷助国”。崇祯十五年孙传庭受命征讨李闯,但离京时只凑出五千士卒。而到了崇祯十七年,召不到兵马的皇帝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顺军向他杀来。那么大明到底是亡于无钱,还是无兵呢?

洪武二十六年,朝廷收到的田赋首次超过3000万石。这一年太祖下令全国各府、县将当年所收田赋刻于石板公示并作为定额,这至少能说明此时朝廷并不觉得收支困难或者说没钱。

之后明朝又为什么财政窘迫呢?答案并不是一些朋友所认为的宗室、勋贵、官绅们侵占、隐匿田地,造成朝廷税赋下降。

明朝军屯是权贵们眼中的“肥肉”,宗室禄田也是消耗耕地的大户。但是朝廷的应税田地本就不包括它们,朝廷征税的主要对象一直都是官田(其次是民田)。而且整个明季,朝廷公示的应税田地数量整体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长。

注:洪武朝时耕地总量大致在800万顷的规模,万历朝达到最高点1161万顷(一顷为100亩)。

洪武二十六年时,朝廷的应税(户部征收)田地为366.77万顷。受惠于开荒和新垦,弘治十五年,户部统计的应税田亩数为422.8万顷。万历九年,张居正重新清丈天下田亩后,朝廷的应税土地更是达到了460.5万顷。

两百多年里朝廷公示的田赋收入大的变化只有一次。宣德朝后期南直隶地区通过改良征收、运输方式等整体减税了300万石(其实这也说明朝廷财政比较宽裕)。此后朝廷田赋征收大体都在2500万石到2700万石间波动。

明末“三饷”的本质是在朝廷应税田亩上额外加派税赋,从万历末期开始加派“辽饷”到崇祯十二年加征“练饷”。虽然税率一直在变动(逐渐提高),但朝廷基本都实现了预算收入,这也旁证应税田亩基数没有大的下降。

既然收入没什么变化,那么财政窘迫的原因就只有一个了 -- 支出大涨

虽然朱元璋和后任皇帝们都将官员视为牛马,二百多年来只发放维持温饱的底薪。但是随着朝廷对皇朝精细化管理的深入以及朝廷腐化的加重,官僚队伍不可避免要膨胀。随之而来的自然是俸禄总量的上升,以及办公经费总量的大涨(如遍及全国的驿站支出)。

另一方面,明朝虽然将朝廷支出和皇帝支出给分开了,但是以天下为家的皇帝缺钱花时,不可避免地会向朝廷伸手。而明朝皇权大涨,朝廷除了真的没钱,也没有能力完全拒绝皇帝的索要。

像武宗、世宗、神宗这几个所谓被官僚集团“欺压”比较厉害的皇帝,恰恰是为满足个人欲望而开销陡增的皇帝。

最后,也是明廷支出增长的大户 – 军费支出。

为了降低朝廷开支,太祖效仿元朝也采用了世袭军户制。军队以卫所为单位驻防各地,朝廷给军卫士兵分配土地,让他们战时为兵,闲时则务农自养。太祖在自夸“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时,也给明朝埋了个雷,朝廷收支中没有军费预算。

当卫所的军屯逐渐被勋贵豪强们强占后,问题就来了。以正统朝平定麓川之乱的名臣王骥实际见闻为例:

贵州20卫所,屯田池塘共957600余亩,所收子粒本足给官军,而屯田之法久废,徒具虚名,良田为官豪所占,子粒所收,百不及一,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妻子冻馁,人不聊生。

失去屯田的军卫士卒实际也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而朝廷又没有相应的开支项目来接济他们。当“人不聊生”时,不论他们主观意愿如何,逃亡就成了必须的选择。军卫士兵大量沦为流民,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也在大幅度削减明军的战斗力。

由于侵蚀军屯源自于明朝自己的上层阶级(包括皇室),所以正统到弘治的几十年里,卫所问题不仅未被解决,反而更甚。弘治朝兵部尚书马文升就奏报陕西军卫到了无兵可用的地步,“见在守城正军,每卫或二百名或一百名,甚至止有五六十名,又皆老弱尫羸不堪守战”

也先如果晚出生个几十年,可能蒙元就真的在中原复辟了。

军卫崩了但朝廷不能无兵,所以嘉靖朝朝廷被迫放弃卫所,“募兵宜为实边久计”。募兵看上去很简单,有钱就行,但对明朝而言,却是难上加难。

汉武唐高征讨四夷,发兵动数十万,不知粮饷军装若为供需?今方隅有警,遣一大将将数千人往,犹以樵苏为虑。万历倭夷之警,东援朝鲜,至征天下兵不能四万,古今物力何以相悬若此?

万历朝内阁大学士于慎行的感慨,充分说明了太祖埋下的雷有多坑。因为朝廷缺乏相关预算,自然拿不出足够的募兵资金。这样一个人口近亿的庞大皇朝,军事动员能力甚至不如一个人丁不到百万规模的游牧部落。

综上可以看出,大明无论是“无钱”还是“无兵”,都不是真的缺钱或者缺乏人力。而是朝廷的收入被限定,以至于无法应对支出的变化。这口锅别往“江南士绅集团”头上扣,是太祖朱元璋的。

为了让自己的皇朝永固以及尽可能让士绅不掣肘皇权,朱元璋选择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 封闭社会并降低社会活性

通过世袭户籍绑定臣民的身份,通过各种约束、规章(如路引、诉讼分级)将臣民锁定在相对狭小的区域生活。通过推崇小农经济以及禁海、限商等,大幅度降低臣民间的联系和互通。

除此之外太祖及后世皇帝们还以科举为饵,束缚、控制社会中坚士子们的思想,进而将明朝的社会价值观导向到崇古并依从祖制。

这在实现朱氏家天下并让臣民安分守己的同时,也锁定了朝廷的收入,因为农业在皇朝疆域稳定的情况下是极难实现大幅度增收的。当皇帝们想从商业开源时,大臣们以“祖制”为由反对,虽然理由有些愚昧,但这不也是皇帝们“教育”的好么?

而且官僚们即便反对,也未能阻止神宗大面积开征商税。只是明朝限制、歧视“商”已近两百年,明朝的商业规模、总量以及相应的税务能力都处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以及不给予利商政策的情况下开征商税,又凭什么能收到填补财政大窟窿以及募足士兵的钱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历史上最有可能穿越来的人,一人影响了上千年,下落至今成谜 在历史上有两个人他们的做法令现代人都称奇,...
十大元帅中谁最懂人情世故?陈毅... 人情世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善于处理人情世故的人,不但可以在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原创 他... 他归顺大唐,皇帝大喜称其为天赐神将,唐朝江山最终却毁于此人之手 公元八百八十年,大唐王朝再度陷入危机...
21岁亲政,只用10年连灭6国... 嬴政在21岁时即位,接手了一个权力纷杂、政治动荡的国家。几年后,他率领秦国攻灭六国,创建了中国历史上...
重大发现!南昌李渡古窑遗址断定... 新闻荐读 李渡酒庄2024年11月21日 修建停车场时, 意外发现疑似唐代洪州窑遗址。 此前报道↓ ...
原创 北... 北宋十大将军通常指的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十位军事将领,这些将领在北宋的建立和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
原创 原... 如果说对于跛子帖木儿来说什么是人生的追求的话,那就是在世界各地建立傀儡政府,将真主的光辉撒向世界,共...
原创 周...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领大军开赴洛阳郊外,在周天子眼皮底下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当使者被问及象征王权的...
原创 单... 三国时代,袁绍手下有河北四庭柱,曹操手下则有五子良将,刘备麾下拥有五虎将。演义中,关羽、张飞、赵云、...
原创 公...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主那是金枝玉叶,天生富贵,享受极致的荣华富贵。而古代要跟皇族攀亲,那娶个公主做上...
原创 不... 作为一个不成功的刺客,荆轲拥有很多炫目的光环。是他,让刺客这个不光彩的事业,闪现人性的光芒。 他是赵...
原创 刘... 01.刘邓大军的历史背景 刘邓大军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抗...
原创 原... 九子夺嫡中,他一直帮扶雍正上位,死后第二天雍正亲自去祭奠。如果大家之前对和清代有关的历史做过详细了解...
原创 到... 东周时间跨度较大,分割阶段乃是研究所需 东周持续的时间大致在五百年左右,如此长的时间如果作为一个政权...
原创 三... 三国最歹毒的昵称,他连杀两位义父,叛变三位主公,盖棺定论很难,成王败寇而已,我们不好评价。 吕布(?...
原创 舜... 《远别离》曾言:“尧舜当之亦禅禹。”远古时代中,尧、舜、禹三位帝王,得世人敬重,其诸多传奇政举,促社...
原创 精... 明朝在历史上是非常硬气的王朝,当时没有出现过割地赔款、没有和亲等不平等的政策,三百年来的明朝人们都是...
原创 刘... 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刘备这个名字一直与仁德、忠义紧密相连。然而,在这位蜀汉开国皇帝光鲜亮...
原创 为... 最近又在播放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不禁又想到三国的一些故事。当年刘关张三人结拜兄弟后,发誓共生死,为完成...
原创 原... 清朝末年由于闭关锁国,被西方列强关起门来吊打。尤其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天朝甚至输给了刚维新不久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