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唯一在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现在已经108岁,你知道他是谁吗?
迪丽瓦拉
2025-09-15 03:31:53
0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如今,唯一在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便是宋平,他已108岁高龄,其人生历程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完整且深刻地记录着中国从饱经沧桑、备受欺凌,到蓬勃发展、繁荣昌盛的艰辛历程。

宋平出生于1917年,山东莒县大罗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彼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饥荒肆虐,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然而,宋平的父亲深知“无知比贫穷更可怕”,即便家徒四壁,砸锅卖铁也要供宋平读书。小小年纪的宋平坚韧而成熟,他深知唯有求知才能扭转一切,于是拼了命地读书,仅用六年时间就完成了小学和初中课程。17岁时,他顺利考入国立北平大学,原本只要一心求学,未来便会十分安稳。

但家国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身为有志向、有热血的爱国学子,宋平无法对黑暗视而不见。他投身学生运动,参与抗日救亡,因此与当权者产生激烈冲突。在强压之下,宋平拒不低头认错,和许多爱国学生一起被迫退学离开校园。然而,他并未因此消沉,离开北平大学的第二年,就凭顽强自学考出高分,步入清华大学。在清华,他锋芒毕露,谈吐不凡,各项能力出类拔萃,一度成为校园风云人物。

1937年,宋平寻到了此生要为之奋斗的光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研究室,他给核心领导人担任秘书,后来成为《新华日报》社编辑部资料室主任,直接受周恩来指挥。十年身居要职的磨砺,让热血青年宋平成长为内敛沉静的高级干部。

1947年,宋平被派到哈尔滨工作。那里冰天雪地,环境恶劣,但却是能人大展拳脚之地。宋平工作努力,政绩出色,屡受拔擢。在调任离开哈尔滨时,他已是东北总工会宣传部部长。自1962年开始,宋平扎根于祖国大西北,在干旱、狂沙、风暴、烈日中不知疲倦地耕耘。十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后,他作为一把手主持甘肃省事宜。

在甘肃主政的八年,正值运动不断、动荡混乱的艰难岁月。宋平敢顶着这股形势逆流而上,被广大干部群众称赞为“大好人”。旱灾是甘肃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威胁,宋平在救灾的同时,跋涉重山寻找抗旱方案,经过仔细研究提出三步走:能走旱路的地方修梯田,能走水路的地方修水利,水路旱路都走不通就干工程。

他主持了“引大入秦”工程,即引青海大通河水入兰州市北部秦王川,自流灌溉86万亩土地。这个方案是甘肃几代人的梦,自清末一位陕甘总督提出,途中几经波折,直到宋平的到来,两次动工。后来他调入北京,又为这项工程争取到贷款,终于在1994年,“引大入秦”主干渠建成通水,使甘肃农民百年愿望得以实现。

宋平不仅是能吏,更是清官。1979年,他到永登县城了解受灾情况,当地招待他买了几个罐头,他一看就生气了:“我给你们说过多少次,群众生活还非常困难,你们搞这么多菜干什么?”只吃了几口干粮宋平就走了,还让随行人员多交了罐头的伙食费。

还有一次他去漳县马泉公社,发现宰了羊款待他,直接批评:“群众还在挨饿,这羊肉谁吃得下去?这顿饭不吃了!”肉没吃,连水都没喝的他,直奔灾区,直到下午才去老乡家里买了几个杂面饼子充饥。

和他共过事的老同志们说,宋平下乡里最好招待,几个饼子干粮、一碗面条就满意了。最初到任,很多人不知道宋平的脾气,去县里调查时有人给他送了一箱苹果、一箱卫生熏香,宋平黑着脸原封不动退回去,从此再没有人敢给他送礼。

新中国成立后,宋平历任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军区第一政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等重要职务。1989年,宋平进入中央政治局,成为常委。即便身居高位,他仍不忘初心,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个人生活却依然朴素清贫。

在家庭教育方面,宋平堪称楷模。他对儿子宋宜昌要求严格,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言传身教,为儿子树立榜样,教导儿子自立自强、勤奋好学,将来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宋宜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和军事研究员,精通多国语言,著有《海军史》等作品。

如今,108岁的宋平虽已离开政界,但他始终心系国家,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每天过着充实的生活,闲暇之余读书看报、练习毛笔字,精神丰富而愉悦。他始终铭记自己来自群众,终将回归群众,退休后将全部精力投入社会公益事业。正如人们常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平用一生诠释了“责任”的真谛。

宋平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真正的领导者风范,以及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而拼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两... 中国的长城是全球最长的人造防御设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然而,今天我们所看到...
原创 为... 标题:司马懿为何终生未攻蜀国?原因其实很简单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智斗堪称一场史诗般的...
原创 唐... 自古以来,帝王与功臣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复杂且微妙。在平稳的时代,许多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往往会面临...
原创 史... 作为一国的国民,特别是那些自认为知识水平高于常人的人,应该对本国的历史有所了解。 了解本国历史,不仅...
原创 殷... 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举行了关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的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殷墟考古的最新成果。过...
原创 曹... 根据《后汉书·百官志》的记载,汉朝末期,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这四个职务的地位按重要性排...
原创 曹... 曹丕之死:原因与分析 曹丕的死因历来有多种说法,比较有说服力的有两种:一种是他在攻打东吴的过程中...
原创 历... 张献忠是明末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复杂人物。他不仅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还自立为王,建立了大西...
原创 将... **前言** 在战国时期,赵国常常处于强敌环伺的危险境地,但总有英雄人物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其中...
原创 李... 在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南唐曾一度辉煌。它位于长江中下游,土地富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李煜的诗词更是...
原创 同...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乱世中,陈友谅是一位非常引人注目的枭雄,他的实力与影响力在当时堪称强大。然而,尽管...
原创 朱... 古代皇帝的登基通常伴随着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权力的争夺,许多帝王的继位都充满了波折。有些人通过战争和权谋...
原创 李... 李陵是汉朝名将李广的孙子,他曾率领五千精兵深入匈奴境内,成功打败敌军。但由于后援未能及时到达,他最终...
原创 三... 引言 《如果国宝会说话》这档节目曾经提到,我们与文物相处的最佳方式就是保持好奇心。尽管这些文物历经千...
“国际瓷器研究联盟”第二届大会... 中新网香港11月23日电 11月20日至22日,“国际瓷器研究联盟”第二届大会以“青花的起源和全球流...
宁波深山的一口“锅”里,藏着一... 11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CCTV-1)17:34,《中华古树》系列之《茅镬古树群》,...
唐朝诡事录之长安:韦葭的下场再... 中国古代有一句名言——贵庶不通婚!中国人之所以这样坚持。是因为贵族有贵族的教养和气度、道德标准。庶民...
G20峰会在南非开幕 “多边主...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11月22日至23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峰会主题为“团结、平...
原创 金... 金国是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迅速崛起,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成功地灭掉了辽国这一强...
原创 战... 战国时期,各国争斗激烈,能在这种动荡的时代中脱颖而出的将领少之又少,李牧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