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8月,曾国荃率领湘军攻下太平天国国都的所在地天京,这场历史上声势最为浩大的农民起义,在经历14年的演变之后最终还是被清廷扼杀。令人疑惑的是,作为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洪秀全在天京陷落之前的6月1日却撒手人寰。当时,天京已经被围,李秀成提出“转战中原”的策略也被洪秀全否定,太平军苦守天京,形势十分不利。在这样的情况下洪秀全突然去世,享年只有51岁,席间有传闻是“服毒自杀”,但也有种记载是“抱病身亡”,究竟哪一种更靠谱呢?
关于“服毒自杀”的来源,我们可以从曾国藩当时的奏折中发现一些端倪
根据当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清军两江总督曾国藩奏报:“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金陵时,服毒而死。”这是“服毒而死”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出现;
没过多久,曾国藩在另外一道奏报中称洪秀全:“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身亡,秘不发丧”;
这些都是曾国藩在天京没有陷落之前的奏报,既没有其他官员的附和,也没有太平军方面的验证,因此,朝廷对于这个结论也是半信半疑。但很快,曾国藩就拿出了所谓的证据——《李秀成自述》
众所周知,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重要的一位人物,不但被洪秀全封为“忠王”,在湘军围困天京之时,负责天京保卫战的也正是李秀成,因此,如果非要找出一个知晓太平天国秘密的人的话,忠王李秀成绝对是最佳人选,他的供述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曾国藩转呈给朝廷的《李秀成自述》中记载:“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身亡。”这个结论和此前曾国藩的奏报不谋而合,“服毒”一说就开始蔓延,一直畅行了近一百年之久。
但是,随着近代对史料的发掘,当年曾国藩呈送给朝廷的《李秀成自述》的真实性却开始受到质疑,还好,曾国藩的后人藏有原版,在经过校对之后,发现也确实有些更改的痕迹。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藏在曾国藩家中的《李秀成亲供手迹》得以正式影印发行,李秀成在曾国藩军营中写下《李秀成自述》也得以重见天日。他的自述是本人亲写,真实可靠,和曾国藩转呈的《自述》相比,有诸多篡改和删节。在真实的《自述》中,李秀成也将洪秀全的死做了简略的介绍。
《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记载:“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仁病仁好,不好亦不服药,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
另外,《洪福真自述》说:“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二十四日,众臣子扶握登极”;
干王洪仁轩在《洪仁轩自述》中也曾说:“至今年四月十九日,我主老天王卧病二旬升天”;
还有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中也记道:“闻探报禀称,逆首洪秀全已于四月二十八日病死”;
虽然他们记载的洪秀全死亡日期不同,但这些供述都足以证明洪秀全确实是“抱病身亡”,这和曾国藩“服毒自尽”的奏报完全不同。
那曾国藩为什么要篡改《李秀成自述》中关于洪秀全病死的说法呢?想来有两个原因:
原因一:邀功
别怀疑,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大圣人”确实多次用撒谎的方式进行邀功,明明是战败,他却能说成是“大捷”,这是不争的事实。
曾国藩在奏报中多次强调,洪秀全的死是因为“大军围城”、“官军急攻”,这凸显的是自己和湘军的功劳,是一种委婉的邀功手段;
原因二:毁灭证据
曾国藩谎报军情可能是为了安抚朝廷的不安,也许是怀有好意,但是,用比较严格的称呼来说,这叫——欺君,那是死罪。前面曾国藩多次奏报洪秀全死于“服毒”,如果李秀成的供述原文不动转呈上去,曾国藩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要知道,满朝文武当时可都是盯着曾国藩和他的湘军,朝廷出于对湘军庞大数量的忌惮,也开始对曾国藩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一个“欺君”的罪名,那曾国藩的结局可想而知,因此,曾国藩绝对不允许真实的《李秀成自述》出现在统治者面前。篡改,是唯一的方法
曾国藩又何止在洪秀全的死亡原因上弄虚作假了,朝廷不可能清楚他打了哪一仗、到底胜负如何,结果如何全凭他的个人奏报,可李秀成却是战役的亲历人,他在哪场战斗中打败曾国藩,他可是一清二楚,《自述》中也有描述。《自述》真的呈送上去,恐怕曾国藩就不是“一个”欺君,而是“无数个”,这也是曾国藩冒险篡改《李秀成自述》的根本原因,后来在没有得到朝廷许可下就将李秀成处死,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那洪秀全就是死于患病吗?
从这些供述中来看,确实如此,《李秀成供述》中说得明明白白,洪秀全还拒绝服药医治,那可能就是心灰意冷的一种征兆。但是,也有学者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了另外一种推测:天京被围,城里粮食急缺,洪秀全号召全朝食用“甜露”养生。甜露是什么?百草团,也就是把各式野草揉合而成的菜团子,洪秀全还当众亲自尝食。菜团子会不会夹杂有一些毒草?洪秀全会不会因为误食而中毒呢?
综上所述,洪秀全“抱病身亡”的可能性好像更大一些,“中毒”一说的可能性看来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