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曾国藩全集》第13讲,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分享。
昨天我们谈到曾国藩指挥湘军在靖港战役中大败,兵勇望风溃逃,曾国藩又羞又愤,决定跳水自杀,一死了之。幸亏塔齐布率领另一部湘军在湘潭击败太平军,才一改湘军被动窘迫的局面。
曾国藩认真总结战斗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对湘军进行了整编。从此之后湘军士气高涨,战斗力大增,水兵皆露立船头,不披甲胄,不避枪弹,顺流直抵武昌城!
分析史料发现,曾国藩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曾国藩深刻反省,认真总结,决定从明赏罚、严军纪做起
曾国藩从靖港逃回长沙之后,认真总结了岳州、靖港、湘潭这三次战斗的经验教训,认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功罪不清、赏罚不明。要扭转这种情况,必须从明赏罚、严军纪做起。
重金奖赏曾国藩激励将士:大家背井离乡来当兵,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升官发财,为祖宗争光,为家人谋幸福!大家只要不怕死,打了几仗后,大家都会发起来。湘军筹集军费极为困难,但将士薪饷极为丰厚,平均每人每月6两白银(七品官一年才35两!),营官每月260两,带兵三千者390两,五千以上者520两,万人以上者650两,“将士愈饶乐,征求从军”!
保举高官塔齐布在湘潭大胜太平军,有功,不久后即升任湖南湖南提督,可谓进步神速。清末湘军将领升任地方巡抚、总督有很多,其中官至总督者共有14人,官至巡抚者13人,显赫一时,与曾国藩的大力保举不无关系。
严惩作战不力者典型的就是忍痛杀了金松龄。金松龄的龄字营在罗泽南的泽字营陷入太平军埋伏、即将全军覆没时,没有按照约定出兵救援,反而撤离战场。曾国藩是这样解释的“今天可以饶恕金松龄,明天就可以饶恕别人。犯了罪的人,一经讲情便饶恕,今后军中还能杀人吗?军法还有威严吗?”在曾国藩看来,倘若军纪松弛,必然难以成事;更何况,“败不相救”正是国家正规军没有战斗力的重要原因,必须在建军之初就狠刹此风!
二、曾国藩悟到兵贵精、不贵多、首在敢站,对湘军大力裁撤
战后调查,湘军在岳州大溃败时,敢于抗拒太平军的只有彭玉麟一营;湘潭之战,敢战者只有塔齐布、杨载福两营。曾国藩根据兵贵精、首在敢站的原则,对湘军进行大力裁撤:
凡溃败之营不再收集,营哨兵勇一律不用!根据这条原则,一下子裁撤了一半人,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也在被裁之列!
令罗泽南随军出征,王錱留守镇压地方起义罗泽南因为年纪较大,本在衡州看家,之后随军出征,立下赫赫战功,获“巴图鲁”荣号;王錱本在曾国藩部,后发生矛盾,加入骆秉章部,刚好作战失利,就受罚去地方镇压农民起义了。
无形中树立规矩:凡想追随曾国藩升官发财者,必须卖命,不允许存在滥竽充数者。三、曾国藩大力提拔重用人才,招兵买马,湘军实力大增
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作战勇敢,指挥得力,曾国藩命令他们和罗泽南一起大量增募新勇,很快湘军总人数扩充到一万多人。塔齐布、罗泽南为陆师统帅,杨载福、彭玉麟为水师统领。四位统领都没让曾国藩失望,均立下了赫赫战功。
湘军在长沙经过一番休整、调配,重新向太平军发动攻势。城陵矶大战,塔齐布部击杀太平军著名猛将曾天养,湘军士气大盛,水军士兵皆露立船头,不披甲胄,不避枪弹,顺流直抵武昌城下。太平军见湘军气势汹汹,信心尽失,弃城逃走,湘军顺利占领武汉这个军事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