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中国在战场上几乎未尝胜绩,然而,一个年届67的老将冯子材,在法军逼近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抬着自己的棺材,临阵挥刀,英勇无畏,将法军打得落花流水,丧失了往日的嚣张气焰,最终被逼退出关。这位传奇人物被誉为“萃帅”,他的一生经历了诸多苦难,但也铸就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英勇传奇。
冯子材生于一个贫困之家,4岁丧母,10岁丧父,与祖母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读了两个月的书就辍学谋生。15岁时,祖母离世,绝望之下,他流落街头,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为了生存,冯子材不得不挥舞刀剑,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艺。他曾在鸦片战争中被反清势力打劫,这一经历让他对清廷怀有深仇大恨。在绝望之际,他选择加入清军,成为一名反叛队伍的劲敌。因其战功卓越,他获得了清廷的封赏,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将领。
然而,官场险恶,冯子材始终保持正直,这让他屡遭小人暗算。曾经的提督生涯因为阴谋而戛然而止,他只得告病还乡,结束了20多年的军旅生涯。然而,这并非他的终点。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军节节败退,清廷别无选择,只能再次启用老将冯子材。年届67的他,带领9000萃军,抬着自己的棺材,决心与法军决一死战。尽管李鸿章曾对他的军队进行质疑,嘲笑他“四不能战”,但冯子材以老将的睿智和过硬的战斗技巧,扭转了整个中法战争的格局,赢得了镇南关大捷的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冯子材亲手重创了法军司令尼格里,击毙了74名法军,更是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崩溃。他的威名传遍中外,成为中国人在近代第一次成功抵御西方列强入侵的英雄。然而,在胜利的喜悦中,他却面临一个让他痛心疾首的决定。李鸿章主张与法军和谈,发布停战令,使得镇南关大捷的战果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冯子材含恨撤兵,对于这个决定,他内心充满了遗憾和无奈。
最终,冯子材的一生注定是传奇而坎坷的。他经历了家庭的贫困,战场的厮杀,官场的尔虞我诈,但始终保持着对正义的信仰。他在镇南关的英勇战斗,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为国家赢得了尊严,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虽然他的一生曲折坎坷,但冯子材的传奇故事,永远熠熠生辉,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