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结局最完美的一位内阁首辅李春芳
迪丽瓦拉
2024-11-08 00:38:12
0

原标题:明朝历史上结局最完美的一位内阁首辅李春芳

明嘉靖朝是一个风云际会和牛人扎堆的时期,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个个都是超级无敌的大牛人。与这些人比起来,李春芳并不引入注目,甚至还显得颇为暗淡。

李春芳(1511年——1584年),字子实,号石麓,南直隶扬州兴化(今江苏省兴化)人。他是徐阶之后大明王朝的第三十四位内阁首辅,也是继顾鼎臣之后又一位有“宰相”之名的内阁首辅。

1511年,李春芳出生于南直隶的扬州。李家虽谈不上是多么显赫的名门望族,可在当地也是书香门第。他很小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加之接受了正统的封建教育,这些都为他今后的人生经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春芳在二十岁时通过了当地的乡试,成为一名举人。之后,他对于学业更加的勤勉和努力,先后拜在欧阳德、王艮等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家门下学习。

1547年,李春芳进京参加会试,高中第一名的会元。之后,他又以鼎甲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当年丁未科殿试的状元。

在状元及第后,李春芳依例被授予了翰林院修撰之职,开始像之前绝大多数的首辅们一样,在此排大队等候被叫号。在明朝这样一个论资排辈的朝代中,官员排队等候升迁是必经的过程,只是李春芳的排队时间并不算长。

嘉靖中晚期,朱皇帝已经完全沉溺于道教,整日就是占卜、敬天、问卦、设坛……。而且,他对于青词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那么,何谓青词呢?据《翰林志》记载:

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

通俗的讲,青词就是道士在祈神和敬天时焚烧的一种祝祷文字,一般使用华丽的骈体文,用朱笔誉写在青藤纸上,故而得名青词。说白了,青词就是朱厚在道教仪式中与上天进行灵魂沟通和交流的一种工具。

由于嘉靖对于青词情有独钟,以至于当时这已经成为官员们升迁的不二法门。之前的夏言、顾鼎臣、严嵩和徐阶等人,也都是通过青词讨好嘉靖才真正傍上了这位朱皇帝。

素怀政治理想的李春芳,很早就知道这些,故而在平时的苦读之余,他把撰写青词当成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很早便开始锻炼。经过长期的潜心专研,李春芳的青词写得越来越好,大有超越前人们的势头。

在任职翰林院后,李春芳因为善于青词更精于青词,果然得到了嘉靖皇帝的青睐,很快便升任了翰林学士。真的应了当时那句话,青词写得好,官位升得快!据《明史·李春芳传》记载:

简入西苑撰青词,大被帝眷,与侍读严讷超擢翰林学士。

1550年,李春芳升任了太常少卿,之后又担任了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而且!最牛的一点是,他被嘉靖特准到西苑进行值班,那里可是嘉靖皇帝日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显而易见,李春芳取得这样的成绩相当程度上都与青词有关联。看来,擅写青词的确是嘉靖时期臣子们必备的生存技能,但李春芳擅写青词却并不代表他就乐于去写青词。

嘉靖帝不务正业对玄修的痴迷和追求,李春芳在内心深处是痛心的,甚至还会感到一些虚妄和无奈。

作为传统的儒生,数十年寒窗苦读,在登科入仕后自然希望能够一展抱负,建功立业以便青史留名,李春芳自然也不会例外。所以,他凭借青词作为敲门砖,扣开了嘉靖的心门。谁知,李春芳的青词写得太棒了,一不留神还给自己博取了一个“青词宰相”的头衔。

1560年,李春芳被嘉靖帝晋封为礼部尚书并加太子太保衔。很多人都质疑,认为他仅仅凭借青词取悦于嘉靖才获得了尚书的高官,这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李春芳不但学问好,青词好,而且在治国理政方面也颇有能力,只是长期被人忽视罢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聊一聊鲜为人知的《宗藩条例》,这就出自李春芳的手笔。

从太祖皇帝创立大明以后,明廷就对于藩王进行着严格的管理。而(太宗)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权后,明朝对于藩王的管理就更加严格了。说到底,还是担心藩王们再来一次靖难之役。

朱棣明确规定,藩王亲藩以后只能待在自己的属地,不得随意离开,不得私交朝臣,不得干涉国政,不得出仕任职,不得豢养私兵……。总之,对于藩王的条条框框特别多,史称“藩禁”。

在这些“藩禁”之下,各地藩王的人身自由虽然稍微受限,但朝廷每年都会给予他们极其丰厚的待遇。一句话,只要这些朱门子弟不谋反作乱,每天都可以尽情的挥霍人生,尽情的放飞自我。于是,无所事事的“大朱们”,又生下了更多的“小朱们”,皇室朱门的子孙繁衍越来越多,到了人满为患的程度。

据嘉靖朝统计,当时的皇室宗亲已经达到了两万八千多人,而且还在快速增

长中。这样,国家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仅宗室禄米的支出每年就达到了一千多万石。而且,因为宗室子弟的仗势欺人和为非作歹,状告他们的案件已经堆积如山,各地的府衙却不敢受理。

对此,朝中的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极为担忧。李春芳在征得嘉靖和内阁的同意后,亲自主持进行宗藩制度的改革,历时两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请刊行宗藩条例》。据《明史》记载:

时宗室繁衍,岁禄苦不继,春芳考故事,为书上之。诸凶吉大礼及岁时给赐,皆严为之制。帝嘉之,赐名《宗藩条例》。

在李春芳主持修订的《宗藩条例》中,增改和完善了六十多处内容,大到宗室的爵位、待遇、承继等问题,小到婚丧嫁娶、日常开销、查核真伪等问题。这样,既加强了管理,又减轻了负担,还极大地缓和了各地藩王和当地百姓的尖锐矛盾,实为大功一件。

1565年,李春芳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仍兼礼部尚书,获准入阁参预机务。当时,内阁首辅是如日中天的徐阶。

入阁前,李春芳就对徐阶的能力和德行非常敬重,认为他是老成谋国的栋梁之臣。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位传奇首辅,李春芳显得特别的恭敬,时时处处都虚心请教,坚决拥护徐阶的领导。

这样,李春芳也越来越受到了徐阶的倚重,有机会处理更多的政务。在1567年嘉靖过世后,太子朱载垕即位称帝,史称明穆宗。

朱载垕在老爹嘉靖在世时,整天都夹着尾巴做人,生活得颇为压抑。现如今,自己终于渡劫成功了,明穆宗刚登基就希望内阁拨付巨资重修翔凤楼。

徐阶作为多年的老首辅,尽管内心极不同意此事,但碍于这是新帝的第一个要求,实在不忍心表示反对。眼见徐阶为难,李春芳私下婉言劝谏明穆宗,说您初登大宝应该施恩于天下,实在不宜如此的大兴土木,促使明穆宗收回了旨意。据《明史·李春芳传》记载:

隆庆元年春,有诏修翔凤楼,春芳曰:“上新即位,而遽兴土木,可乎?”事遂止。

1568年,首辅徐阶在功成名就后,适时地向明穆宗朱载垕提出辞职,终被准许归乡养老。徐阶之后,李春芳正式接任了首辅一职,累任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和中极殿大学士。

从嘉靖晚朝开始,明朝的北境就不消停,蒙古人时时扰边。主要原因在于,嘉靖对蒙古人要求恢复朝贡和开放边贸的请求一直持否定的态度。而蒙古人由于粮食、盐巴、布匹等物资的严重匮乏,只得采取军事行动武力抢夺。

李春芳一直认为,有限的开展边境互市贸易,不仅能极大地缓解汉蒙民族之间的矛盾,减小双方兵戎相向的可能性,还能为大明增加可观的财税收入,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只是,向来自负的嘉靖却不屑于和蒙古人互市,以至于此事被长期搁置。

穆宗即位后,蒙古俺答汗部族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内讧,俺答汗的孙子投降了明朝。为此,俺答汗率重兵集结在明朝北境,要求大明返还自己的孙子,并且同时复贡开市,否则将不惜一战。

李春芳作为首辅,认为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会,一次重新开放边贸互市的机会。于是,李春芳一面积极备战,另一面又积极劝谏穆宗皇帝,陈述和平对于汉蒙双方的重要性。

终于,李春芳促成了此次事件的和平解决。明穆宗答应开放边贸并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史称“俺答封贡”,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此举,极大地缓和了汉蒙之间的民族矛盾,在增进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同时,更换来了大明王朝北境今后几十年的长期和平局面,可谓是功在千秋。

俺答封贡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构想和筹谋,这一时期的最主要参与者就是李春芳;后一阶段主要是谈判和落实,这一时期的最主要参与者才换成了张居正。

后世,多提张居正之功,却忽视了李春芳在其间发挥过的巨大作用,这对他是不公平的。

除了上述的功绩,李春芳还主持编修了《世宗实录》,校订了《大明会典》、《永乐大典》等。他崇尚节俭,主张减免赋税,反对大兴土木,多次上书劝谏穆宗皇帝,尤其是一句“天下苦工役久矣”可谓响彻古今。

在李春芳担任首辅期间,内阁中还有高拱和张居正。这二人虽然都由徐阶担任首辅时推荐入阁,但却和徐阶面和心不和,经常在背后搞小动作。

鉴于李春芳长期追随徐阶,高拱和张居正对他的态度并不友好,甚至还处处掣肘,使得内阁的运转并不顺畅。据《明史·李春芳传》记载:

及高拱再入直,凌春芳出其上,春芳不能与争,谨自饬而已。

不仅如此,为了赶走李春芳这个绊脚石,高拱和张居正还阴招不断,甚至指使多名御史弹劾李春芳打压异己和祸乱朝政。而李春芳也深知高拱和张居正这二人皆有大才,更明白自己担任内阁首辅是挡了二人的前程。于是,他主动选择激流勇退,毅然上疏请求致仕退休。

身为正人君子,李春芳尽管遭到了污蔑和诋毁,但他在奏疏中却只字不提高拱和张居正的刁难,只说自己“亲老身衰”和“身体有疾”,实在不能再继续承担内阁的重担。但是,明穆宗却下旨慰留:

卿德望素著,年力未衰,朕方切倚任,用图治理,岂可遽求休退。

面对朱皇帝的挽留,李春芳只得选择暂时留下。可是,高拱却从来没有消停过,继续频频进诬言,而明穆宗显然非常相信自己的授业恩师高拱。被逼无奈,李春芳又开始了屡次向明穆宗上疏请辞。

1571年,李春芳终于被穆宗皇帝同意养老。回乡后,李春芳的父母都还健在,他有机会补尽之前缺失的种种孝道,不再过问世事,一心陪伴父母和妻儿。据《明史》记载:

晨夕置酒食为乐,乡里艳之。

1584年,在家享受了十几年的闲散舒适生活后,李春芳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五岁。万历皇帝闻讯,下旨追赠其为太师,赐谥号“文定”,荫封其子为尚宝司司丞。

纵观李春芳的一生,他为人谦恭平和,不急不躁,外圆内方。据《神宗实录》记载:

春芳为人醇谨,阔大有声,词林典礼,佐铨建树,表表其入纶扉也。能上成君德,中恊寮友,下辑庶司,寅恭匪懈,默赞升平之治,称太平宰相云。

可惜!在大明朝的众多内阁首辅中,他显得更像是一个过客,远远没有之前的首辅徐阶和之后的首辅高拱与张居正那么著名,那么影响巨大。

不过,李春芳最令人羡慕的,是他在数十年的宦海沉浮后,退休回乡还能侍奉年迈的父母并为他们养老送终,实属人生之大幸,也是明史上任何一位首辅都不能比及的。

欢迎点击关注@文史不假,我们一起学习“大明首辅系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冲... 冲之鸟礁是西太平洋,菲律宾海的一组环礁,涨潮之前,有五块岩石露出海面,涨潮之后,只有两块岩石露出海面...
原创 宋... 刘昶(436年-497年6月12日),字休道,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南北朝时期大臣,...
原创 隋... 瓦岗军的结局,并非仅仅是战败的问题。五虎、八彪、十三上将,他们都曾英勇奋战,最后却一个个死得无人知晓...
原创 东... 西园八校尉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所设立的军事组织。刘宏是东汉倒数第三位皇帝,也是汉少帝刘辩与汉献帝刘...
原创 为... 北宋和明朝都被一个叫金的国家所灭,但为什么北宋灭亡后,能够保住半壁江山,建立了南宋,而明朝灭亡后,南...
原创 如...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西方历史真伪的讨论在中国舆论界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与历史无关的公众人物和网络红人纷...
原创 明... 你绝对想不到,在一粒普通的大米上,明代的手艺人能玩出多少花样。他们用比绣花针还细的刻刀,在方寸之间刻...
原创 5... 两万年前的广西人就吃螺蛳 麻辣烫起源于川渝地区,最早是江上谋生的船工和纤夫为了方便快捷地填饱肚子而发...
原创 三... 三国时期,刘备、曹操、孙权等枭雄的阵营中,虽然涌现了不少来自寒门的英雄,比如关羽、张飞、典韦、张辽、...
原创 美...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
原创 皇... 清史里最绕不开的一段糊涂账,就得数孝庄和多尔衮了。一个是六岁天子的生母,一个是权倾朝野的摄政王,最后...
原创 能... 老虎被誉为“百兽之王”,是自然界中最强大的掠食者,凭借其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威猛,几乎没有动物能够与之抗...
原创 南... 冯云山,这位被称为南王的人物,是太平天国的中坚力量之一。若不是杨秀清的背叛,他或许能引领太平天国走得...
原创 美... 三十年来,全球格局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谜题:美国向来对竞争对手毫不留情,曾以狠辣手段收拾苏联、打压日本...
原创 诸... 三国时期,刘备阵营原本依照《隆中对》的战略计划,准备了两支北伐的主力军。然而,由于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
原创 李... 在唐朝时期的一次下朝后,李世民特意召见了许敬宗,单独与他谈话。作为一名大臣,能够受到皇帝的单独召见,...
原创 运... **前言** 每个人都曾幻想过一生顺风顺水,事事如意。然而,最让人动容的故事,往往是那些经历了种种波...
原创 海... 11月8日,在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考古领队杨军表示,墓中出土1200枚《诗经...
原创 诸...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拥有狼顾之相的人物其实并不多。那个时代的人们大多怀抱着一统天下、让百姓安康乐...
许金晶:古旧书房里的汉唐气象 来西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做新书沙龙的同时,自然不能不探访当地有代表性的旧书店。于是早早跟沙龙的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