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尔文明的源头——欧贝德文明,从多方面探析它的形成与传播
迪丽瓦拉
2024-11-07 00:35:38
0

原标题:苏美尔文明的源头——欧贝德文明,从多方面探析它的形成与传播

苏美尔文明是苏美尔地区独特而丰富的文明,矗立在太平洋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这个文明自古已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文字的文明之一,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苏美尔文明是如何形成的呢?

苏美尔人到达两河流域时,当地已有原住民。虽然严格来说,说苏美尔语的人都可称为苏美尔人,但苏美尔文明的真正源头仍值得深入探讨。

在苏美尔人抵达之前,当地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文明,学者们将之称为原始幼发拉底人或欧贝德人。

一、欧贝德文明的形成与传播

在《剑桥古代史》中,英国考古学家琼·奥茨指出:“把苏美尔的祖先定在欧贝德文化晚期是毫无疑问的,但似乎又已经太晚了。”因此,对欧贝德文明的研究对于探索苏美尔文明的源流至关重要。陶器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之一,通过陶器,我们能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和文化。

在两河流域北部的高拉地区,欧贝德文明的遗址提供了研究的绝佳条件。从出土的陶器看,当地的哈拉夫文化与南部的欧贝德文化有着明显差异。哈拉夫的陶器以淡黄、红色和红褐色为主,而欧贝德的陶器则以绿色和粉色为主。造型上也有较大区别,哈拉夫彩陶更为多样,而欧贝德陶器则较为简单,主要以碗和罐为主。

然而,在制作工艺上,欧贝德陶器技术更为高超。欧贝德文化的烧陶技术温度更高,使得陶器更坚硬。在哈拉夫文化晚期,两河流域的居民开始借鉴欧贝德文化中的烧陶技术,两种文化开始融合发展。时间的推移,两种文化在制陶技术和艺术造型上逐渐融合,产生了新的器型和图案。虽然欧贝德文化在技术上更为先进,但哈拉夫文化的彩陶造型更为多样。两者在融合后,形成了更为丰富多彩的陶器文化。

从建筑角度看,欧贝德文化被分为三期。在第一、二期,主要定居在两河流域南部。从第二期开始,欧贝德文化逐渐向北扩展,对北部的哈拉夫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贝德第三期将祭室转变为神庙,标志着宗教在文化中的崛起。最初,欧贝德人在房屋旁边建有祭室,但随着文明的发展,宗教元素在社会中的比重大幅增加。祭室逐渐演变为神庙,不仅仅是祭祀场所,还具有集中劳动成果和再分配的功能。

这标志着祭司等宗教职业正式出现,宗教地位日益稳固。神庙成为了文明中心,不仅用于祭祀,还是劳动分配的中心。神庙中有固定的祭器,如香炉和陶壶。神庙的出现是文明逐渐演进的有力证据,社会等级开始显现。

二、从墓葬看欧贝德文明

早期社会阶层差异在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和墓葬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欧贝德墓葬中,随葬品数量超过七件的仅占六成左右,这一阶层的墓葬者地位较高,使用泥砖制成的棺椁。第二阶层的随葬品为1-6件,大多使用棺椁,但近五分之一无棺。第三阶层的墓葬中没有随葬品,其中约一半无棺。少数的墓葬属于屈肢葬,这也表明该阶层的人群社会地位较低,有可能是奴仆为墓主人陪葬。欧贝德文明的扩散也在其他地方的墓葬形式中留下痕迹。

比如,在两河流域北部的哈拉夫地区,早期的墓葬器具、随葬品的数量以及肢体的形式都与南部的欧贝德文明存在较大差异。然而,随着欧贝德文化的影响,泥棺木逐渐在该地区兴起。虽然其他地区的文化保留了一些本地特色,但在灌溉、生产和制陶技术等方面吸收了欧贝德文化的影响。墓葬风格的融合显示了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融合的普遍现象。

三、欧贝德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欧贝德文明的发展超越了周边文明,在生产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制陶技术方面,欧贝德文明的陶器比北部的哈拉夫文明更为坚固耐用,所用的火候温度也更高。早期的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上。欧贝德文明从最早的打猎采集逐渐过渡到农业,其先进的灌溉技术大幅提高了庄稼的产量。

农具的改进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比如陶制镰刀的使用。相对锋利的刀具提高了劳动效率。在欧贝德遗址中,大量发现的陶制镰刀表明他们已经能够批量生产,证明了欧贝德社会在农业方面具有相对先进的水平。在社会发展中,宗教逐渐崛起。欧贝德社会从早期的单一祭室逐渐发展成真正的神庙。这表明社会中宗教的地位逐渐提升,神庙成为了文明的核心。社会中的宗教职业如僧侣逐渐脱离普通阶层,祭司成为了民众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神庙不仅是祭祀场所,还是祭司们的居所。神庙中有固定的祭器,如香炉和陶壶。欧贝德文明的宗教制度经历了逐渐复杂化的过程,宗教职业的分化标志着社会等级的形成。

在文明传播方面,欧贝德文明在两河流域南部发展,逐渐超越周边文明。北部的哈拉夫文化受到欧贝德文明的影响,两者在文化融合方面展现出逐渐加深的趋势。

欧贝德文明的第三期以后,向北扩张影响到了哈拉夫文化,形成了带有哈拉夫文化特色的欧贝德文明变体。不仅如此,在地中海沿岸的沙姆拉角地区也发现了典型的欧贝德陶器,以及大量的仿制品。这说明欧贝德文明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尽管由于时光久远,欧贝德人的生活细节难以考证,但大量的出土文物表明,他们曾广泛影响到不同地域。

总的来说,欧贝德文明的发展展现了在两河流域文明中的独特地位。其对陶器、建筑、墓葬形式的影响都在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印记。欧贝德文明的扩散、变异以及对周边文化的影响,是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缩影。尽管各个地域的文明保留了一些本土特色,但在欧贝德文明的长期作用下,这些文化发展逐渐趋于多样而丰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阳回归西安:AI教育新时代的... 古都西安,作为千年丝绸之路的起点,曾见证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融合。如今,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下,这座历...
原创 马... «——【引言】——» 在纷繁复杂的台海局势中,有一个名字或许不常被普通人提起,却曾在关键时刻发出过掷...
原创 北... 北周宣帝继位后,任命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杨坚的威望逐渐增高。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接受了北...
原创 关... 中国近代史中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英雄人物,他们带领着部队勇敢奋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彭德...
原创 在... 黄埔军校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和政治人才。学校的毕业生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取得了巨大...
原创 为... 引言: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它不仅养育了无数华夏儿女,也曾给人们带来过无尽的灾...
距今约2.8亿年!山西一地新发... 日前,在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大村村一处乡村小道边,当地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批珍贵的远古植物化...
原创 清... 与许多人想象中的不同,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并非在达到了顶峰后就逐渐衰退,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封建...
2025屯堡文化大会在贵州安顺... 人民网安顺11月10日电(陈洁泉)为进一步挖掘呈现屯堡文化的发展脉络、丰富内涵、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
考古人员在三亚落笔洞遗址发现海... 三亚落笔洞遗址发掘现场(1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新华社海口11月10日电(记者周慧敏)...
另一个悟空:没有七十二变,却同... 与悟空相遇 那是2023年的秋天,我从帕米尔高原开始我的旅行。车子在山间逶迤,草色褪去,高原袒露出强...
原创 中... 在18世纪,法国涌现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的名字叫伏尔泰。伏尔泰不仅被誉为“法兰西思...
海昏简牍经文保修复数量更新为5... 负责海昏侯墓出土简牍修复工作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近日透露,5200余枚海昏简牍在今年的文保修...
原创 扁...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充满传奇和神秘的一个时代,而扁鹊这位名医,则是这一时期的璀璨明星之一。 ...
原创 桂... 1928年9月的某一天,李默庵拿着刚刚获得的副旅长委任状,来到了第十一师三十一旅报到。此时,旅长桂永...
原创 1... 1958年,粟裕在一次重要会议中,突然遭到两个半元帅的严厉批评,这使得他蒙受了莫名的冤屈。到底粟裕与...
原创 真...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亲自发动的一场对吴国的战役。这场战斗的起因,是刘备带领七十万大军,宣...
原创 西... 1948年11月中旬,西柏坡迎来了一位非常重要的客人。这位客人到底有多重要呢?毛主席亲自去接待他,百...
原创 东... 在东晋十六国历史上,有个叫南燕的王朝。这个南燕也是慕容诸燕之一。如果说前燕是第一燕国,后燕是第二燕国...
“三位一体”战略任务与“两面政... 任超 平郊抗日根据地游击队行军途中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将在北平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